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冯丽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开始探索新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的状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性与发展规律,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语言、大胆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为其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幼儿语言发展;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冯丽(1989—),女,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寿张集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在语言领域,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为幼儿创造语言表达的环境和机会,从实际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情况,运用切合幼儿特点的游戏进行有效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幼儿学习和表达的热情,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寓教于乐,真正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1]。

一、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幼儿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往往依赖自身的兴趣来学习。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思维模式,运用有趣的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开展游戏化的语言教学,也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积极投入游戏。这样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2]。

(二)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游戏符合幼儿爱玩、喜欢新鲜事物和探索的特征。利用好玩且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辅助教学,不但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获取更多语言知识。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体验得到了强化,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与幼儿的共同参与,而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特征,适当开展游戏,能为幼儿思考、探索创造机会,给幼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同时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方便幼儿相互交流的环境。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科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明确提出幼儿语言领域的目标包括“乐意与人交谈”“倾听对方讲话”“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听故事、看图书”“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等。但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制订的教学目标并不科学。有的教师只注重培养幼儿听故事、看图书的能力,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则存在“教师讲一句,幼儿跟着说一句”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如果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性,教学就容易偏离正道,很难真正发挥育人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新课改对幼儿语言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选择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内容,为幼儿交流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机会,鼓励幼儿多倾听、多表达[3]。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选的内容不是过于简单就是过于复杂。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幼儿学习起来会很吃力,长此以往,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消磨殆尽。也有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没有为幼儿创造自由、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导致幼儿不能在情境练习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评价不客观

目前,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也存在着教学评价不客观的现象。部分教师开展的游戏化教学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在教学结束后,教师没有及时进行评价,而且只是进行片面、简单的评估,甚至忽略对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估。如果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环节,游戏化教学的效果就无法提升,教学过程中的什么环节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也不得而知。这使得教师无法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做出正确的判断,无法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

三、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儿歌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正式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儿歌进行游戏,让幼儿边唱边跳,在玩游戏的同时获取丰富的语言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分水果”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播放《李小多分果果》这首儿歌,巧用儿歌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听的旋律、浅显易懂的歌词以及教师展示的有趣画面,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首儿歌涉及对“大”和“小”的区分,也蕴含着谦让的道理。在儿歌播放完后,教师拿出一大一小的苹果,让幼儿区分。然后,为了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礼让,尊老爱幼,教师拿着两个苹果发问:“这个大苹果看起来比小苹果更可口。可是当我们需要照顾弟弟妹妹时,我们要怎么做呢?”多数幼儿会记起儿歌唱到的“大的送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之后回答:“把小的留给自己,把大的分给弟弟妹妹。”这样一来,幼儿懂得了与他人分享,在游戏的过程中积累了多个形容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儿歌游戏能有效改善课堂的气氛,营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开心地玩耍。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想象、分享、交流,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自身的语言发展。

(二)设计闯关游戏,引导幼儿表达

幼儿大都活泼好动。教师可设计简单且易操作的闯关游戏,引起幼儿对相关事物的关注,引导他们主动表达。闯关游戏的创设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完成。在游戏中,幼儿需要一边动脑、一边动手,寻找闯关的办法或者问题的正确答案。教师借助游戏来创造交流环境,能助力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把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4]。

例如,在教学“汉字对对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将闯关游戏的界面在多媒体设备上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闯关。游戏共设置五关,关卡难度逐级递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需要根据每个关卡给出的单个汉字,想一想怎么组合才能将这些汉字组成词语。如第一关给出“大”“斧”“连”“头”“利”“裙”“大”“衣”“吉”。幼儿需要用鼠标分别将“斧”“头”,“连”“衣”“裙”,“大”“吉”“大”“利”对应的卡片挪到相应的位置。这个闯关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探究,深化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幼儿如果闯关成功,会增强自信心,继续勇往直前。

闯关游戏的设计与实施,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能让幼儿了解汉字,掌握汉字知识。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完成游戏任务,能培养大胆发言、完整表达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三)善用绘画游戏,提高幼儿参与度

幼儿喜欢玩游戏,有趣的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幼儿参与其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绘画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幼儿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在游戏的辅助下,幼儿有动力且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也愿意在游戏中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将逐步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蔬菜水果大变样”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蔬菜或水果,它是什么颜色的,味道怎么样,再利用“创作蔬果造型”游戏来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具体来说,教师引导幼儿画特定的蔬果。如在幼儿画茄子时,教师与幼儿以问答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师问:“茄子的形状是怎样的呢?”有的幼儿回答:“茄子是长方形的。”有的幼儿则回答:“茄子又长又弯。”在幼儿确定好茄子的形状后,教师又问:“茄子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茄子是紫色的。”于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同伴的帮助下,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创意的画。这个绘画游戏让幼儿学会了描述形状、颜色,对蔬菜水果有了基本的了解,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知识。

绘画游戏的设计有利于加强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让幼儿乐意参与学习,享受学习过程。同时,游戏互动为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幼儿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可自由发表意见,锻炼自己的思维,逐步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四)开展多种游戏,强化幼儿体验

一些幼儿受到年龄、心理和思维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如果觉得教师开展的活动没有吸引力,对学习就会缺乏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开发多种类型的游戏,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学到更多语言知识,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5]。如:针对那些模仿能力很强或喜欢模仿的幼儿,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针对那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幼儿,教师则可开展合作游戏。

例如,对于有关象形文字的内容,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的学习变得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如“木”“树”“鱼”“花”“草”“山”“水”的象形文字,并用这些字组词,如“山水”“树木”等。幼儿每组出一个词,教师就画“正”字的一个笔画,并在游戏结束后奖励组的词个数最多的幼儿一定数量的小红花。这样的游戏能让幼儿不断思索,了解象形文字的特征,掌握更多与象形文字相关的知识。

幼儿大都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现代汉字能很快辨认出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表现得积极主动,也能团结协作,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尝试说出象形文字与现代汉字之间的联系。通过有关汉字的游戏,幼儿可以对汉字产生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结语

总而言之,游戏化教学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能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程游戏化建设,积极探索出更多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进而实现他们语言表达、创造等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芝玉.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活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8):32.

[2]马文华,刘永春.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例谈[J].基础教育研究,2020(11):93-95.

[3]沈梅丽.试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讨[J].时代教育,2016(8):251.

[4]吴舒.基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6):173.

[5]邵秋玥.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语言教育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4):8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