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韩林辰【摘要】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欣赏经典美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表达中逐步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微课组织教学活动。文章从丰富教学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运用微课组织美术欣赏教学活动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美术;欣赏课
作者简介:韩林辰(1982—),女,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五中学。
美术欣赏课程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课程。微课具有时长短、内容集中、重点突出等特征,是当前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常使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在观看生动、形象、有趣的微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更顺利地引导学生深入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文化理解素养。
一、借助微课丰富教学资源
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教材中的美术知识,还要适当补充课外美术资源,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感觉美术课堂富有趣味,对美术知识形成更全面的认知[1]。为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打造内容更充实、学习氛围更浓厚的欣赏教学课堂。当然,在补充教学资源时,教师要对内容进行筛选、整合,确保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整体性。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美术作品的创作”为例,在教授该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以及美术作品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以徐悲鸿创作的中国画《愚公移山》和籍里柯创作的布面油画《梅杜萨之筏》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美术知识。为了让学生了解徐悲鸿与籍里柯这两位画家,教师可以播放微课,简要介绍两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理念。
教师还可以用微课展示徐悲鸿创作的另一幅作品《田横五百士》,并介绍徐悲鸿创作《田横五百士》的具体情况。在观看微课后,学生自然会明白徐悲鸿在创作时是如何取材于生活然后将生活内容进行艺术化处理的。
在带领学生分析徐悲鸿的创作方式及其画作后,教师可以用微课简要介绍法国护卫舰梅杜萨号触礁失事这一历史事件,并展示籍里柯创作《梅杜萨之筏》的经过以及籍里柯绘制的草图,让学生由真实事件出发,分析《梅杜萨之筏》这一美术作品的创作主旨和审美表达。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微课补充了拓展知识,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内涵。
二、借助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微课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和同学、教师讨论所学内容。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美术知识,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2]。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2课“如何鉴赏美术作品”为例,在教授该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在制作微课时,教师需要确保微课中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详略得当,包含基本概念和一部分例子,且重点内容得到强调,非重点内容不占据过多篇幅。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在微课中清晰地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比如了解美术作品由哪些元素组成、掌握美术鉴赏的步骤等,引导学生按照自主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自学。在课堂上,教师则应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然后以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美术欣赏课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进行充分
交流。
三、借助微课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
艺术感知是艺术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对各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思想情感的感受和认知。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需要对美术作品本身的内容进行细致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感受到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深意。仅浏览教材中的插图,学生很难了解美术作品的细节,甚至可能无法分辨创作者在用色、构图上的巧思。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确保学生真正看懂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放大美术作品的局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美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艺术形象,深入探索美术作品传递的思想情感。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为例,在教授该课时,为了便于学生仔细观察画作中的花鸟、人物,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给画作的细节加上动画效果,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花鸟、人物上,分析花鸟的形态以及人物的神情、服饰、气质等内容。在带领学生欣赏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创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时,教师可以给画作中的人物加上动画效果,带领学生通过微课依次鉴赏画作中的人物,对比不同人物的神情、服饰、气质,总结这些人物的性格和所处状态。在展示画作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如提出“这个男性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呢”“这个坐着的人物是盘腿而坐,还是靠椅而坐呢”“这个人物穿的服饰意味着什么”“这个人物的神情表明其在干什么呢”等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认真、细致地观察画作中的人物,并由此体会到创作者顾闳中的心境和想要寄托的情感,而不是随意地观看画作。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5课“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体会中国书法的魅力,理解“书为心画”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带领学生细致分析作品。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不同作者、不同笔法、不同结体、不同章法、不同墨法的书法作品,让学生初步体会书法作品的审美性和功能性,为学生后续具体学习书法知识做铺垫。其次,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书法家创作的视频,让学生理解不同的用笔方法、不同的间架结构、不同的关系安排、不同的用墨方法意味着什么,从而逐步体会中国书法的美感。最后,教师可以用微课播放书写汉字的动图,并据此指导学生学习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中国书法抽象形式和情感意趣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
在了解创作背景、仔细端详画作后,学生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蕴含的深意,理解不同形式美术作品的特点。在这样的美术欣赏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具体、生动地观察美术作品,充分感知美术作品中的元素,从而扎实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审美感知素养。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审美愉悦、高雅气质、人文情怀等艺术涵养的体现,是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品味中国艺术的意蕴,让学生具有欣赏自然、生活和世界其他民族艺术美的情趣,具有人文情怀和健康的审美价值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从多个角度呈现美术作品,并介绍相关美术知识,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之美,逐步提高审美鉴别力[3]。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为例,在教授该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从多个角度呈现著名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
比如在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时,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框架式木结构、建筑群组合、单体建筑外形、建筑装饰色彩等内容,然后利用微课展示应县木塔、北京故宫太和殿、天坛祈年殿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内部构造,并播放游览这些建筑的视频,让学生对这些建筑的结构、外形、内饰有更加全面的理解。
而在介绍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特色时,教师则应当播放游览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等清代皇家园林和游览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与拙政园、无锡的寄畅园等江南私家园林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以及私家园林的精巧和追求典雅的士大夫气息。由此,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中国古代工匠的巧思,了解中国传统建筑鲜明的审美特征,以及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的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还会由此明白何为建筑之美。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文化理解是从不同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体现在艺术鉴赏、文化认同和艺术精神的领悟等方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生需要感受创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时倾注的情感,并通过自己掌握的美术知识、文化知识深入分析美术作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教师可以使用微课系统地呈现艺术家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这对学生体会艺术家的情感、理解作品的意义有显著作用[4]。
以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为例,在教授该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中国传统山水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浓郁的山水情怀,以及中国传统山水画特有的“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山水情怀”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示相关美术作品,如元末明初山水画家王蒙创作的纸本水墨画《青卞隐居图》、清代画家石涛创作的《清石涛飞瀑奇峰图》,让学生了解这些画家创作山水画的背景,体会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的独特美感,感悟山水画中蕴含的情感与人生
境界。
而在带领学生学习“因心造境”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元代倪瓒所作水墨纸本画《六君子图》产生深入的情感体会,教师可以先放大这一画作的局部,引导学生通过微课观察画作的细节,让学生留意画作中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思考不同树木的隐喻;然后缩小整幅画,让学生观察画作的整体构图,从中感受到画作蕴含的寒荒和萧疏感,并由此理解作者通过画作寄托的君子应当保持“正直特立无偏颇”的情感。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微课视频展示美术作品,通过放大与缩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画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画作,感知作者营造的意境、寄托的情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美术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
结语
综上,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丰富教学资源、尝试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具体地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当然,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教师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合课程需要与学生学情进行实践尝试和反思、调整,确保微课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振威.美术欣赏课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1):101-102.
[2]顾霞.翻转课堂下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J].科幻画报,2022(3):235-236.
[3]李静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60-161.
[4]杨雪.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运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J].才智,2020(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