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 刘亮亮

【摘要】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促进幼儿情感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教师对幼儿心理进行科学指导和引导,可以使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并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文章从多方面入手,阐述落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刘亮亮(1982—),女,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二幼儿园。

近年来,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相应的,越来越多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也应运而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这些研究包含各种形式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内容。此外,一些有效的策略也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心理健康领域的实践中,如亲子互动、游戏化教学等,取得不错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的人际交往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6岁是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该阶段,幼儿的行为表现往往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人格塑造。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许多教育者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充分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而这种不了解或疏忽,往往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不良行为[1]。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及时发现并矫正问题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发现并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例如,当幼儿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能够帮助幼儿缓解压力,消除不安全感,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失败。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心理层面上的调节与辅导,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而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关注幼儿的个性特点,包括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这些都是突显幼儿个性的重要方面,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层面。

第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安抚、关怀、信任、安全感等,这些都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三,关注幼儿的学习需求,即幼儿在学习方面的需求,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求知欲等。

第四,关注幼儿的社会化需求,为幼儿提供交友、沟通、竞争等方面的人际关系指导,使幼儿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家园携手合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家园共育背景下,家长和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家长制订家庭教育计划。同时,家长应通过沟通、交流、倾听等方式了解幼儿的情况,理解幼儿的感受,了解幼儿的需求,在与幼儿园教师达成一致教育观念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家庭教育计划。这样,家长作为助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合作伙伴加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中,能够更好地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总之,家庭与幼儿园需要携手合作,注重幼儿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品质的培育。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统一教育方式和教育思想,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家园共育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温馨和被爱护[2]。其次,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在家庭教育中有效指导幼儿,教师需要与家长互通教育资源和信息。最后,幼儿园可以针对家长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例如: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组织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教授家长如何正确地对待幼儿的心理问题;等等。以上措施都可以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使家长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特点。通过以上方式,家长可以逐渐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加强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多元化沟通

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幼儿之间的良性交往和沟通能够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为此,幼儿园可以搭建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平台,使幼儿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方便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求。

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幼儿园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资讯;组建微信群聊,方便家长和教师交流信息;鼓励幼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故事。这些交流互动方式不仅有利于家长与教师实现信息互通,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此外,幼儿园还应当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事物,这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同时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3]。比如:幼儿园可以安排户外拓展训练营,让幼儿体验野外生存;组织开展艺术类活动,让幼儿尝试绘画、创作音乐等艺术创作活动;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还能促进他们在更多元化的场景中交流互动,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科学引导幼儿

在落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应注重科学引导幼儿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积累经验。幼儿园应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实践活动。一是因为幼儿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为深入。二是因为幼儿可以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健康成长。

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幼儿置于真实的环境中,利用实践感知的方式,科学引导幼儿成长和发展,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断更新和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教师应定期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此丰富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培养幼儿的情感认同与情感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观察幼儿的表现,给予幼儿回应,为幼儿答疑解惑,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新的事物,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良好品质。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丰富幼儿的历史和人文知识,助力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教师可提前通知家长,以便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步伐,做好家庭教育方面的准备。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公园等,以便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学习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从而发展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提前通知家长,发动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以便家长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思想和情感变化,共同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四)发挥榜样作用,营造和谐氛围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应当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使幼儿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首先,教师自身应当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幼儿通常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行为和表现,潜移默化地发展社会性,逐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家长也应当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以便幼儿模仿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榜样,学习榜样身上的可贵品质和伟大精神,接受熏陶,塑造健全人格。例如,绘本《驭风飞翔的旅程:莱特兄弟》故事生动有趣、内涵丰富,讲述了莱特兄弟克服困难、发明飞机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故事,带领幼儿了解莱特兄弟是如何通过不断试验,成功飞上蓝天的。接着,教师可以在互动问答环节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莱特兄弟成功创造了飞机?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像莱特兄弟一样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从中学习到勇往直前、坚持不懈、坚持梦想等可贵品质。

结语

总体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支撑和推进[4]。幼儿园要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发展自信和自尊,塑造健全人格。只有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方的教育合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迎迎.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呵护幼儿健康成长[J].文渊(小学版),2023(8):515-517.

[2]包宁宁.成长有烦恼:家园共育背景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2(2):62-64.

[3]刘婧.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八).榆中县城关学区,2023:4.

[4]徐亦婷.家庭抚养形式对幼儿心理韧性的影响:家庭嘈杂度的中介作用[D].南昌:南昌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