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校合作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李花花【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家校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还能借助家庭教育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课外阅读,从而有效增加他们的阅读量,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阐述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旨在达到上述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家校合作;“快乐读书吧”
作者简介:李花花(1984—),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城郊镇肖家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教师若想落实上述阅读教学要求,让学生实现高效的课内外阅读学习,要真正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要联合家长,运用家校合作模式开展有意义的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各种阅读任务,逐渐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一、家校合作模式概述
家校合作模式指的是家长与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培养,两者同时承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责任的模式。家校合作模式能够使家庭与学校有效形成教育的合力,使教育的范围得到扩大,使教育的资源变得丰富。同时,家校双方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学生更加高效的培养和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家庭教育的融入能够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使学生通过参与家庭阅读活动,增加阅读量,拓展视野。另外,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家长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协同互助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一)家长参与教育
教师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增强家长的主动性,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过程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共同商议课外阅读的目标,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课内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或监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提升家校合作教育的质量。
(二)建立家校联系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如可以利用微信、钉钉等软件,与家长进行互动,使彼此都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真实的阅读需求,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在此期间,教师还能及时为家长提供帮助,给予学生阅读上的指导。
(三)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开展家校合作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也需要让家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阅读目标,创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阅读学习经验。
三、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一)家校合作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可以基于家校合作模式,开展更加高效的课外阅读教学。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了解阅读教学的要求,知道学生应当通过阅读收获哪些知识、提升哪些能力,这也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阅读需求等。然后,教师与家长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情况,共同选择适合学生的课外读物。不过应当注意的是,所选择的课外读物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要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语文知识的作用[1]。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为例,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教师需要与家长共同研究该板块的要求,并选择合适的童话书。教师可以利用钉钉软件组织一场线上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此单元编排的文章体裁、此单元的目标,进而认识到此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领略童话的魅力。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喜好、阅读速度,并让家长知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学生倾向于阅读较为简短的故事,有的学生更喜欢阅读情节较为曲折的故事;有的学生喜欢与现实差距较大的故事,有的学生喜欢贴近现实的故事。家长在沟通中则可能会发现,有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提高想象力,有的学生则需要提高感知能力。之后,教师和家长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童话书,如:让想象力较弱的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等,充分体会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提升想象力;让感知能力有待提升的学生阅读《稻草人》《宝葫芦的秘密》《小王子》等,逐渐学会感受故事人物的喜悦与悲伤等情感。可见,教师通过与家长进行讨论与交流,能够为学生选出更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家校合作设计阅读目标
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还应当与家长共同设计符合课程教学要求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阅读目标。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会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制定统一的阅读目标。这样虽然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当难以达成某个目标时,他们也会产生挫败感,从而降低对阅读学习的兴趣。教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先通过询问家长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等,再与家长共同设计出更有层次的阅读目标[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该板块以“很久很久以前”为主题,旨在激发学生阅读中外神话故事的兴趣,使其了解神话中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掌握阅读故事内容的方法。在设计该板块的阅读目标之前,教师需要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再结合课外读物,制定层次化的课外阅读目标。教师通过聆听家长罗列的学生日常阅读的书籍和讲述的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知道:有的学生阅读思路较为清晰,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自行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没有掌握高效阅读的方法。对此,教师和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层次不同的阅读目标。如: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阅读计划,阅读书籍《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主要人物的经历,了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人物形象,同时摘抄书中的成语、谚语等,积累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根据书籍《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新说山海经(趣禽卷)》的目录,自行拟订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提出问题并自行找寻答案,以此深化对神话内涵的理解;也需要边读边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奥妙,记录阅读后的感悟。可见,教师与家长一起设计难度不同的阅读目标,能够有效减轻学困生的阅读压力,提高班级整体的阅读动力。
(三)家校合作创设教学活动
在家校合作模式下,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亲子共读、课外研读等课内外阅读活动,并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1.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因为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所以很难自主完成阅读任务。教师便可以联合家长,创设亲子共读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按照正确的步骤、运用有效的方式阅读一本书,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提升自主阅读的信心与能力。这意味着在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需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初步掌握阅读一本书的正确方法,从而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边读边记、爱护书籍等良好的习惯[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该板块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根据书名猜测书籍内容,激发主动阅读的兴趣;掌握看封面、读目录、认识作者的方法;初步学习制作阅读记录卡,感受由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为此,教师可以围绕《小鲤鱼跳龙门》《孤独的小螃蟹》《一只想飞的猫》《“歪脑袋”木头桩》《小狗的小房子》这五本童话书,创设亲子共读活动。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让学生根据书名和封面对故事内容进行猜测,想象主人公会有怎样的奇遇,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培养想象力。然后,家长需要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简介和书籍目录,以此初步认识作者,了解故事线索。之后,家长需要指导学生阅读书籍,使其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一边阅读一边体会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感悟书中的道理。与此同时,学生需要制作阅读记录卡,并在卡片上记录阅读的时间、章节、页码、主要内容及待解决的问题等,呈现阅读时的思维过程。可见,教师布置亲子共读任务,能够联合家长有效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进而掌握阅读书籍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2.开展课外研读活动
教师可以针对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叙事文、科普类文章等文学作品,和家长合作创设课外研读活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需要自行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在家长的带领下,通过查阅图书馆里的资料,参观科技馆、博物馆,进行科学实验,观察生活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感悟[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该板块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科普作品,如苏联的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提出相关问题并自主利用各种方法来解决;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乐趣。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提到的书籍,联合家长开展课外研读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任选一本书,拟订这本书的阅读计划,进行自主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在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时可能会提出“人类是如何发现古生物的?如何判断古生物所在的时代?”等问题。然后,家长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带领其进入相关的生活区域,让其自行找寻答案。如针对学生在阅读《看看我们的地球》时提出的问题,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他们观察古生物化石,阅读相关资料,进而加深对生物进化的了解。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写一篇科普类文章,并通过批阅他们创作的文章,了解他们的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客观的评价。
(四)家校合作制定监督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家长共同制定监督方案,双方也应当围绕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或督促。另外,监督方案中应当列出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样可以让家长参与到阅读评价之中,根据具体要求对学生的阅读成果、阅读行为、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而后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与教师进行沟通,再对阅读活动做出合理调整[5]。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为例,该板块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中国四大名著,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体会书中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风云变幻、豪情壮志等,记录阅读后的感悟。在家校合作监督中,家长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如学生读到哪个章回,有哪些感悟,积累了哪些语文知识,等等。同时,家长需要根据阅读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阅读时快时慢,学生的阅读感悟缺乏深度)。评价完后,家长需要与教师共同探讨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教师需要给出改进建议,让家长帮助学生优化阅读的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使学生顺利地完成自主阅读任务。
监督方案的实施能够让教师通过家长评价,了解学生遇到的各种阅读上的问题,给出合理的问题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家校合作模式,创设更多与家长协同互助的教学活动,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开展各种课内外阅读活动,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殷翁荷.小学语文课堂“家校共育”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21):136-139.
[2]牛爱莉.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1):18-19.
[3]张海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亲子阅读的有效开展浅谈[J].读写算,2022(31):138-140.
[4]孙玲霞.浅谈家校合作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2(28):37-40.
[5]苏菊.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家长,2022(3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