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背景下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作者: 赵和英【摘要】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丰富语言储备、发展语言能力的依托。幼儿是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主体,能够在不断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基于此,在幼小衔接背景下,着力探寻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体验式学习;应用策略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是幼儿园教师的一大责任。《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准备要求,诸如“喜欢阅读,乐于和他人一起看书讲故事”“对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等。这些要求的实现离不开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部分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实施情况不理想,在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忽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和幼儿的自我表达,只是单向地灌输语言知识。教师需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让幼儿亲身体验”的建议,应用体验式学习实施语言教育活动。
一、体验式学习的内涵
体验式学习是以幼儿为中心,以真实情境为依托,以幼儿主动参与为关键,以情感投入为重点,以体验、感悟、反思等为主要途径,促使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的学习方法[1]。其中,体验是幼儿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
二、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发挥主体性
幼儿应当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应用体验式学习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便于幼儿获得彰显自我的机会。在彰显自我的过程中,幼儿会基于自身现有水平,发挥自身的无限潜能,积极观察、思考、分析、讨论,顺利地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幼儿能够通过体验语言教育活动获得满足感,主动投身于各种各样的语言教育活动,在多个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二)唤醒幼儿自主学习意识
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可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进行有效互动。一般情况下,幼儿会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唤醒自主学习意识,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泥沼中挣脱出来,积极地展现自我。如:幼儿在进行真实的语言情境体验的过程中会十分乐意与他人共读故事,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或者会拓展思维,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分析,出谋划策,主动分享探究成果。
(三)增强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体验式学习是有利于幼儿实现语言发展的过程[2]。具体来说,幼儿在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会迁移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储备的知识,积极地从语言情境中探索出多种新的信息,快速地梳理、整合信息,同时反思整个语言学习过程,获得有价值的语言学习成果,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四)提升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体验式学习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便于幼儿将目光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转移到与情感相关的内容上。这些与情感相关的内容包括幼儿自身对语言的情感、语言教育内容(儿歌、绘本、童谣等)蕴含的情感等。在品味语言教育内容蕴含的情感的过程中,幼儿会得到心灵的滋养,激发积极的情感,自觉投身于语言教育活动,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提升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另外,如玩游戏、演故事等体验式学习方式对幼儿有极强的吸引力。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会享受到乐趣。
由此可见,体验式学习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用体验式学习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不但可以解决当前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升语言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还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应用体验式学习的策略。
三、幼小衔接背景下应用体验式学习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教育理念对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而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语言教育模式的原因之一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3]。教师要想有效地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语言教育活动,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正确认知自己和幼儿的角色,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竭尽所能地引导幼儿体验多样活动。不断学习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的直接途径。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当应用多样的方式,不断学习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策略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相关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阅读微信公众号、专著、期刊中与幼儿园语言教育有关的文章,主动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加入名师工作室等,与专家、优秀的教师共同探究体验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等,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幼儿是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主体。
(二)丰富体验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1.丰富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是幼儿园课程的支撑,是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获得良好发展的助力。活动材料的应用重在设计多样的体验活动,助力幼儿积极地与他人一起谈论主题,表达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和真实的情感[4]。为了使幼儿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教师应当根据语言教育活动主题,投放恰当的材料,并且应当细心观察幼儿的体验过程,有针对性地投放其他材料,助力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想象、表达、反思、创造等,轻松地感知语言学习内容,锻炼语言能力。
例如,《小雨点》是一首简单易懂的儿童诗。诗中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场景,可以很好地唤醒幼儿对小雨点的认知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理解儿童诗内容的同时,幼儿需要重点理解“摇”“爬”等动词。基于此,教师可以展示小雨点的图片,播放关于小雨点的音频,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投放可操作性图谱,引导幼儿在真实情境中探寻“摇”“爬”等动词的含义;投放手摇铃、塑料滑梯等物品,引导幼儿体验“摇”“爬”等动作。在多样活动材料的助力下,幼儿可以体验有趣的语言教育活动,从而储备语言知识,锻炼想象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提升体验效果。
