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作者: 时小燕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以提高幼儿园科学活动质量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辅助工具,浅谈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积极意义、要求和策略,旨在优化园本活动建设,促进幼儿科学领域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科学活动

作者简介:时小燕(1989—),女,江苏省如皋高新区新华幼儿园。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被视作一种辅助性工具,用于丰富活动教学内容,提升活动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探索科学世界。在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做好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为幼儿科学领域能力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搭建进步的阶梯。

一、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活动效果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具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取丰富的科学教学资源,使科学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幼儿能调动视觉、听觉感受科学的存在,形象化地解读科学的内涵。

(二)丰富幼儿体验,激发幼儿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幼儿在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此外,信息技术还能丰富幼儿的科学活动体验,让幼儿更加深入地感受科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互动形式,启迪幼儿智慧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科学活动的互动形式,启迪幼儿思考,增长幼儿的智慧。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这些互动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体验,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欲望,达到引发幼儿思考、启迪幼儿智慧的效果。此外,通过信息技术,幼儿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要求

(一)适度性要求

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当符合适度性要求,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形式、应用内容、应用时长要适度,避免幼儿因信息技术的融入而对信息工具形成过度依赖的心理。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服务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育人目标。

(二)针对性要求

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当具有针对性,确保幼儿园科学活动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契合。

教师需要针对幼儿的年龄、兴趣、认知特点,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内容。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三)互动性要求

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应当强调互动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如利用触摸屏、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实验操作、游戏互动等。

多元互动的形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欲望,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三、信息技术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可行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主题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情境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必要元素。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创设情境的工具,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科学活动情境,使幼儿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VR、3D建模等技术为幼儿创造人机互动的情境,营造主题式科学活动氛围。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1]。

以幼儿园科学活动“色彩魔术师”为例。本次科学活动旨在向幼儿渗透色彩的相关科学常识,包括色彩的变换、差异和共性等。首先,笔者通过投影设备,向幼儿展示一个色彩斑斓的“魔法世界”。其次,笔者借助视频,为幼儿播放色彩变换的过程,向幼儿普及多种颜色的名称。再次,笔者播放生活化影像,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最后,笔者利用VR技术,让幼儿操作VR工具,亲自体验色彩的变换和组合。通过多种人机互动的情境体验,幼儿能够亲身参与,认识色彩的丰富性,感受色彩的魅力。

这一信息化情境的设计和应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帮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色彩的相关知识,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互动活动,丰富幼儿的体验

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活动材料之间的互动是幼儿探索科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互动形式,为幼儿搭建更丰富、更有趣的互动平台,丰富幼儿的科学活动体验。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互动式科学活动,使幼儿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如科学知识问答、科学拼图、角色扮演等。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式科学活动,能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2]。

以“土豆浮起来了”幼儿园科学活动为例。笔者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富有探索性的互动活动。首先,笔者通过演示文稿和视频向幼儿介绍实验的主题和目的,即“探索土豆在不同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其次,笔者利用传感器和触摸屏等信息技术设备,设计互动实验环节,让幼儿亲手操作,观察土豆在不同液体(自来水、盐水、酒精)中的浮沉情况。再次,笔者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土豆会在某些液体中浮起来,而在某些液体中沉下去?”最后,笔者应用信息技术记录幼儿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在科学领域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科学材料,构建幼儿的科学认知

丰富的活动材料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育人优势。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平台、电子绘本、微课程视频、游戏软件等,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供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满足幼儿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帮助幼儿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构建科学认知[3]。

以“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幼儿园科学活动为例。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帮助幼儿构建对水的运动和循环的科学认知。首先,笔者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搜索并整理关于水的运动和循环的科普文章、图片、动画等材料,并将其投放在白板上,供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上述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水的运动和循环的过程,从而让幼儿构建正确的科学认知。其次,笔者以信息技术为辅助设计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水的运动和循环的知识。具体来说,笔者设计一个模拟水循环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水分子,体验蒸发、液化、凝华、降雨、降雪、熔化等水的运动和循环的过程,从而深入理解相关知识。最后,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播放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材料,并总结道:“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平时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上述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科学活动材料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园合作,发挥幼儿园的指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与家长开展合作,组织家园科学活动,在家庭情境中向幼儿渗透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和支持幼儿的科学学习。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线上向家长发送科学网页、微课视频、电子绘本等科学活动资源,为家庭科学活动提供支持;可以通过线上交流向家长了解幼儿的科学学习情况,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科学活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4];还可以定期向家长推送科学教育资讯和方法,提高家长的科学素养和教育能力,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丰富的家园合作途径,能够发挥幼儿园的指导作用,促使幼儿在科学领域获得有效发展[5]。

以“家庭种植竞赛”幼儿园科学活动为例。笔者积极与家长合作,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富有实践性的“家庭种植竞赛”。首先,笔者通过微信群和QQ群等即时通信工具,向家长传达科学活动的目的: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笔者分享给家长有关种植知识和技巧的视频、文章等资源,为家长提供科学的种植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家庭种植活动。再次,笔者应用信息技术搭建线上交流平台,供家长和幼儿分享种植经验、展示种植成果。家长可以拍摄幼儿种植植物的照片或视频,上传到交流平台上,与其他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和交流。最后,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将幼儿的种植成果制成电子相册和视频,在幼儿园的网站和公众号上进行展示,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家园合作,让幼儿不仅能够在家中开展科学种植活动,还能够在家长的引导下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这种家园合作的方式还能深化家长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认识,促使家长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丰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提升活动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需要遵循适度性、针对性和互动性等要求,确保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未来,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幼儿园科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雷静炜,封伯燕.信息化2.0背景下乡村幼儿园STEAM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23):182-184.

[2]杨巧君.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大班科学活动“拱形的秘密”为例[J].亚太教育,2023(16):125-127.

[3]张芸.基于STEAM理念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6):179-181.

[4]郭立生.“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2,24(1):222-223.

[5]胡云霞.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数据,2021(6):92-9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