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作者: 曹淑萍

【摘要】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文章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目标,重点阐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传统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H2022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淑萍(1985—),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实验小学。

教师在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时,可在课堂上渗透传统节日、历史故事、名人名言、诗词歌赋、传统技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应拓展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一、深度解读文本,挖掘文化元素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深入剖析的过程中,学生与作者、人物、文本等进行对话,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文本的结构和人物的行为等,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Project 1“Being a good student”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围绕“如何成为一名好学生”这一主题,在多媒体设备上呈现学生在学校中的各种场景和行为,引导他们思考画面呈现的这些行为是否与好学生相符。当学生看到抄作业的场景时,他们指出:“A good student shouldn't copy other's homework.”。教师追问原因,学生给出这样的回答:“A good student should be honest.”。当学生看到两个学生为了抢一本绘本相互争吵起来的画面时,他们指出:“A good student shouldn't quarrel with each other.”。教师再次追问原因,学生回答:“A good student should share things with each other.”。当学生看到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行为时,他们指出:“A good student should give seats to the elderly.”。教师追问原因,学生回答:“A good student should respect the elderly.”。

教师可顺势问学生好学生需要具备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引导学生用形容词进行表达。学生想到honest、helpful、kind、respectful、diligent、generous、brave等单词。教师让学生审视自己具备这其中的哪些品质,并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其实是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有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举例:“If I don't pass the exams, I will tell my mother truthfully. I won't lie.”。也有学生举例:“I take a walk with my neighbor's grandfather every weekend and help him make a bed.”。还有学生举例:“I called the police when I saw someone catching birds.”。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好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普遍认为一个好学生不能只具备一种传统美德,而是要具备多种传统美德。

在阅读中挖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是深度阅读的重要步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再引导学生揭示文本蕴含的深层内涵,拓宽他们的思考维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创设文化情境,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可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生动、具体、有趣的情境,帮助他们走进阅读文本的情境中。同时,教师可在情境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手工制作、文化交流等活动中更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以此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1]。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先讲述了完整的伊索寓言故事,再引入相关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展示与负荆请罪这一历史典故相关的图片,并设置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比如:“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o are the two people in the picture? Why is one person kneeling down with thorns on his back? How do you think the standing person feels about the apology? How can you show gratitude to people who have helped you?”。基于以上问题,学生能叙述完整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故事传递的价值观。

其次,教师让学生依据教材上的故事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进行以下对话。

Lion:Thank you, little mouse.

Mouse:That's OK, lion. No matter how small I am, you deserve help when in trouble.

Lion:It's kind of you to say that. You are my best friend.

Mouse:Thank you, lion. Let's be friends and help each other.

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负荆请罪这则典故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进行以下对话。

Lian Po:General Lin Xiangru, I come to apologize for my past mistakes.

Lin Xiangru:General Lian Po, I accept your apology. We all make mistakes.

Lian Po:I promise to be more respectful in the future.

Lin Xiangru:That is a good start.

在情境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开展基于传统文化的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

三、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表达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样形式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浸润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师可选择介绍传统节日等内容的英语语篇作为阅读教学内容;可在解读英语语篇的同时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可播放音频、视频、动画等,让学生在视听盛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知识,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植入学生内心。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为例。在教授课本中的词汇和句型时,教师借助视频向学生展示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中国新年传统习俗的英语表达方式,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英语讨论中国新年的多样庆祝方式。学生需就“before Chinese New Year”“on Chinese New Year's Eve”“on Chinese New Year's Day”“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这四个节点,针对不同阶段的过年习俗展开讨论,加深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

有学生的表达如下:“On New Year's Eve, our family sit together around our grandparents. Grandpa gives me and my sister red packets. My sister and I wish my grandparents good health. On this day, we all have to eat fish, which means we will have good luck next year.”。

通过以上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依托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蕴含的文化意涵,以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与能力,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四、设计多样活动,理解文化内涵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如文化主题阅读活动、文化对比讨论活动、情景模拟活动、创意写作活动、文化展示与分享活动、专题调查与访谈活动等,拨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活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Good habits”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展示教材上的生活场景图,让学生描述图片上人物的行为。比如,对着Wang Bing早睡早起的图片,学生这样表达:“He gets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never goes to bed late.”。对着Wang Bing早上起床刷牙、晚上睡前刷牙的图片,学生这样表达:“He brushes his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before bedtime.”。

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自己周围的同学有哪些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了一份简洁明了的问卷,其中包含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社交习惯等方面的问题。比如:“Do you say‘thank you’and‘please’often? How do you treat your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Do you respect the elders in your family?”。通过开展调查活动,学生了解到尊重、友善、合作、感恩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地叙述与这些传统美德相关的故事。学生自行组成小组,自主选择一个核心词汇,在小组内撰写一篇简短的小故事,再向全班学生展示。比如,有小组讲述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赞扬分享的美德;有小组分享的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赞扬助人的美德;有小组展示的是程门立雪的故事,赞扬尊师的美德。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学生对传统美德能够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发展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设计多样化的英语阅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应尽可能提供让学生能展示自己的舞台,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进而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五、开展主题活动,探索文化现象

教师可开展英语主题阅读活动,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将学生培养成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探索,使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可定期举办主题阅读活动,每一次活动围绕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展开。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以Mid-Autumn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阅读活动,还可以设计以Beijing Opera、Paper cutting、Chinese knot等传统艺术为主题的阅读活动。通过大量阅读,学生可了解并学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表达,丰富英语语言储备,提升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还可将主题阅读活动延伸为文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鼓励学生尝试制作传统手工艺品。

仍以Unit 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基于教材语篇开展了主题阅读活动,还让学生试着绘制京剧脸谱,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脸谱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寓意。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语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其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沈舟莉.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4(5):62-67.

[21]金炀.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教学中指向文化意识培养分析[J].读写算,2024(15):23-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