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本情境剧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王建琴【摘要】绘本情境剧是一种综合绘本和戏剧的教育形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它通过改编绘本内容,创设戏剧情境,让幼儿亲身感受绘本故事的魅力,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应积极探索绘本情境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设计策略,促进幼儿在创造思维、情感体验、审美素养和自我表达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情境剧;绘本;情境
作者简介:王建琴(1976—),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幼儿园。
绘本情境剧具有综合性、形象性和艺术性。它以绘本的内容为基础,包含内容改编、角色扮演、音乐演奏、舞蹈表演等形式,丰富多彩、活泼有趣,让幼儿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化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对绘本角色情感的体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绘本情境剧,有利于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丰富情感体验、促进自我表达、提升审美素养。基于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应深入探究绘本情境剧的设计策略。
一、绘本情境剧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创造思维
幼儿阶段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体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在绘本情境剧中,为创作剧本,幼儿需要仔细阅读绘本内容;为演绎人物,幼儿需要深入体会角色情感;为制作道具,幼儿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具有动手操作的意愿和热情。绘本情境剧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对绘本故事进行再创作和拓展,从动手操作、阅读理解等方面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二)丰富情感体验
为了更好地呈现情境剧角色,幼儿需要深入理解和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例如,在绘本剧《三只小猪》中,随着场景变化,扮演小猪的幼儿的情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面对大灰狼摧毁房屋时的害怕,以及在打败大灰狼时的喜悦。角色扮演能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角色的各种情感,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认知。同时,绘本的主题广泛、题材众多,绘本情境剧所涵盖的情感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贴近幼儿生活实际,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体验需求。
(三)促进自我表达
在绘本情境剧中,幼儿需要通过对话等方式来表达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这要求幼儿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如此,能够使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逐渐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同时,幼儿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指示的方式,来表现绘本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征。这有利于丰富幼儿的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和表现力。幼儿积极参与绘本情境剧的阅读、改编、表演等环节,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现想象力与创作力,从而实现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2]。
(四)提升审美素养
绘本情境剧的表演形式是生动、多样的。它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向幼儿展现绘本内容,拓宽幼儿的审美视野,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绘本故事的优美、绘本角色的情感,以及绘本主题的含义。在绘本情境剧的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呈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特点,幼儿需要仔细阅读绘本故事,掌握绘本中的细节。在细读故事的基础上,幼儿需要对原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改编和创新,创造新元素。如此,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还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审美创造意识。此外,绘本故事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如爱、勇敢、友情、奉献等。在情境剧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深入体会理解这些情感,并将其融入所演绎的故事角色中,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
二、绘本情境剧在幼儿教育中的设计策略
(一)选择经典绘本,促进阅读理解
选择经典绘本是展开绘本情境剧的基础。适合改编成情境剧的绘本应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情境剧的表演形式,并具有完整且生动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丰富多彩的角色呈现、典型的教育意义。绘本故事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符合幼儿的阅读习惯。教师应通过阅读、讲解、改编等形式,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让幼儿解读故事人物,从而使他们深入探究故事的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经典绘本《我会等》讲述了兔子看见一粒种子掉进石缝,一直等待这粒种子发芽的故事。为了让种子发芽,兔子每日为种子浇水、遮风避雨,尽管有许多小动物劝兔子放弃照顾种子,但是兔子仍然默默地守护着种子。兔子向种子描绘外部世界的美丽,使石缝中的种子萌发向上生长的信心。最终,兔子见到了种子长出来的芽,它们在阳光下相聚。
绘本《我会等》的故事简单、完整。在此基础上创作的情境剧,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冲突和丰富的角色:猴子劝兔子放弃照顾种子、狐狸认为兔子照顾种子浪费时间、小羊想要带兔子到别的地方去吃草,但兔子始终默默守护着种子,直到它生根发芽。同时,这一情境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从兔子身上,幼儿能够学习关爱他人、坚定自我的精神;在种子身上,幼儿能够学习坚持、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上述绘本情节引人入胜、角色丰富多样、含义深入浅出,既符合幼儿时期发展阶段的需求,又具有进行情景剧表演的可行性,可以作为经典绘本运用于绘本情境剧中。
可见,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情境剧加深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文本细读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模拟日常对话,提升表达技巧
