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动作发育迟缓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路径探寻

作者: 周洁

【摘要】儿童发育迟缓问题是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体格、运动、认知、语言交流等方面落后或异常的情况,而动作发育迟缓就是其中的一种。动作发育迟缓又可细分为两方面的异常,一是粗大运动发育迟缓,二是精细动作发育迟缓。粗大运动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全身运动,体现运动主体对肢体动作的控制能力,而精细动作与儿童的手部灵活程度、控制肌肉的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有关。任何一种动作能力的缺失或落后都会导致儿童运动发育迟缓,进而导致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发展障碍。

【关键词】动作发育迟缓;自我服务;学前教育;粗大运动;精细动作

作者简介:周洁(1984—),女,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自我服务能力是衡量儿童自主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也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由于控制能力差、肢体动作不灵活,导致自我服务能力发展不充分。作为独立生活的基本条件,他们的自我服务在短时间内可以由家长或教师代劳,但是如果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成长,即使是具有发育成长障碍的儿童也必须要进入社会,因此他们需要专业的训练和有效的培养。在幼儿园阶段,教师要负起培养儿童自主能力的责任,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基础生活培训和创新教学方法帮助这些在集体中显得比较特殊的儿童融入集体,并且在家校联动方面促使幼儿园和家长形成合力,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素养,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文章将就幼儿园动作发育迟缓儿童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路径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教师了解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儿童动作发育迟缓并不等于其智力出现问题。有研究显示,发育迟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儿童的性别和年龄、产妇身体质量指标、家庭成员人数、家庭财富指数得分、父母的教育程度等。幼儿园教师要有效帮助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更好地成长发育,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了解有关动作发育迟缓的专业知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介入而言,专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秉持正确的教育观念,做到与时俱进,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对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的重要性。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杜绝对儿童的歧视和忽视行为[1]。

教师可以参考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的医嘱,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为这些儿童制订合适的培养方案,在儿童的运动敏感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还可以参考专业的儿科健康网站,了解儿童粗大运动与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以及儿童所处的运动协调期和运动整合期。另外,教师要关心相关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

教师也要认识到自我服务的重要地位,用教学活动联系动作锻炼和自我服务训练,让包括动作发育迟缓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认识到依赖他人并非长久之计,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思考“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的问题,并有目的地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如为妈妈做一张贺卡,为爸爸洗一次袜子等。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仍然可以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此一来,儿童自我服务的热情和意识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在幼儿园阶段,自我服务能力就是自主、独立的能力。对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来说,动作训练和自我服务是相互促进的,动作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而自我服务又能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协调能力和对身体的控制能力。除此之外,自我服务在儿童的交流能力与合作意识方面起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更加珍惜自我服务的成果。

二、鼓励儿童动手实践,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儿童的脑部发育与精细动作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这样说,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是大脑发育程度的另一种表现,同时,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与儿童的认知功能发育联系密切。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中的“心”就指向脑部的智力发育。精细动作能力的顺利发展体现了儿童脑部结构的发育和功能的成熟,儿童其他能力的发展也以此为基础。手部动作的发展和手眼动作的协调拓宽了儿童认识世界、接触外界、探索外部环境和获得信息的渠道,使儿童的探索活动更具有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精细动作能力的提高划分为基础自我服务能力训练和拓展创新两部分。

精细动作能力是儿童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的重要依据。在基础自我服务能力训练中,必不可少的是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喝水、如厕、穿脱衣服、午睡、整理玩具等。对于这些简单却比较单调的活动,教师也要重视,因为对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来说,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长时间的重复训练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开展一些特色活动并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就会有效激励儿童,让他们更加想要把这些小事做好。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保持耐心,不能因为这些儿童的落后就责备他们,更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

在拓展创新部分,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开展教学[2]。例如,洗手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且要求更高,步骤更加烦琐。这样的情况对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来说很不友好,其他正常儿童能够比较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洗手步骤,但动作发育迟缓儿童会显得比较吃力。教师可以对洗手活动进行趣味性的创编,编写易于记忆和传唱的儿歌,并将洗手的步骤串联在歌词中,这样既能够帮助儿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将语言和动作相联系的能力。又如,教师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提高儿童的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拼图对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来说是一个比较友好的活动,拼图需要用眼睛来观察,用手指来拼凑,这样能够很好地训练儿童对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对精细动作的把控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教师可以在班内利用拼图举办“童乐”拼图比赛,虽然比赛是一种会分出胜负名次的制度,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利用儿童的表现心理和竞争心理鼓励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拼图,并且给他们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外作业,以更多地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无论是日常的潜移默化还是拓展的训练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有效果,而长时间锻炼肌肉和重复动作才能够真正提高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的精细动作能力。精细动作的发展和粗大运动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发展的,是关乎身体的整体协调能力的,所以教师在提高儿童精细动作能力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组织他们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他们的四肢协调能力。

