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陈碧华

【摘要】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课程实施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具有整合性,符合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合理应用大单元教学能有效解决高中化学教学内容重复、知识关联度不强等问题。文章简述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多维度探究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大单元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

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一)强调整合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以知识点为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大单元教学则是教师由大概念、学科观念出发,搭建系统的教学框架。

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从整体出发,考虑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并将知识、能力和素养加以整合,通过层次分明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二)注重真实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很多专业能力并非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后天对知识和技能的广泛应用中迁移形成的。

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课堂的深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积极交流,实现学以致用[1]。

(三)突出教学评的一致性

大单元教学包含的元素有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大单元的统整下,这些元素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都指向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

1.全面思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全面思考,以保证全面性、科学性。对此,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确定教学目标。第一,注重分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围绕化学课程特点、教学阶段,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以达到教学目标。第二,注重分析核心素养。在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2]。第三,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化学课堂的主体。教师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深入分析,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的教学为例。为了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助力大单元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在备课时加强对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和学生情况的分析。首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分析,笔者认识到本节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的化学知识,还与时代主题相符,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新理念、新思维方式,为解决人类生存问题提供了建议。其次,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笔者认识到应采取案例教学、讨论交流、演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发展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并在切身体验中感受绿色化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最后,从学生能力的视角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基于上述分析,笔者将大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兴起与发展,掌握绿色化学的原理与方法,熟悉绿色化学技术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树立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拆分教学目标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综合考虑学情,将教学目标拆分为多个子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在拆分大单元教学目标时,应突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能助力学生在课堂中深入理解知识,有效发展核心素养[3]。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首先,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将大单元教学目标拆分为以下四点:第一,认识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式存在;第二,以类别和化合价两方面为切入点,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第三,大胆预测含硫物质的性质,并以建模的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第四,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物质的性质,锻炼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笔者整合知识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螺旋式的结构划分课时内容,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堂知识,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考虑到部分学生的微观意识较为薄弱,思维缺乏灵活性,对于部分含硫物质化合价的变化情况不熟悉,笔者精心设计实验活动,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科学设计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学习中掌握知识点。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结合教学需求来确定情境类型,保证情境类型与大单元知识紧密联系。如在讲解生活化知识时,应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在讲解抽象性知识时,则应借助直观的课件创设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4]。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金属材料”的教学为例。在大单元教学中,笔者以“高铁建设中金属材料的选择”为主题创设真实情境,精心设计大单元任务。首先,笔者在课堂初始阶段播放视频“到2035年,中国铁路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了解中国高铁的建设进程。其次,笔者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如何选择制造铁路轨道的金属?选择铁路轨道合金的方法有哪些?选择制造高铁车体合金的方法有哪些?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未来高铁的制造材料可能具有哪些性能?”最后,笔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将课堂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部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并未综合多种因素选材。因此,笔者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保证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2.设计层次性问题

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前提。在大单元背景下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大单元主题提出核心问题,再将其拆分为问题链,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依次提出。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假设、推理、分析等学习过程,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方案,加强对大单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5]。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铁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为例。笔者在讲解Fe2+与Fe3+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时,提出贴近生活的层次性问题:“缺铁性贫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多通过食补、药治等方式治疗。那么,这些治疗药物含有哪些可以补血的物质呢?去药店购买补血药物时,店员经常会推荐与维生素C一起食用,其中蕴含着哪些化学原理呢?补血药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亚铁,那么,能否利用废弃铁屑制作硫酸亚铁呢?”此外,笔者还结合层次性问题制作相关的课件,利用视频和图片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视觉感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实验开展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方式,能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丰富学习体验的目的。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单纯按部就班地开展实验,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实验,即根据学习中产生的疑惑去设计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无形中掌握实验的主动权,提高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笔者利用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首先,笔者在实验活动开展前,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大胆猜测,分析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这一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大胆猜测,他们认为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光线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笔者引导学生围绕若干设想,设计对照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观察溶液的反应速率,记录实验数据,将其归纳整理后作为后续探究的依据。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回顾实验的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总结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模式下,课时中的知识容量更大、逻辑性更强。教师立足大单元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第一,重视日常学习评价。教师应以课堂教学活动为背景,灵活运用学生自评、学生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第二,重视作业评价。作业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应通过对作业的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盲区,有针对性地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第三,单元知识学习情况评价。教师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应整体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第四,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大单元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应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掌握分离、提纯的方法及其中蕴含的原理,笔者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分工合作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价。此外,笔者还要求学生围绕自己在任务中的真实表现开展自评。由此,学生能对自身的大单元学习情况有初步的认识,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其次,笔者结合大单元主题,向学生提出课堂问题:“苯甲酸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泥沙,请问提纯苯甲酸需要经过哪些步骤?”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笔者则通过问答或批改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解题情况对其进行评价。最后,笔者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内化理论知识。基于此,笔者根据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调整,动态优化教学过程。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要素,保障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昭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分析[J].高考,2023(31):9-11.

[2]周媛.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2):4-6.

[3]马俊,杨宝权.高中化学教材的创造性建构与使用[J].江苏教育,2023(42):55-58.

[4]黄英姗.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J].高考,2023(28):120-122.

[5]何轶,时怡,郑越.基于“双减”打造特色化学优质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23(S2):139-142.

作者简介:陈碧华(1984—),女,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一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