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简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作者: 胡新华【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在小学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以期为小学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核心素养;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是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围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要素,采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意义具体如下。1.培养实践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调查研究等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1]。2.激发创新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勇敢尝试、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以团队为单位来组织实施,有助于学生掌握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沟通的技巧,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4.培养社会责任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引发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项目、公益活动等,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5.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操作等方式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6.丰富情感体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7.提升综合素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涵盖多门学科、多个领域,活动内容、形式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8.促进学科整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的思维方式。9.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2]。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在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确立活动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制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种素养。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并制作手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3]。同时,学生需要与同学、教师、家长等进行沟通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团队协作和社交的技能。
另一方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涉及语文、数学、科学、艺术、体育等学科、领域的多种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在具体的活动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表现,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效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4]。
(二)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在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尤为重要。借助真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如:在教学“购物”主题的内容时,让学生模拟在超市里购物的场景,学习选购商品、计算价格等生活技能;在教学“垃圾分类”主题的内容时,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学会对各种垃圾进行正确分类。
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式的情境,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如:在教学“物体的沉与浮”主题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尝试让物体沉入水中或浮出水面,理解沉、浮与物体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植物的生长”主题的内容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分、阳光、土壤等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师还可以设计体现多元文化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如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让他们介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传统美食、著名景点等,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三)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寻找答案,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云、风、气温等要素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如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一起设计并完成一个科学实验,鼓励他们在合作中分享想法、讨论方案、分工协作。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引入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提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主题的内容时,引入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常要求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能力,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规划、自主探究、自我评价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以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植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等,然后通过多种方式寻找答案。另外,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通过自我评价与反思,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掌握沟通技巧,在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过程,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采用家长评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5]。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的指导者,需要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培养等方面的表现,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给予全面、客观的反馈。同时,教师开展的评价应兼顾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其中:量化评价可以通过评分、建立等级制等方式,根据相关数据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质性评价可以用描述性评语、成长记录档案等形式,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所取得的进步进行综合评价。
(六)加强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其一,教师应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方式,使教师深入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其二,教师应具备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的能力,学会制订活动方案,实施教学,指导学生研究。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包括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具体活动指导等方面),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启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其四,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是以团队为单位的,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个团队的教学效果。
其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如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使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其六,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为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提高教学质量。
(七)建立良好的学校支持体系
建立良好的学校支持体系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保障。学校支持体系涉及政策支持、资源支持、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政策支持方面,学校应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经费投入,将经费用于购买教学资源、组织校外实践活动等,并且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提供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
在资源支持方面,学校应提供包括场地、设施等资源在内的保障,设立专门的活动空间,如实践室、工作室、实验室等,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设备,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
在组织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让该组织机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管理和实施,为活动提供组织方面的保障。学校也应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拓展活动的资源和空间,如有条件,可以邀请相关人士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将核心素养融入活动目标、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评价方式等方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培养,通过实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使他们逐步成为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红.核心素养培育的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以南宁市南湖小学“阅读+”校本课程下项目式综合实践活动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2(21):83-86.
[2]叶琼辉.项目式学习视野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以厦门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例[J].华夏教师,2023(2):11-13.
[3]薛萍.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探究[J].求知导刊,2022(29):86-88.
[4]林萍,雷伏盛.学科综合打底色 实践活动育素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2023(22):91-94.
[5]吴銮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力课堂”构建路径[J].天津教育,2024(5):104-106.
作者简介:胡新华(1974—),男,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