绘本故事大多来源于生活,具有语言艺术、主题含义和教育意义,能够为幼儿的生活实际服务。其中,绘本中的人物台词、对话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因此,绘本情境剧中的角色对话要贴近幼儿日常生活,模拟现实中的交流对话,以提升幼儿的自我表达技巧。
绘本《小猪小象》通过主人公小猪Piggie和小象Gerald的大量日常对话和互动,展现友谊、情绪管理、分享等重要观念。例如,在Piggie和Gerald一起玩耍时,Gerald首先提出“Piggie,我们一起来玩接球吧!”随后Piggie回答:“好主意!Gerald,让我们一起来玩接球。”绘本的语言简洁且生活化,能够贴合具体语境。在此基础上创作的情境剧,扮演相应角色的幼儿需要通过台词对话,来展现小猪和小象之间的友谊。例如,在Gerald和Piggie约定好一起出去玩的情节中,扮演小猪的幼儿提出:“我们今天要快乐玩耍,什么也挡不住我们!”扮演小象的幼儿进行附和,模拟幼儿在生活中与朋友约定出门玩耍时的对话。在小猪小象出门之后,却下起了大雨,于是扮演小猪的幼儿说道:“糟糕,竟然开始下雨了,我讨厌下雨!”这时,小象看见蚯蚓在雨中快乐玩耍,便指着它们对小猪说:“我们也可以像蚯蚓一样快乐玩耍。”随后,小猪与小象找到了新的玩耍方式,小猪发出感慨:“下雨天也很好!谢谢你,Gerald。”通过如上的日常对话模拟,幼儿不仅可以体会到小猪小象各自的性格特点,如小象的聪明机智和小猪的淳朴天真,也可以从对话中感受生活化语言的艺术。
可见,通过模拟日常的情境对话,幼儿能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表演中,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
(三)塑造多样角色,丰富情感体验
绘本中往往存在多个主要角色,他们相互影响,和谐共存,是构成绘本内容的重要因素。塑造多样角色,能够让绘本的故事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在绘本情境剧中,教师应根据绘本所描绘的角色,通过多元化的角色设定,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
例如,绘本《星空下的友谊》主要塑造三个人物形象,分别是小明、小雨和小胖。小明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富有探索精神,勇于实践;小雨性格温柔、细心,对朋友耐心、体贴;小胖性格活泼,但做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三名性格迥异的孩子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镇上的老槐树下发现了通往星空的秘密通道,由此展开一段奇妙的旅程。其中,小明勇敢带领同伴进入星空,并多次挺身而出保护大家;小雨发现了一朵特别的“愿望花”,并细心照料它,利用它帮助同伴解决问题;小胖在进入星空后好奇地四处探索,不慎迷路,在与同伴相互配合下寻找回家的路。在绘本情境剧中,扮演小明、小雨和小胖的幼儿互相帮助,切身体会友谊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小明、小雨、小胖三个人物的身上,幼儿可以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与价值追求,丰富他们对角色的认知,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可见,幼儿通过体会角色的成长与发展,引起共鸣,从而增强勇敢自信、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改编绘本内容,激活创造思维
教师可以在幼儿充分理解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戏剧中融入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进行创造性表达,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让幼儿通过表演展现自己独特的思维。
例如,在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小兔子张开手臂,把手举到头顶,并把脚撑在树干上倒立,跳起来,以此表达它对大兔子的爱。大兔子也用相同的方式回应小兔子,并在小兔子睡着之后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以此表达它对小兔子的爱,展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爱的本能。教师引领幼儿根据绘本内容,改编两只兔子表达爱意的故事。幼儿思考:小兔子还能如何表现它对大兔子的爱,小兔子真的睡着了吗,它有没有听见大兔子对它说的那句话,等等。如此,幼儿会自主思考、想象故事发展的方向,并在情境剧中表现出来。
可见,在改编绘本内容的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发散思维,激活创造思维。这不仅能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品质,还能激发他们的灵感,撬动幼儿的创造思维。
(五)亲子绘本剧场,共筑心灵桥梁
亲子互动是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为构建孩子心灵桥梁的创意平台,亲子绘本剧场通过父母与幼儿共同演绎的方式,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体验绘本情境剧的乐趣,有利于增进亲子间的默契与情感交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造良好的亲子绘本剧场,需要选择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进行改编,戏剧中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幼儿与其家长的生活环境,故事情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以绘本《大卫,不可以》改编的情境剧为例。该戏剧以日常生活的房子为表演环境,幼儿扮演绘本中的大卫,该幼儿的父母扮演绘本中的母亲。故事中的大卫是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但他非常调皮,时常把家里弄得一团糟。他在墙壁上画画,把食物当作玩具浪费,在客厅里打棒球而摔碎花瓶,等等。大卫的表现反映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每当大卫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他的母亲总是对他说“不可以”,但大卫置若罔闻。在戏剧的最后,大卫看着被自己弄得乱七八糟的家,认识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妈妈将大卫叫到身边,紧紧拥抱大卫,并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他闭上眼睛,幸福地靠在妈妈怀中。母亲对大卫的爱与包容,是促使大卫改正行为的重要动力。幼儿通过扮演大卫,感受家长对于孩子的包容和爱;父母通过扮演母亲,感受亲子之情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此外,这样的绘本情境剧能够为家长解决幼儿成长问题提供新思路。例如,戏剧中的大卫时常在家里“搞破坏”,给家人带来困扰。但是他的母亲并没有严厉责怪他,而是以温柔的方式引导大卫认识自己的错误。只有通过爱,父母与孩子心灵上的桥梁才得以构建,孩子的内心才会充满安全感与幸福感,进而使亲子之情更加深厚、和睦[3]。
结语
综上所述,绘本情境剧在幼儿的各方面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绘本因情境剧而呈现更明艳的色彩,情境剧通过绘本来深化主题、丰富主题。二者有机统一,相互渗透,为幼儿提供真实而生动的情境。教师应采用有效的绘本情境剧设计策略,引领幼儿积极参与绘本情境剧,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兵,周彤.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对学前创造教育的启示[J].生活教育,2021(6):121-124.
[2]张艳梅.基于绘本情境剧的幼儿创造性思维培育研究[J].早期教育,2023(48):15-17.
[3]李阳.利用情景剧表演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J].求知导刊,2021(4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