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作者: 王芳【摘要】“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教学指明新的发展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应更多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等更具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方式,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文章详细论述了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优点,并结合教学案例介绍了科学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学;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教材编排的单元为教学单位,以单元内的课文为教学内容,注重课文与课文、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协调整合的教学模式。在推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强化对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利用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优点
(一)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会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编排,学生能够由此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教师需要提前分析单元内的每一篇课文,并提取课文的教学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具有系统性的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掌握阅读同类型文章的方法。在刚参与单元整体教学活动时,学生可能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继续学习同类型课文时,学生则可以不断复习和巩固此前学到的语文知识,逐渐将几篇课文的内容串联起来,在脑海中构建出完善的知识脉络,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1]。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顺利地掌握课文的内涵和课文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同体裁或相同写作手法的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详细讲解第一篇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手法,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主分析后续课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有空间深入思考教学内容,而且能够适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措施
(一)明晰单元教学重点,确立教学目标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同一单元的课文在文化内涵、思想感情等方面相对接近,并被以人文主题为纽带联系起来。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前,教师需要明晰单元教学重点,提取反映人文主题的关键知识和关键段落,并据此确立教学目标,设计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语文知识脉络[2]。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包含《白鹭》《桂花雨》《落花生》《珍珠鸟》四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一花一鸟总关情”。教师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重点为指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学会通过书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情感。
基于上述内容,教师确定了单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白鹭》这篇课文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对白鹭的喜爱,教师确定教授这篇课文的目标为“学会品味文章描写内容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桂花雨》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桂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感,教师确定教授这篇课文的目标为“学会抓住重点句子体悟感情”。《落花生》这篇课文讲述了“父亲”借助花生告诫“我”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故事,教师确定教授这篇课文的目标为“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珍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照料珍珠鸟的过程,展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教师确定教授这篇课文的目标为“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二)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构建教学框架
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计划时,应确保教学内容具有层次性。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教师应先讲解基础语文知识,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教学,以帮助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语文知识[3]。
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包含《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后理解父母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可贵的亲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计划时,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语文要素将三篇课文串联起来,以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用身体保护孩子的故事,由此引出单元语文要素“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接下来,教师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和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情感共鸣。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这一单元的课文,并在讲解时详细介绍课文的思想内涵、核心情感和语言特点。在《慈母情深》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展现深沉母爱的细节描写段落;在《父爱之舟》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父亲对儿子的爱护和儿子对父亲的尊敬与感激;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父母二人对孩子的不同关爱方式。在学生逐渐理解课文传递的情感后,教师组织了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展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父母的感激。
(三)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氛围
小学生具备出色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应依据单元教学内容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趣味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传递的情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取讲述故事、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等方式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包含《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在教授《草船借箭》时,教师讲述了三国时期有名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群雄逐鹿的局面,感叹诸葛亮的智慧;在教授《景阳冈》时,教师讲述了宋朝的市井故事,再引导学生感受武松醉酒打虎的英勇与机智;在教授《猴王出世》时,教师讲述了《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在教授《红楼春趣》时,教师则介绍了其他有关大观园的故事,让学生由此了解大观园的雅致与奢华,理解文中人物的行为。
此后,教师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扮演诸葛亮、武松、孙悟空、林黛玉等角色,由此更深入地感受这些人物的喜怒哀乐、了解人物的性格。
(四)逐步设置教学问题,进行深度学习
单元整体教学具有知识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教学,通过有针对性、差异性和层次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逐渐进入深度学习,逐步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4]。
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包含《人物描写一组》(包含《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刷子李》等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在教授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师需要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在刚开始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简要介绍教学重点,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在你读过的文章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觉得这些人物让你感觉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身阅读经验,然后从自身经验出发,思考人物描写的意义和作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这一单元的课文,带领学生具体分析几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段落。在教授《摔跤》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仔细阅读描写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动作和语言的段落后,你觉得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这一问题可以推动学生具体分析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段落,思考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在教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阅读描写祥子外貌的片段后,你感觉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的人物描写和《摔跤》中的人物描写有哪些不同?”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摔跤》的具体内容思考描写人物的有效方法。在教授《两茎灯草》时,教师提问:“认真阅读这篇课文中对严监生行为和神态的描写后,你感觉严监生是怎样的人?这篇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给你的感觉是否与前两篇课文相同?你觉得这三篇课文中,哪篇课文的人物描写更为细致?你最喜欢哪篇课文的人物描写片段?”这一系列问题可以推动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深入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对比不同人物描写手法的效果。在教授《刷子李》时,教师则着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如何利用人物描写手法展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在带领学生依次分析课文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阅读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后,你学会了几种人物描写手法?你觉得这些人物描写手法有怎样的特点?我们自己在描写人物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总结道:“是的,我们自己在描写人物时,应该学习这些作者,从多角度介绍人物,通过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采用贴切、生动、具体的语言描写人物。”
(五)布置多样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时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符合单元语文要素的多样化单元学习任务,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推动学生继续进行自主学习,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包含《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为“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针对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设置了以下学习任务:1.认真阅读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思维方式,思考以矛击盾、匹配不同能力的马匹和跳水救命背后的思维逻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从这一单元的三篇课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篇,然后以这篇课文的一个片段为基础,创编一个新故事,在其中体现自己对课文中人物思维方式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3.针对这三篇课文中主人公所处的情境,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4.比较这三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找出文言文、白话文和翻译文学在组织语言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教育思想,完善自身教学手段。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确定单元教学重点、设计教学目标、规划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同类型文章,帮助他们由此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实现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旭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2):75-80.
[2]唐德喜.深度关联,推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构化: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2):38-41.
[3]陈巧新.精准教学目标提升单元整体设计效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3(9):64-66.
[4]白亚珺.基于群文阅读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44-46.
[5]黄娉婷.“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3(20):36-39.
作者简介:王芳(1971—),女,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宁镇渔池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