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研究

作者: 温明英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展现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关键,也是实施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将核心素养目标与项目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文章旨在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方法,并从项目分组、项目任务分配、项目实施与学习过程指导、项目评价与素养发展等方面,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项目式教学设计的相关参考。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温明英(1980—),女,福建省大田县第六中学。

项目式教学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应经历项目准备与引入、任务书编制、项目实施、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基本环节。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合理创设项目情境,突出学科学习的开放性、内容的实用性、活动的探究性。

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关键维度,这些维度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信息意识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感知力,熟悉信息的呈现与传递方式;计算思维素养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抽象分解、建模、算法设计等思维活动目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需求积极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自觉遵守信息科技领域的价值观念、道德责任与行为准则[2]。

二、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项目式教学的方法

(一)角色扮演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法,将关键线索隐藏在探究活动中[3]。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与任务,并鼓励他们轮流扮演“项目经理”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情境探究,从而关注所学内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案例启发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案例启发是项目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展示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课程内容与案例场景之间的关系,如了解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系统类型以及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等[4]。此外,通过生动直观的案例展示,学生还可以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提高项目式学习的质量。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筛选容易理解且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其发展核心素养。

(三)激励与评价

激励与评价的辅助作用集中体现在项目实施、总结交流等教学环节之中。在引导学生参与项目实施、展示项目成果、总结学习经验并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其客观的教学评价[5]。在不同主题的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角度有所不同。因此,在激励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选用积极、客观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发挥小组功能

在实施项目式教学活动时,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合理分组,发挥项目小组的多重功能。项目式教学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在共同确定项目主题的基础上,编写任务书并实施项目探究活动。教师一方面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分组原则,另一方面应在班级内定期发起投票或者调查问卷,以征集学生的分组意见。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组装计算机与组建局域网”的项目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发布“有趣的信息编码”“计算机的组装”等项目任务,并在班级内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如分享学习资料、互相监督、探讨交流等。在分组环节,学生可以与关系较好或优势互补的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探究任务。在编写项目任务书之前,学生需要借助数字化学习软件提交分组名单。教师应在尊重学生提交的分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学习表现,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在开展项目探究时,项目小组并不完全固定,学生可以根据项目主题和任务难度进行调整,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结合实际学情,分配项目任务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根据项目小组成员的实际学情,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定期更新项目主题和任务内容。在项目任务单、资料收集清单等资料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将项目主题与任务紧密联系起来。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

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析处理表格数据”的项目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发布“数据筛选与分类”等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单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分配小组内部的项目任务:利用自动筛选功能,筛选身高低于1米6的学生名单;利用自动筛选功能,筛选爱好为“足球”的学生名单;利用高级筛选功能,筛选爱好为“篮球”且身高超过1米7的学生名单;利用分类汇总功能,对学生的爱好进行分类汇总,并选用“计数”的汇总方式。根据项目任务,学生需要互相帮助,运用“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这三项软件功能,在电子表格中筛选对应的数据信息。在开展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调整电子表格中的筛选、汇总关键词,并适当给予学生提示。经历项目探究后,学生可以递进式了解数据信息的筛选和汇总的操作过程,并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表格处理结果。

(三)实施项目,关注学习过程

在围绕项目主题实施项目活动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项目实施前期,教师可以明确探究性任务、实践性任务的难度级别,并以分层的方式分配给不同的项目小组。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阶段的真实感受,教师可以客观诊断真实学情和项目式教学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本节以闽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程序世界”的项目式教学为例进行研究。

1.分析项目任务的难点和重点

首先,教师可以发布“设计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的项目任务,并向学生展示游戏的需求分析、问题分析、测试分析等项目任务清单,引导学生思考项目任务有哪些具有挑战性的地方。其次,教师需要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发布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项目任务的难点和重点,如游戏的功能需求、设计游戏使用的结构。再次,学生在思考游戏的功能需求、设计流程图、编写代码、运行测试等项目实施环节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最后,学生在分析游戏的功能需求时,容易遗漏部分细节信息。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列举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将游戏的功能需求划分成数据类型、输出、输入、退出条件等关键项。

2.细化项目探究的目标和流程

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项目主题,细化项目探究的目标和流程。针对“设计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的项目任务,教师可以从猜数字的数值范围、数据类型等方面入手,设置不同的项目任务难度。在设计流程图或者编写代码等项目探究环节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学习优势,积极搜索相关资料,运用分支、循环语句,设计逻辑清晰的小游戏。在开展项目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分析、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创新意识。由此,学生可以结合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的语句特点,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优化流程图上的判断条件。

3.创设情境,给予适当指导

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项目主题,创设任务探究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并在跟踪项目进度的过程中,适当给予学生指导或者提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例如,针对编程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小组,教师可以调整项目任务难度,将“设计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的项目任务改成“设计一个剪刀石头布小游戏”,并为学生创设“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情境。由此,学生可以根据游戏经验,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融入流程图,并用穷举法测试不同的输入数据对应的输出结果。

(四)重视项目式教学评价,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应重视项目成果展示后的评价环节,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客观评价学生的项目实施质量,给予学生言语等方面的激励。本节以闽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平面设计师”的项目式教学为例,深入分析项目式教学评价与核心素养发展之间的关系。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项目式教学活动中,多元的评价主体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式教学的评价环节,让学生客观反思并总结自己或小组成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例如,在“制作平面设计作品”的项目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仿制图章工具、修补工具的操作环节,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平,修补和美化设计素材。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操作情况,总结实现修补和美化目标的方法。此外,每个小组所分配到的项目任务难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关注同组学生的表现差异,并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全面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总之,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教师通过更加全面、综合、客观的教学评价,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的目的、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灵活运用全过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种形式,以实现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方面的功能。

例如,根据学生在准备平面设计素材、处理平面设计素材、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制作平面设计素材特效、合成平面设计作品等项目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行为、项目成果,教师可以围绕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项目式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模式。教师应立足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项目式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案例启发、激励辅助等多种方法,合理分组、合理分配任务、关注过程、重视评价,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征.基于人工智能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7):90-92.

[2]蓝晓云.学科素养下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实施[J].考试周刊,2023(18):124-128.

[3]罗训炉.基于计算思维的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施:以“设计算法实现用数学公式计算”项目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8):44-46.

[4]陆美星.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教学模式构建[J].新教育,2023(8):74-75.

[5]韩枫.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评价的设计与思考:以“获取与加工音频”一课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3(1):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