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吴月兰

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简要分析了设计素养导向的化学作业的两点意义,并具体阐述了设计生活化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情境类作业、表达类作业的方法。

【关键词】素养导向;初中化学;作业设计

作者简介:吴月兰(1981—),女,福建省惠安科山中学。

设计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意味着教师不仅要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还要通过作业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发展相应的能力和素养。对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摒弃“题海战术”,转而以素养为导向安排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呈现形式,以真正发挥作业的优势,达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础、锻炼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设计素养导向化学作业的意义

(一)优化作业形式,减轻学生负担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虽然难度并不大,但知识涉及范围广,包含光、声、电、磁等多方面内容,学生需要记忆大量零碎的知识[1]。因此,在传统作业模式下,教师往往会结合自己在课堂教授的知识点设计大量书面作业,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记住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学生可能在日复一日完成单一类型的作业的过程中,感觉学习化学知识枯燥、无趣。

设计素养导向的化学作业时,教师需要减少枯燥、机械的练习,思考如何推动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教师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理念,着眼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复合性的作业,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

(二)增加实验作业,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样的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魅力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关键[2]。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均为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后,可以布置实验作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发展核心素养。而且学生往往对化学实验有较浓厚的兴趣,只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常常在完成课堂实验活动时感觉“不过瘾”“做不完”。对此,教师可以设计素养导向的实验作业,鼓励学生在家完成安全、简单的小实验,以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实验的时间不足等问题,同时有效落实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的要求。

二、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生活化作业:联系实际,经历科学探索

化学教师应以作业为媒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由此逐步形成良好的化学观念。生活化作业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时利用生活经验思考、分析。而且这样的作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3]。教师可以尝试以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生活化作业时,教师所选择的生活现象应当是真实而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的,否则作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教学为例,由于“分子”“原子”等概念较为抽象,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作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计简答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去分析和解答问题。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冰箱里放了一个榴梿,一段时间后,整个冰箱中都会充斥着榴梿的味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本节知识后,学生会明白,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在确定学生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综合选择题。

【综合选择题】

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10 ml的酒与10 ml的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季更容易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会受到温度影响

(二)分层作业:基于素养,实现思维进阶

设计素养导向的化学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为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巩固、发展提升和创新拓展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巩固层次的作业较为基础,包含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提升层次的作业侧重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需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实验、图表进行分析,基于事实展开推理;而创新拓展层次的作业则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拓展性,能够拓宽学生的化学视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同时推动学生质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章“认识化学变化”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后设计下列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作业完成。

【基础巩固作业】

1.请自行在网上搜索实验“烧不坏的手”的视频,认真观察实验流程及实验现象,尝试分析实验原理。

2.丁烷是打火机和气罐中的主要成分,请结合所掌握知识展开分析,说一说丁烷具备哪些性质,并思考人们在生活中怎样收集丁烷气体。

【发展提升作业】

请对比固体酒精和丁烷气的燃烧情况,并说出丁烷的组成元素,然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想法。

【创新拓展作业】

请推测丁烷的制备方法,并写出制备思路。

在上述作业中,基础巩固作业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发展提升作业考查了学生分析物质组成元素、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创新拓展作业的难度较大,对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较高。

(三)单元作业:强化认知,形成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教材多是以单元形式呈现知识点的,而且每个单元有特定的主题。教师可以开展单元教学,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在以素养为导向设计初中化学作业时,教师也可以设计单元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强化认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4]。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人们在生活中实际应用化学知识的案例设计单元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探究项目,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

【单元作业】

核心问题: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如何控制这种影响?

背景:某学生发现教室中的一盆杜鹃花长势不好,和同学分享了这件事。大家在讨论之后产生了探究兴趣,有部分学生认为可能是土壤的酸碱度影响了杜鹃花的生长。

作业要求:

1.查阅资料,了解改变土壤酸碱度的方法、杜鹃花生活习性。

2.设计实验,测定土壤的酸碱度,然后结合杜鹃花的习性以及土壤酸碱度设计种植方案。

在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烧杯、蒸馏水、量筒、玻璃棒、烧杯等仪器完成对土壤酸碱度的测定,然后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使用硫酸亚铁溶液或者草木灰、碳酸钙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

(四)情境类作业:借助问题,锻炼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作为连接现实生活和学科知识的桥梁,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在设计初中化学作业时,教师也可以联系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中思考问题,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5]。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情境类作业】

水是生活中的宝贵资源。某学校开展“中国水周,珍惜淡水”活动,带领学生到矿泉水厂参观,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矿泉水厂净水过程(简化版)如图1所示,请你结合已掌握知识,分析“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

仔细观察图1后,学生会发现“活性炭过滤器”中的水是从上进入、从下流出的,该装置中的活性炭不仅可以起到吸附作用,还可以过滤水中部分难溶性杂质。由此不难看出,情境作业具有更强的综合性,不仅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会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表达类作业:简要表述,锻炼表达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考化学命题方向也出现了变化,简答题所占比重增大。简答题的综合性较强,可以更好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不清晰、表达能力不强,他们很难顺利地完成简答题。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部分表达类作业,要求学生组织语言简要回答问题。

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基础实验6“粗盐的初步提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表达类作业,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表达类作业】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按照如图2所示的步骤做粗盐提纯实验,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去除,然后用所得精盐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请认真观察图2,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请组织语言,简要阐述实验操作步骤,并说一说图2中的操作⑥是否正确,如果存在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2.在进行操作④时,如果观察到 _____________ ,应当停止加热。

3.某同学按照图2中的步骤提纯得到精盐,但在配制50 g氯化钠溶液后,发现溶质质量分数达不到15%,可能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等原因造成的。

在完成上述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动脑思考实验流程,还需要认真组织语言,以准确阐述实验现象。由此,学生可以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阐述的内容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结语

初中教育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灵活设计化学作业,帮助学生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夯实知识基础、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探究水平。在实际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化作业、分层作业、单元作业、情境类作业、表达类作业,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付阳阳.深度学习理论引领下的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24):37-39.

[2]刘岩.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化学大单元作业设计要点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12):39-43.

[3]宋建霞.“五路并行”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J].读写算,2023(35):20-22.

[4]黄晓燕.“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化学作业设计探讨[J].现代盐化工,2023,50(6):107-109.

[5]俞蕾.初中化学实践性作业的数字化研究[J].现代教学,2023(21):55-5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