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背景下如何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潘新星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重视生活的独特价值,挖掘幼儿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并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有趣的游戏。文章简述如何通过创设班级环境、开展游戏活动、开设生活课程等方式,提高幼儿自理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潘新星(1993—),女,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周巷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幼儿园教育不仅需要传授幼儿知识,更需要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修正、自我评价等能力。基于此,幼儿园教师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多学习、勤反思,以儿童的视角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及内容,观察、追踪幼儿的游戏进展,促使幼儿通过实践与运用,不断提高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与解决能力,促进幼儿自发性学习行为的产生,最终达到提高幼儿学习品质的目的[1]。
一、以儿童视角创设班级环境,支持幼儿操作与实践
(一)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真实的游戏环境
教师要以儿童的角度创设游戏环境,了解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真实的游戏环境。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我是天气预报员”的角色扮演游戏时,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出示今日的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在观察天气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班级天气预报,这样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天气预报信息,支持幼儿游戏的需要,还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二)持续关注幼儿游戏进展,将问题解决与环境创设相结合
环境创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幼儿游戏的开展,许多问题会接踵而至。因此,教师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游戏支持,让幼儿成为游戏问题的发现者、解决方案的讨论者、游戏优化的参与者。
在“小医院”的角色扮演游戏中,大多数幼儿热衷于扮演医生,沉迷于体温计、采样管、医药箱等游戏玩具,只有两三个幼儿愿意扮演病人。如果长期维持此类游戏现状就会发生“医院”无人问津、幼儿争抢玩具、玩具损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这样的游戏过程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维持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让幼儿进入深度学习。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应该及时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在游戏中的困惑,在师幼共同讨论中形成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将师幼讨论的过程用图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幼儿清楚地意识到游戏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同时也能更好地优化环境创设。
(三)关注幼儿话题热点,及时更新游戏内容
一般来说,幼儿园游戏区的环境创设往往来源于幼儿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话题。对此,教师要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将其引入幼儿园游戏,并随着幼儿热点话题的改变,不断更新游戏内容和游戏环境。
二、寻找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深入开展游戏活动
(一)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开展以幼儿为主的区域活动
区域创设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的方式呈现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幼儿围绕实验进行探究与学习。比如在玩滑滑梯时,幼儿们发现自己的衣服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此时,教师可抓住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一起讨论“为什么玩滑滑梯时衣服会发出特别的声音?还有哪些时候也有这种现象?”等问题,最后引出实验话题“有趣的静电”。
(二)挖掘角色游戏精髓,实现游戏的自主与规范
1.平衡角色游戏中的“规则与自由”
角色游戏,顾名思义是指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那么,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是否要遵守某些规则?哪些规则是必要的?哪些规则会限制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这需要教师找到游戏规则的平衡点—既要符合常规,又要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度。
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今天我上班(休息)”中,幼儿需要经营自己的店铺,并招聘自己店铺的员工。首先,教师带领幼儿选出游戏带头人,让他们充当店长,说说自己想开的店铺。游戏带头人可以由同伴推荐、老师推荐或者毛遂自荐。剩余幼儿可根据自己对这些店铺的感兴趣程度,自行选择今天是否“上班”。选择“上班”的幼儿可以去感兴趣的店铺面试,顺利通过店长的考核,方能加入该店铺;选择“休息”的幼儿则可以在遵守角色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想开展的游戏。在这个大的游戏框架里,幼儿可以尽情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
2.达成真实、有趣的“买卖”方式
幼儿的游戏来源于现实生活。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超市是关键的营业场所,同时超市的营业方式也影响着角色扮演游戏中的“买卖”方式。为此,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生活,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虚拟银行卡,让幼儿拿着银行卡进“超市”购物,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体验真实的购物过程。这个游戏不仅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算能力。
3.规划新颖独特的游戏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以往幼儿园的游戏内容大多围绕超市、医院等展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幼儿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因此幼儿园的游戏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虚拟飞机场”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分别扮演乘客、机长、乘务员等角色,展开一场仿真的空中旅行游戏。
三、开设生活课程,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