三、设立互助小组,实行组内结对帮扶

由于生活上的不便和日常集体活动中的落后,动作发育迟缓儿童很有可能会逐渐脱离班集体,产生自卑的心理。教师虽然知道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没有坏心,但他们的一些评价和言语也有可能伤害到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的心灵。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有责任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并有责任让儿童明白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到他人。为了改善班集体的氛围和帮助动作发育迟缓儿童,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互助小组的方式,实行组内结对帮扶,让正常的儿童理解这些特殊儿童的缺陷,从而培养儿童的同理心。教师也要让动作发育迟缓儿童能够融入集体,和其他同学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

以笔者班上一名有动作发育迟缓症状的儿童肖肖为例,他因为手部动作不灵活、反应速度较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而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对师生互动也表现出抵触心理。与此同时,肖肖比较容易哭闹,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一些比较精细的任务也缺乏耐心。从这些情况可以分析,肖肖因为自己的动作发育障碍而落后于其他同学,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不容易获得成就感和参与感,如此性格变得更加孤僻,不愿意和他人互动,形成恶性循环,既无法融入集体,也无法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有的放矢,设立互助小组,这样既能够让其他同学接纳、理解肖肖,帮助肖肖融入集体,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提高肖肖的自理能力和认知能力。笔者选出一个责任感较强的组长带领组员帮助肖肖,对于长时间脱离集体的儿童来说,同年龄段儿童的接纳和关心是非常重要的。久而久之,肖肖在组内有了更强的集体归属感,能够自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些师生互动中也能够踊跃表现。

对于幼儿园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精细任务,笔者通过分解任务的方式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每一个组员,这样儿童会更加容易完成任务,也更加容易获得自豪感、成就感。随着儿童能力的提高,笔者相应地提高任务的难度或提高任务的独立性,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肖肖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笔者组织开展一些小组游戏,避开枯燥的知识讲解,让肖肖在有趣的游戏中锻炼自我服务能力。如,笔者组织开展“我来照顾宝宝一天”的体验式游戏,让班级的儿童来体会一下照顾宝宝的感觉。儿童在这个游戏中可以体验喂奶、穿衣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动作发育迟缓儿童增强独立意识和锻炼耐心。此外,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创设较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既能够使儿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在互助小组内,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教师能够鼓励大家都积极参与,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成员就能够共同进步。

四、搭建家校互联桥梁,重视家庭教育

发育迟缓通常被用作慢性营养不良的指标,同时,父母的教育程度、家庭的教育观念也与儿童自我服务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身心成长的第一要素,教师要搭建家校互联桥梁,重视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并不是幼儿园一方的职责,事实上,儿童在幼儿园的时间少于在家里的时间。如果家长不能够在观念上与时俱进,支持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协助教师为动作发育迟缓儿童建立一套完整的自我服务培养体系,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重视儿童动作发展迟缓的问题,同时,教师要让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儿童,因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家长不能让儿童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这样会打击儿童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要和家长沟通关于康复训练的专业知识,让儿童不仅在幼儿园里能够得到锻炼,在回家后还能够有配套的训练,从而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3]。

例如,教师可以专门组建相关家长的微信群,教授给家长一些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并在微信群中与家长就相关症状和治疗措施展开交流和沟通,实现真正的家校互联,同步教育。在家长的配合下,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加顺畅地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对动作发育迟缓儿童的重要性。

又如,幼儿园通过开设家长开放日的形式来增强儿童与家长之间的默契,同时培养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信任。在家长开放日期间,幼儿园开设一系列活动,如让家长陪儿童一起玩玩具和整理玩具,组织家长和儿童一起野餐等。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有趣味性,能够营造更加愉快和欢乐的氛围。此外,这些活动建立在家长和儿童配合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成果。

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协调,才能够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幼儿园是没有办法让儿童一天24小时都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和指导的,如果家校能够同步教育,或许就能达到1+1>2的教育效果。如果家长不正视儿童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儿童自理能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耐心缺失、产生自卑心理等后果,严重影响儿童的长远发展。

结语

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落后于普通儿童的动作发育迟缓儿童而言,有效的学前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加科学的锻炼。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儿童通过提高粗大运动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来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促进儿童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萍.学习活动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研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18(09):39.

[2]李杨阳.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效策略微探[J].名师在线,2021(25):10-11.

[3]毛洁,李巧秀,王雪芳.生活技能训练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12):164-166,17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