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单元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王海防
【摘要】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高效组织教学活动,着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与基本理念开展大单元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并从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构建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设计结构化的数学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探索与研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而且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是围绕教学主题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有机组织在一起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会得到满足。
一、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课程内容具有结构性
大单元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活动的整体性、结构性。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需要先科学整合与教学主题有关联的教学内容,再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奠定基础[1]。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前深入分析教材,找到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补充合适的教学素材,以确保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学主题会起到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整体认知,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得到落实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从整体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还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系统性培养。到了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机会,确保学生经历数学学习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推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形成数感、量感、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2]。
(三)适合教师调整教学节奏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程的结构化、系统性等特征更加突出,因为教师往往会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析当前教学进度,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知识基础,采取增添或者删减教学内容、修改教学顺序、创设趣味教学情境等方法调整后续教学节奏[3]。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制订大单元教学目标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明确大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明确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系统化学习,从整体认知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逐步发展核心素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笔者整合了青岛版教材中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并给这些教学内容分类,明确这些教学内容所属教学主题,分析教授这些教学内容时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由此得到如表1所示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大单元教学目标分析表。
上述大单元教学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为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为学习能力,第三个层次为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大单元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与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生形成一定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力,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合理推断、交流讨论,构建具有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在面对大量数据、复杂情境时,确定相对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实际学情,动态调整大单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二)组织大单元教学活动
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均是围绕教学主题展开的。在教学前,教师应围绕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此后,教师可以具体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逐步发展核心素养[5]。
1.组织专题探究活动
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设计专题探究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分析现实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由此逐步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设计专题探究活动时,教师需要确定符合学生实际学情、认知基础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探索,由此发展应用意识、数据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我是体育小明星—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一课时,教师组织了专题探究活动,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系列体育赛事,并分享了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展示了许多体育赛事的图片,指导学生简单讨论体育赛事中的数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顺势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围绕“我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进行专题探究。在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后,学生需要使用图表、文字等方式整理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这个专题探究活动中,有学生选择调查全班学生每周参与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运动的次数。在收集数据后,这些学生使用表格整理自己得到的数据,并由此发现,班里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最多。考虑到学生在参与专题探究活动时,选择的调查对象或者数据处理方式有所不同,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分享调查结果后,和同学讨论彼此的数据处理方法,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在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步学会基础的统计方法,初步发展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2.组织合作探究活动
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会得到突出,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比较常见。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保持思维活跃度,以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一课时,教师组织了合作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用图表展示数据、总结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等任务,由此发展数据意识、应用意识。
【合作任务之准备体育器材】
三年级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请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体育教师,你会如何准备体育器材?”讨论时请说明你的理由。
【合作任务之统计果汁销量】
12月的前几天,星星超市A、B两种品牌果汁的销售情况如表3所示。请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A品牌果汁在哪天销量最高,售出多少箱;(2)B品牌果汁在哪天销量最高,售出多少箱;(3)在12月5日这天,A品牌和B品牌果汁分别售出多少箱,哪个品牌果汁的销量更高,高多少;(4)在12月7日这天,A、B两种品牌的果汁一共售出多少箱。
(三)构建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通过专题探究活动、合作探究活动,逐步掌握收集、整理、表达数据的方法,并了解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后,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为此,教师可以出示大单元教学评价量表,引导学生由此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正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找到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一课后,教师展示了如表4所示的大单元教学评价量表,引领学生据此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收获。
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了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锻炼了多方面能力。在课程最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及时查缺补漏,以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动态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出。为此,教师需要在组织教学活动前确定大单元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探究活动、合作探究活动,并科学组织大单元教学评价活动,以推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与技能、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金欢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98-100.
[2]刘玉晗.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36):65-67.
[3]陈婧诚.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分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3(12):40-42.
[4]何娟.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3(增刊1):76-78.
[5]任芳.基于学力培养的四维一体大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性研究: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完美的图形:圆”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3(30):63-66.
作者简介:王海防(1976—),男,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