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本阅读助力 幼小衔接无忧
作者: 沈陈旦【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至小学的重要转折期,对幼儿心理调适、学习准备及生活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绘本阅读以其趣味性和直观性,成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提升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文章聚焦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的积极作用,探索其有效实施策略,旨在为幼儿顺利过渡至小学生活搭建桥梁。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小衔接;策略
绘本阅读以其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认知与情感过渡的有效工具。绘本能精准契合幼儿的发展特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深化幼儿对学习生活的理解,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增长。教师应选择紧密贴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绘本,并积极探索绘本在幼小衔接中的创新应用,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帮助幼儿更加顺畅地跨越成长的门槛,满怀信心地迈向学习生涯的新阶段,开启一段充满无限可能的精彩旅程。
一、绘本打开理解之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在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思维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他们开始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一些抽象概念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认知,开始深入探索人际关系的奥秘,尝试理解并构建自己的社交圈。同时,自我价值这一抽象概念也逐渐在幼儿的心中萌芽,他们开始思考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追求个性与独特性。
为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进行绘本《小王子》的教学。在阅读《小王子》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提出问题:“你们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个小王子穿着怎样的衣服?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你觉得他会去哪里?会遇到什么事情?”这些问题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带着期待和疑问开始阅读。随着故事的展开,教师通过一系列深入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小王子为什么离开自己的星球?他在地球上遇到了哪些人?这些人给他带来了什么启示?玫瑰花的骄傲和脆弱让小王子学会了什么?狐狸的‘看东西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又给小王子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这些问题不仅让幼儿更加关注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还促使他们开始思考成长、友谊、责任和人生等抽象概念,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表面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例如,当故事中出现小王子与各种人物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小王子为什么会对这个人说这样的话?你觉得这个人给小王子带来了什么影响?如果你是小王子,在面对同样的情况时,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阅读完绘本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小王子一样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面对朋友的争吵,你是选择袖手旁观还是积极调解?在面对困难时,你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面对?小王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从中你学到了什么重要的道理?”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不仅加深了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他们开始意识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意义,而每一次的思考和决策都是成长的一部分[1]。这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为幼儿打开了理解之门,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为幼小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激发了他们对阅读和学习的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深入理解绘本并展开思考,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从中获得人际交往的宝贵启发。这种方法帮助幼儿积累了一系列实用的人际交往技巧,为小学的社交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多样化的问题也促进了课堂上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活跃。
二、绘本开启习惯之门,提升幼儿适应能力
绘本,作为幼儿成长的良师益友,不仅以其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着幼儿的眼球,更以其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为幼儿开启了通往良好行为习惯的大门,成为助力他们提升自我适应能力、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的重要工具,陪伴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大卫上学去》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并适应小学的生活规则。首先,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像大卫一样,背上小书包,踏上上学的旅程,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以设置“快速抢答”游戏,让幼儿举手抢答,说出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简单解释原因。其次,教师分段朗读绘本内容,每读完一段后暂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中的图画,注意大卫的动作、表情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同时,教师提出一系列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绘本上。比如:“大家看,大卫现在在哪里呢?他在做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大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做来帮助他改正错误呢?”幼儿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的说大卫不应该迟到,因为这样会耽误学习;有的说“如果我是大卫的老师,我会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教师也分享自己的观点,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次,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重现大卫在学校的一天。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表演能力,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学校生活的规则和习惯。最后,在绘本回顾环节,幼儿分享自己对于大卫在学校一天生活的看法,讨论大卫哪些行为习惯是好的,哪些行为习惯需要改正,总结大卫在学校学到的规矩和习惯,如按时到校、上课专心听讲、与同学友好相处等。同时,教师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制订“好习惯养成计划”,比如,每天按时起床、自己整理书包、不挑食等,并让幼儿相互提醒和监督。通过这样的活动设计,幼儿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基础的生活规则和正确的习惯,还能培养阅读兴趣、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
