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学设计

作者: 卜雪

【摘要】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学设计是融合劳动教学和德育的创新实践。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团队协作、创新创造的平台,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素养,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感恩、坚韧等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劳动;以劳育德;劳动教学设计;德育

在小学阶段,劳动课堂是锻炼学生基本生活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设计小学劳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劳动知识和生活技能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与塑造,通过设计创新性、多样化的劳动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小学劳动课堂以劳育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劳动课堂中,多样化的趣味劳动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劳动热情,使他们感受劳动实践的乐趣,推动学生主动探索和深入学习劳动知识与技能,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优良品德

小学劳动课堂不仅注重实用技能的传授,还强调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塑造。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领悟并内化团队协作、尊重他人、民族认同、勇担责任等品德的意义,养成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践行立德树人

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劳动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其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正确观念,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身,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二、小学劳动课堂以劳育德教学设计策略

(一)文化手工强责任之感

在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手工制作、趣味发明等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常见的简单材料制作创意文化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制作文化手工作品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实现以劳育责任之德的教学目标[1]。

以“创意小礼物”的劳动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意礼品。在课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和整理某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如刺绣的技艺与传承、剪纸艺术的常见形式及发展、中国结的深远寓意,学生需要从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寓意及表现形式,汲取创意和灵感,为礼品的创作打下基础;同时,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彩纸、布料、针线等材料,以及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它们。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常见的简单材料,动手制作兼具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创意礼品。其中,有的学生尝试裁剪、折叠废弃纸板,将其制成千纸鹤、小纸船等模型,并用彩笔在模型上绘制牡丹、梅花、祥云等彰显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图案,从而制成小巧精致且寓意吉祥的立体饰品;也有的学生利用简单的布料和针线缝制长方形口袋,并在口袋内部用中草药等具有特殊香味的材料进行装填,从而制成美观又实用的香囊;还有的学生利用干净的塑料瓶、纸板等材料,经过裁剪、粘贴、修剪、上色等步骤,根据中国传统古建筑的特点创造出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借鉴。当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作品在手中诞生时,学生的创作成就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作品借鉴的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背景故事,以及作品的寓意。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创意手工制作的劳动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动手能力,同时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能够培养学生肩负使命、勇担责任的品质,引领学生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模拟经营育感恩之心

在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模拟的教学方式,创设不同的劳动场景,比如店铺经营、植物种植等,让学生在真实氛围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这样的学习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劳动者的尊重与感激之情,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还能让学生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从而实现以劳育感恩之德的教学目标[2]。

以“插花艺术”的劳动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花店经营”为主题的情境模拟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详细介绍不同风格花店的视频,视频中有简约而不失高雅的现代风格花店,有清新脱俗的田园风格花店,这些美好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插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包括花材的选择与搭配、色彩的合理运用,以及不同插花造型所代表的寓意等。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提前备多种常见的插花花材,比如象征爱情与浪漫的玫瑰、象征温馨亲情的康乃馨、象征优雅与高洁的菊花等。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由组合花材,精心设计并创造既美观又富有深意的插花作品。有的学生将绿藤作为作品的主体,先用透明的线条固定绿藤,使其形成简约而自然的整体轮廓,再用一些色彩柔和而淡雅的小雏菊和满天星在绿藤上分散点缀,使作品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也有的学生挑选颜色鲜艳、能够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的月季、向日葵、玫瑰等,通过花材颜色的鲜明对比和形状差异,构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立体造型;还有的学生选择色系相同的花材进行搭配,比如用橘红的鹤望兰与鲜红的花烛进行穿插组合,这种风格的插花作品和谐雅致、柔美高雅。最后,课堂进入“花店经营”展示环节。学生手捧插花作品上台进行“推销”,学生需要深情讲述插花作品的构思、花材选择的理由、造型的构成,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美好寓意等,试图通过生动的讲解打动“顾客”的购买之心。