2.丰富活动形式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需要做到形式多样。而形式多样的活动通常具有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的兴趣,驱动幼儿进行体验。幼儿在体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真实的感受,主动地展现自我。所以,教师应当发挥自身智慧,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体验。
(1)创设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角色,借助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演绎的一种游戏活动。这种活动集想象、表达、创造于一体,且具有趣味性,很容易调动幼儿的体验兴趣,可以使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锻炼多种能力[5]。
例如,在《一园青菜成了精》文学阅读活动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呈现菜园中的各种蔬菜,并鼓励幼儿一一扮演不同的蔬菜。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电子白板上的插图,思索书中的小葱做了什么,并演绎出小葱的做法。大部分幼儿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将关注点放在小葱的动作上,然后自主模仿。有的幼儿毛遂自荐,登台演绎小葱的所作所为,并描述道:“小葱端起银杆枪。”基于此,教师继续展示插图,引导幼儿思索小葱和茄子谁胜利了,并和小伙伴一起演绎这个场景。
表演游戏生动有趣,使幼儿感受到了文学阅读的乐趣。同时,幼儿通过体验表演游戏,自觉地观察、想象,将静态的文字和图片转化为了动态的场景,亲身演绎、认真描述了不同蔬菜的所作所为,理解了作品内容,锻炼了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获得了满足感,提升了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参与兴趣。
(2)创设编创活动
编创活动是幼儿发挥想象力、迁移语言知识,自主创作儿歌、故事、童谣的活动。此类活动也是以语言输出为主的活动,便于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语言认知,增强语言能力[6]。不少幼儿语言知识储备有限、语言能力不强,且想象力不够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采用有趣、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体验编创活动。
例如,在幼儿了解《一园青菜成了精》的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编创活动。在活动中,首先,教师为他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蔬菜,如白菜、韭菜、大蒜、胡萝卜、洋葱等,并提出问题,以此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如果将这些蔬菜作为武器,我们可以怎样使用它们呢?”大部分幼儿能细心地观察不同的蔬菜,迁移生活认知,发现其特点,并发挥想象力,将其设定为不同的武器,思考其用法。如有幼儿提道:“韭菜叶子的顶部尖尖的,我们可以将它作为小刀。”基于该名幼儿表述的内容,教师给予他赞赏,同时追问:“除了叶子顶部是尖的,韭菜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还可以将它作为什么武器呢?”在幼儿思考时,教师将一根韭菜拿在手中,来回抚摸它,以此提示幼儿。有的幼儿经过观察、想象,提出“还可以将韭菜作为锯子”。然后,教师鼓励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想象《一园青菜成了精》中的蔬菜们打斗的画面,并试着进行描述。幼儿会在个性差异的影响下描述出不同的场景,从小伙伴的描述中汲取灵感,完善各自想象的场景。最后,教师鼓励他们编创新版的故事。
编创活动富有开放性和趣味性,很容易使幼儿产生兴趣。在积极情感的支撑下,幼儿会大胆想象,自觉组织语言,认真表达,由此锻炼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文学阅读兴趣。
(三)优化活动管理,提升幼儿学习体验
与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相比,应用体验式学习的语言教育活动更加开放、自由。不过,幼儿在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这会为教师的活动管理带来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倘若教师一味地放手,则容易使幼儿在热热闹闹的活动结束后没有任何收获,白白地浪费宝贵的教育时间。对此,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当持续观察幼儿的活动体验,及时地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管理,促使幼儿按照既定的目标积极地参与语言教育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有所发展。
例如,在“蚂蚁飞上天”这项活动中,教师先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探究故事内容。在幼儿形成一定的认知后,教师组织分组讲述活动,鼓励各组成员观察图片,回顾故事,讲述图片内容。在小组合作讲述故事时,教师发现一些幼儿趁机与组员聊天,或大喊大叫,便走到这些幼儿身边,耐心地指出他们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避免幼儿做出不良行为,教师借机提出合作评价任务,鼓励各组之间互相监督,对发现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在活动结束前,教师鼓励各组推选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他们物质奖励,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如此可以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驱动其他幼儿自觉地向榜样学习,掌握参与语言教育活动的正确方式,提升体验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学习是契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的必由之路。幼小衔接倡导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而语言能力是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当把握幼小衔接契机,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幼儿的主体性,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联系语言教育活动需要,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和活动形式,优化活动管理,让幼儿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学习主体性,激发语言学习兴趣,唤醒语言学习意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切实地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为参与小学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引导幼儿体验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善于反思,及时发现并解决体验式学习应用方面的问题,从而推动语言教育活动开展。
【参考文献】
[1] 沈小艺.联系生活,让幼儿畅所欲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路径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23(1):92-94.
[2] 陈曦.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15):46-48.
[3] 李颖.生活体验叙事理论指导下的幼儿语言教育[J].幸福家庭,2021(24):73-74.
[4] 李倩.掌握生活体验叙事理论 指导幼儿语言能力训练[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2):40-42.
[5] 常艳丽.如何在幼儿的生活体验中发展语言[J].新课程,2021(42):33.
[6] 叶杨妹.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行动研究[D].信阳:信阳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赵和英(1986—),女,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小岞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