陶行知主张“生活既教育”。幼儿是发展中的人,生活中的点滴都是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就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能因为做不好或做的慢而包办代替。”[2]
(一)午睡起床环节
小班阶段是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教师要鼓励小班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升他们自理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小班的午睡环节中,部分幼儿起床时总会出现穿反裤子、穿倒裤子、裤子穿拧巴等现象。于是,笔者围绕这三个问题设计了“起床大作战”的生活课程(见图1)。
首先,笔者以“我认识的裤子”为主题开展班级讨论会,与幼儿共同讨论:如何分清正反?如何辨别前后?如何确认裤子穿正?通过集体教学,带领幼儿从细微处认识裤子结构,包括裤腰、裤腰中间标记物、口袋、裤脚、裤腿等。其次,笔者设计家园共育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裤子标记物大调查”,巩固幼儿已学知识。同时,笔者在洗衣店和娃娃家等角色区通过正反箭头来指引幼儿正确晾晒、整理衣服。最后,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自理的兴趣,笔者在班级里设立“贴纸专栏”,供幼儿对自理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设立“生活监督员”,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起床大作战”生活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幼儿午睡起床后手忙脚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幼儿自我照料、同伴互助服务的意识。
(二)入园自主签到环节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快要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更需要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由于时间在现实生活中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因此幼儿常常会无视时间的存在。为此,笔者以“入园自主签到”为主要形式,引导幼儿从“上学不迟到”的具体事例出发,让幼儿在生活中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从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1.创设签到板块,培养幼儿自主性
笔者合理运用班级走廊空间,设置签到台,提供统计本、钟表、灯、便笺纸、小夹子等工具,将白色和黑色的拼插小积木分别作为迟到与请假两种情况,让幼儿在便笺纸上记录下自己迟到或请假的原因。笔者为幼儿提供书写表达的机会,目的在于让幼儿们学会在一件事情中进行初步的自我分析与评价。
2.在幼儿参与中发现问题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每个班级都会出现个别幼儿漏签到的现象,原因是晚来的幼儿不明确签到的时间。这个问题与笔者的另外一个思索“如何让幼儿理解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恰巧吻合。于是,笔者在班级中开展讨论活动,引导幼儿思考“晚来何时签到最合适?”“幼儿园晨练回来5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在家里,早晨起床5分钟可以做哪些事?”等问题,加深幼儿对时间的思考。
3.将时间观念与班级荣誉相结合
笔者在班级中建立奖励机制,让幼儿将“签到统计本”的周统计、月统计甚至学期统计情况记录到“班级棒棒本”上。幼儿园可不定期开展“班级棒棒本”评比活动,选出表现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这种将幼儿时间观念与班级荣誉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三)值日生的妙用
《自主游戏—成就幼儿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一书中讲道:我们强调的自主生活,倡导幼儿在积极参与和自主掌控各环节的生活中,培育对美好生活的态度和感知力,增进自我管理、自我照料、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生活能力。教师在班级中设置值日生板块,可以让幼儿以主人翁的形式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学会负责任地为集体劳动,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力量和贡献,激发幼儿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1.师幼讨论中明确值日内容
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所设置的值日内容应当有所不同。为此,笔者在班级中开展师幼探讨活动,与幼儿围绕“什么是值日生?值日生需要做哪些事情?”展开讨论,让幼儿积极参与值日生制度的制订,知道值日生岗位的内容,理解值日生规则的意义,并在值日的过程中学会以协商、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冲突,做到关心和尊重他人。
2.观察追踪下发现值日问题
在值日生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自己的自画像制作成值日牌,根据自己的意愿将值日牌粘贴在相应的值日内容处。由于每天值日生的需求是有限的,而越来越多的幼儿想要当值日生,因此常常会出现多名幼儿争抢同一个岗位的情况。针对此问题,笔者让幼儿先将自己想参与的值日生内容画下来,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心愿单先后安排值日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值日后,部分幼儿对值日的兴趣逐渐降低,写心愿单的人不断减少。于是,笔者又增加了投票箱活动,让幼儿用投票的形式选举出“优秀值日生”,持续激发幼儿对值日的兴趣。
3.责任驱动下带动全体值日愿望
幼儿刚开始学会新的技能时,表现欲特别强,可是时间一长,新鲜劲一过,热度就容易退却。通过与幼儿交谈,笔者发现个别幼儿在值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伴不配合的情况。怎样才能让同伴配合值日?在值日的过程中幼儿最想要的是什么?基于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笔者在班级中设立了新的值日制度,即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值日,并让幼儿自行选出组内的值日生管理员。值日生管理员需要观察组员在值日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表现较好的组员“优秀”贴纸,积累够一定“优秀”贴纸的幼儿可以兑换奖励。这样的值日制度既能激发值日生工作愿望,又能提高每位成员的配合度。
为了方便统计班级幼儿值日情况,笔者设计了值日生统计表,让幼儿轮流担任值日生管理员,这样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在参与值日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自我探索中了解如何更好地完成值日生工作。这不仅让幼儿亲身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获得了劳动的硕果,更让幼儿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增强了责任意识和自我照料能力。
结语
总之,无论是实施课程,还是创设班级环境,教师都要从“幼儿发展为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将每一次的活动为幼儿所用、为幼儿的发展所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讨论者,真正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
【参考文献】
[1]宋媛.创设适宜的中班游戏区环境的改进策略[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6(3):10-13.
[2]李叶娴.引导幼儿自主管理,创新班级管理新模式:论大班幼儿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J].新课程(下),2014(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