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曾城武

【摘要】项目式学习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的结合,既是新颖的信息科技教学方法,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文章阐述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教学主题、实施环节、反馈总结三个方面出发,具体分析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信息科技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

作者简介:曾城武(1980—),男,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在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效融入项目式学习,创新信息科技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效理解信息科技知识,并掌握信息技术。笔者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为例,分析、探究项目式学习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成效,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一、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基本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项目式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传统的学习方法,项目式学习更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习方法的灵活性,以及理论学习的实践性。项目式学习的具体含义为:以项目为课程核心、以学生为课程主体、以问题或任务引导为手段而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1]。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基本特征

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学习主题的明确性。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学情、学习需求、课程教学需要等因素,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主题,并围绕主题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从而保证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效率。第二,学习态度的导向性。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互相督促、共同进步,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也能按照自己制订的项目计划逐步完成对项目的探究。如此,学生不仅能够端正学习态度,还能逐渐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探究活动的合作性。项目式学习是一种需要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学生能够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实践探究,展开对项目内容的多元思考,获得更为开放的学习成果,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教学主题,筑牢项目式学习基础

立项是保证项目式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和关键。在开展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有效立项。在立项时,为了确保项目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综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情,合理设计学习项目,并确定具体的项目主题,从而为项目式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此外,教师需要彰显教学主题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信息科技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思考,并学会灵活运用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等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确保项目式学习的内容与传递的思想理念被学生接受,进而推动信息科技课堂的高效化。

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三单元中,单元标题“信息技术王国的小编辑”指向本单元的教学性质,即应用与编辑软件相关的知识,进行实际的编辑操作。具体而言,本单元的知识涉及以下内容:电子小报的规划、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版面的设计、报头与图文的编排、应用通信软件分享作品、收获评价。基于此,教师将教学主题确定为“电子小报的全流程设计”,并将本次项目式学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以探究任务的形式呈现出来:任务一,整体规划电子小报;任务二,围绕小报规划,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任务三,精心布局版面,合理设计报头;任务四,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分享作品,整理并总结评价。如此,教师整体规划项目式学习,明确项目学习主题,设计项目探究任务,为保证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实施环节,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

1.创设多元情境,激发项目学习兴趣

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学生是否对项目式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是否愿意积极参与项目探究,都会直接影响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成效[3]。对此,教师应思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项目主题和内容充满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创设多元情境,以情境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如创设问题情境、视听结合情境等,这样不仅能将抽象的项目主题、课程内容变得更直观、生动,也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组织学生探究任务一(整体规划电子小报)时,教师可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创设不同的情境。首先,教师可展示制作电子小报的优秀范例,为学生创设以图文为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项目内容。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范例,同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想法,以此激发学生对项目任务的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创设以想象为主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该情境中,教师让学生描绘自己设计电子小报的规划,为后续的实际操作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先听取学生设想的整体规划,而后引导学生思考需要运用到哪些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明确小报制作的要求。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为学生创设以分享设计想法为主的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完善对电子小报的设计。通过上述情境,教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项目式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对项目内容建立有效认知。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借助多元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参与项目式学习,并了解项目内容,从而保证后续探究的有效性。

2.细化小组任务,引导项目合作探究

项目式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真实水平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保证小组间整体水平的均衡性。基于此,为提高学生项目式学习的成效,教师需要细化小组的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逐步解决任务。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间应在分工明确的基础上,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建议,真正为提高项目学习质量集思广益。如此,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还能与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同时还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在组织学生探究任务二(围绕小报规划,搜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分配合作内容,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效率。例如,有学生小组想要通过电子小报介绍广东省秀丽的风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积淀。首先,小组需要围绕介绍的内容确定小报标题,以此明确小报的内容核心,如“壮美广东”。其次,小组成员需要进一步分析应从哪些方面展现广东的“壮美”,如古诗词、风景名胜、城市发展建设等。而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如负责搜集古诗词的小组成员整理出李德裕《谪岭南道中作》、苏轼《惠州一绝》、区仕衡《岭南大雪》、张子龙《客居岭南》等诗篇;负责整理风景名胜相关资料的小组成员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整理出丹霞山、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圭峰山风景名胜区等资料,为后续规划小报版面提供便利。最后,小组成员共同筛选、整合资料,确定最终呈现在电子小报上的内容。由此可见,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项目任务,能够锻炼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切实他们的提高学习效率。

3.探索真实问题,驱动项目深度学习

探索问题是推动学生实现项目深度学习的重要方面。具体而言,在项目式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效探究项目内容、思考项目问题,教师应将学生探索的问题与多元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并突出探索重点,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需强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性、自主性,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的针对性。学生通过探究真实问题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握项目内容核心,有效理解项目内容,另一方面探究真实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对学生认知的巩固与迁移大有裨益,推动学生实现对项目内容的深度学习[4]。

在组织学生探究任务三(精心布局版面,合理设计报头)时,教师可通过设计真实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任务内容、推动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例如,教师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要突出报头?在划分小报板块时,如何确保整体布局的协调、美观?在编排小报内容时,如何平衡文字性内容与其他内容(图画、边框、底纹等)?在整体呈现小报内容时,是否要注重内容与色彩的和谐搭配?为什么?在探索上述问题时,学生应基于设计小报的目的进行思考。针对第一个问题,有学生认为突出报头是为了突出小报的主题,让阅读小报的读者迅速抓住小报的核心内容,如本次小报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壮美广东,那么需要让“壮美广东”四个字作为报头,并进行突出、个性的设计。针对第二个问题,有学生认为在设计小报版面时,应让小报内容有规则地排列,如横向划分各部分模块、纵向划分各部分模块、横纵结合形式划分各部分模块等;同时,该学生认为需要根据小报版面适当调整文字内容,以确保文字内容能有效突出主题。由此可见,教师以探索真实问题的方式,驱动学生深入探究项目内容、解决项目任务,切实锻炼学生的项目学习能力。

(三)重视反馈总结,巩固项目式学习成果

评价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学生的项目学习成果,一方面,教师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指导建议,帮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评价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项目式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调整学习方向、优化学习过程提供指引,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5]。此外,在通过评价进行项目反馈或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多元性、实际性、针对性,从而真正地让学生从评价中有所收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任务四(利用即时通信软件分享作品,整理并总结评价),对学生整体的项目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整理评价信息:第一,整理即时通信软件上的评价反馈;第二,整理教师给予项目成果的评价建议;第三,整理小组成员关于自我评价的建议。通过整理评价信息,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吸收具有针对性与借鉴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进一步完善电子小报的制作;同时,学生可及时回顾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依据评价建议查缺补漏、巩固基础知识。如此,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学习,且通过评价项目成果的方式,肯定学生的学习优势、改正学生的学习不足,让学生在整理评价信息、进行自我总结的过程中充分内化项目式学习知识,并熟练掌握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切实促进学生信息科技学习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切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还能够促进教师优化信息科技教学模式,聚焦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筑牢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子发.例谈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3(36):70-72.

[2]张媛媛.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3(35):60-63.

[3]颜琳.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式学习的分析与实践[J].家长,2023(34):110-112.

[4]冯培.应用项目式学习构建高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启迪与智慧(上),2023(11):33-35.

[5]梁戈.基于项目式学习构建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35):10-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