模拟经营类的劳动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切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不易,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培育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恩之心。

(三)合作管理筑团结之桥

在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团队合作类劳动项目。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全程参与活动规划、任务分工、动手实践、成果展示等流程。这样的经历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从而实现以劳育团结之德的教学目标[3]。

以“花圃管理”的劳动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内的花圃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划分管理小组,学生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及能力进行任务分工。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种植知识,于是在小组中负责辨别花圃中植物的种类,并收集整理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及种植技巧;有的学生善于观察,于是负责每日记录天气情况、植物生长状态、各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及结果等;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做事细致,于是负责呵护植物嫩苗、清理杂草等工作;还有的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强,他们根据教师提供的植物种植技巧,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状态及土壤情况,科学调配肥料用量。在劳动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彼此协作、沟通协调。例如,面对虫害防治任务,小组内部认真探讨、集思广益,共同寻找高效的除虫方法。有的小组实施生物防治法,他们在花圃中投放螳螂等害虫的天敌,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也有的小组主动向社区内的种植大户请教咨询,并在其推荐下购买无毒、环保的除虫试剂进行喷洒。教师可以将花圃管理的工作周期设置为半个月,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团队展示和反思总结活动。每一个小组需要制作PPT,以图片的形式向其他小组展示进行花圃管理前后植物的变化,分享团队合作的成果,讲述小组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团结合作、共渡难关。在这样的花圃合作管理劳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劳动的乐趣,领会劳动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合作管理类劳动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以团队为单位、基于共同目标进行集体活动的机会。在共同面对挑战、合作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养成倾听、尊重与支持他人的良好习惯,深刻理解团结合作的意义,这有助于巩固学生之间的友谊,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移植嫁接悟坚韧之魂

在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移植花卉、嫁接树木等教学活动。在移植嫁接的劳动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园艺技巧,还能够在应对嫁接失败等挑战的过程中,深刻领悟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以及不惧失败、攻坚克难的无畏精神。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恒心、毅力等品德的价值,从而实现以劳育坚韧之德的教学目标。

以“菊花扦插”的劳动主题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菊花的种类、生长习性及其象征意义等,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核心内容是菊花移植、扦插技术的详细介绍,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演示菊花扦插的具体步骤:学生首先需要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母株,用剪刀以45°的角度从比较粗壮的分枝上剪取一段带有顶芽的枝条,将其作为插穗,并适当修剪该插穗,将一些多余的分枝或叶片剪掉,从而减少该插穗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营养物质损耗,促进植物埋入土壤部分的根系生长。学生还需要准备一盆土质松软、营养丰富的培养土,将修剪好插穗以适当的深度和间距种植到培养土中。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讲解养护新苗的要点,如正确浇水、施肥、遮阳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菊花开枝散叶的过程充满好奇与期待,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挑战,如有的学生发现,扦插后的菊花出现花叶萎蔫,甚至枯萎掉落的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环境、水分、肥料等方面考虑与排查。在确定原因后,学生需要具有针对性地调整种植策略。而后,学生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发散思维,以冷静、坚韧的态度面对挫折与挑战。由此,这些插穗菊花幼苗在经历短暂的萎蔫后,逐渐展现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成功适应新环境,不断冒出嫩绿色的新芽,茁壮成长。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领会菊花这种坚韧不拔、努力适应环境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通过参与移植嫁接类劳动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关于植株移植、扦插的专业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领悟生命的真谛,感受生命坚韧不拔、顽强向上的精神品质。可见,这样的劳动教学实践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之路增添亮丽色彩。

结语

综上所述,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优良品德,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迎亚.“以劳育德”视域下的小学劳动教育探索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4(21):32-33.

[2]江幸娴,胡悦颖,王成莹.“以劳育德”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22(20):132-137.

[3]马萌,李静.“以劳育德”视域下班庄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3):117-119.

作者简介:卜雪(1993—),女,江苏省南京市瑞金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