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

作者: 宋菊莉 车文才 和建华

基于真实情境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0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问题式教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关注和应用。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活情境为载体,设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现实情境,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始终围绕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取知识、启迪智慧、润泽心灵,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理解学习的真谛,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真实情境;核心素养

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内容的教学方式。问题的设计需要依托情境。而所选择的情境不仅要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并且要体现规律性、哲理性和关联性。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一、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介绍

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作为探究和学习的起点。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教师会通过提出问题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将真实情境融入课堂中,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意义、价值。同时,学生会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思考、合作和实践,积极地解决问题,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促进思维的综合发展,使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地生根[1]。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石油与国家安全”是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探究对象为石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节的要求为: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分布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石油作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能源矿产,其供给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十分密切。教材以世界主要国家的石油储备为背景,层层阐述石油的价值、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的生产与消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教材展现了大量新颖的图像资料,内容充实、文字详略得当、逻辑结构清晰明了。

(二)学情分析

教师所在的学校属于县城普通中学。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薄弱,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综合思维品质亟待提高。为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协作研究、合力探索,提炼出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组织答案的能力、读图和分析能力,教师在本节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收集了许多情境材料,采用问题链的形式进行了问题式教学。其中,问题链的设计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相匹配,实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难点、提升教学成效[2]。

(三)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目标:让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综合分析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人地协调观目标:让学生结合现实中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说明石油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和现状。

地理实践力目标:让学生深入了解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的密切关系,能提出保障国家石油资源安全的具体对策。

(四)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有关石油期货指数、油价下跌的图片,播放关于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油价波动与日常生活有何关联?(2)什

么是战略石油储备?(3)我国为何要建设石油储备基地?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巧妙设计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并设置答题线索,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真实感知石油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思考我国建设石油储备基地的原因及目的。

2.活动二—抢答问题,展示所得

教师介绍游戏“智勇大闯关”(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的规则,鼓励学生参与问题抢答,适时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并释疑。学生掌握游戏规则后,参与闯关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研讨,统一研讨意见后进行抢答,展示自我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及时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采用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活动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教师展示情境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指导学生呈现答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科学的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文材料充分交流讨论。每个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展示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参与评价。活动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设计意图:以情境材料为载体,将问题链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的过程中达到课标的要求,获得新知识、形成新素养。

4.活动四—角色扮演,形成素养

教师播放关于沙特阿拉伯石油的视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是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人,请谈谈本国石油资源可能面临哪些困境,并简要谈谈如何应对这些困境”这一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活动中扮演沙特阿拉伯的领导人并进行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石油资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明白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关系到该国的稳定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节约资源、健康生活的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知识繁多,课堂容量大。学生在课前结合教材、借助导学案进行深入的预习,方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在进行问题式教学设计时,教师重建教材知识体系,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并补充适量的情境材料。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并从检查、探究、展示、点评、质疑、总结等六个方面对各小组进行量化考核,通过量化考核适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采用观看视频、参与课堂游戏、案例探究、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感知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用性。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也充分考虑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发展做了综合设计,如游戏活动及案例探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及综合思维。为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进行了课堂检测(包括三道选择题和一道综合题)。通过课堂检测,学生可以认识自己的不足,知道试题考查相关知识的方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课后提供更精准的辅导。

三、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问题链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解答者。教师应着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学习[3]。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将地理知识与真实情境相结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积累生活经验,将自身经验引入课堂,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引领下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设计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链开展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4]。本文以“石油与国家安全”为例验证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对该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实践,真正发挥该教学方式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吉茹,陈仿珍,刘贵清.“双减”背景下地理问题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以“探寻长江的补给水源”为例[J].地理教育,2022(5):25-29.

[2] 张惠玲.“问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地球的历史”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9):48-51.

[3] 余小辉.新时代 新教学 新课堂[J].地理教育,2018(10):47-48.

[4] 王锰,孙丹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7):50-52,6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