通过绘本阅读,教师不仅为幼儿打开了一个充满奇幻与色彩的世界,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社交习惯。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角色行为以及所蕴含的价值观,都成为幼儿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为他们适应接下来的小学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绘本铺设情绪之路,优化幼儿调节能力
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情绪的理解与管理是他们探索内心世界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当幼儿从幼儿园步入小学这个全新阶段时,他们面临着环境、学习、社交等多方面的变化,这无疑是对他们情绪调节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而绘本,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好朋友,以其丰富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和贴近生活的情节,为幼儿铺设了一条通往情绪认知与管理的道路。
例如,教师可以用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来铺设情绪之路,优化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首先,教师利用绘本导入教学:“小朋友们,大家好!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上小学了。你们是不是既期待又有点害怕呢?担心新环境、新朋友吗?没关系,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讲的是一个叫小阿力的小朋友也要去上小学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阿力遇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好不好?”阅读时,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阅读结束后,教师出示情绪表情卡片,介绍每种情绪的名称、含义并进行简单描述,让幼儿尝试识别并模仿这些情绪表情,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每种情绪的外在表现。“小朋友们,当小阿力担心时,他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呢?你们能在这些表情卡片中找到匹配的吗?”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绘本当中的情节,并将小阿力的不同情绪与相应的表情卡片对应起来,同时说出原因。有的幼儿还会联想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基于此,教师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升入小学可能遇到的情绪。“我选择的是这张有点紧张的表情卡片,因为我担心上小学后作业会很多,我怕我做不完。”教师给予理解和支持:“你是一个很勇敢的小朋友,敢于表达自己的担心。其实,上小学后虽然会有作业,但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探索有趣的知识呢!而且,我们还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完成任务,让自己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小学生活。”通过这样的分享和交流,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和接纳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幼小衔接做好了更加充分的准备[3]。“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分享了升入小学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也知道了每个人都会有担心或害怕的时候。那么,如果我们真的感到担心或害怕,可以怎么办呢?”在幼儿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并邀请幼儿一起尝试,同时在一旁给予指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
绘本是幼儿的好帮手。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条通往情绪世界的认知之路,还通过一个个富含情感色彩的故事,帮助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各种情绪,从而优化他们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情绪调节能力,让他们有信心在小学阶段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四、绘本搭建沟通之桥,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幼儿面临着社交环境的巨大转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并有效提升社交能力,教师应当精心选择那些既富有启发性又充满趣味性的绘本。这些绘本既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成为他们学习有效沟通的宝贵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绘本《小兔子的新朋友》,启发幼儿思考,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绘本中的画面色彩鲜艳,小兔子的表情和动作栩栩如生,让幼儿身临其境。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小兔子的表情和动作。教师问幼儿:“你们看小兔子是怎么和新朋友打招呼的?它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呢?”幼儿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小兔子看起来很害羞,它轻轻地挥了挥手。”有的说:“小兔子微笑着,它看起来很友好。”教师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并补充道:“是的,小兔子虽然害羞,但它还是勇敢地尝试和新朋友打招呼。微笑和挥手都是很好的沟通方式,能让我们看起来更加友善和亲切。”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如果你们是小兔子,你们会怎么和新朋友交流呢?”幼儿思考片刻,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我会主动介绍自己,告诉新朋友我的名字和喜欢的玩具。”有的表示:“我会邀请新朋友一起玩滑梯,这样我们就能更快地成为好朋友了。”教师对幼儿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沟通技巧,教师组织了一个小游戏,让幼儿分组练习打招呼,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交流。在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有的害羞地挥手,有的大方地介绍自己,还有的主动邀请“新朋友”一起玩。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分享:“在游戏中,你们学到了哪些沟通技巧呢?”通过总结,幼儿更加清楚应该怎么去和人沟通。在这次绘本阅读和小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如何与新朋友交流,还提升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当他们真正进入小学时,就能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新的社交环境。
绘本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模拟各种社交场景的宝贵平台。通过阅读绘本,幼儿能够学习到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掌握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并在心中种下同理心和合作精神的种子。这种绘本辅助教学的方式,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世界,也为他们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引导。
结语
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开启新学习阶段的金钥匙。色彩丰富、情节有趣的绘本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了解广阔多彩的世界,提升思维能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同时,绘本阅读也是培养幼儿情感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绘本中的故事和角色,幼儿学会理解他人、表达自我,为顺利迈向小学生活,适应新的社交和学习环境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精心挑选绘本故事,为幼儿打造充满乐趣和希望的成长环境,助力幼小衔接。
【参考文献】
[1]陈明珠.绘本设计 助力衔接: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的设计与开发[J].名师在线,2023(10):42-44.
[2]林燕霞.绘本阅读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3(20):39-42.
[3]杨雪兰.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应用实践探讨[J].知识文库,202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