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作者: 郭珍妮

【摘要】核心素养是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的提出给小学英语教师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当前,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十分重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依托于此推动阅读教学的创新。本文阐述了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从围绕生活情境进行阅读、传授阅读方法技巧、依托跨文化模块、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设计英语阅读作业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郭珍妮(1983—),女,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陈埭镇江头中心小学。

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得到了全面贯彻。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剖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依托于此设计英语阅读教学任务,提升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但是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时遇到了困难,导致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基于这种现状,教师有必要全方位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措施。

一、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即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学生要能够使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对英语语言有系统性的认识。第二,文化意识。学生要对各国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看待中外文化差异,并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第三,思维品质,即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学生要能够立足于英语语言体系,完成分析、推理、判断及理性表达等多项活动任务。第四,学习能力。学生在英语学科方面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且掌握自主学习英语学科知识的有效方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可以显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灵活使用英语学科知识进行思维活动。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需要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通过阅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突破传统的英语学科学习模式,发散自己的学科思维。

(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意识这一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外国名著,开展一些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使他们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形成深刻的文化认知与较高的审美素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也成了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点。目前,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已经转变成以素质为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关键教学目标之一[1]。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锤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以后,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可以显著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有的英语教师对如何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感到比较迷茫,所设计的阅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这样很难提高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参与度。鉴于此,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

(一)围绕生活情境进行阅读,借助角色对话进行互动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生活情境设计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通过阅读活动,较好地感知英语语言知识。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有的小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英语,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容易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如果能够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场景来感知阅读内容,那么就可以显著降低英语阅读的难度,并提升阅读教学效果[2]。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保证教学内容跟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较高的契合度,提升阅读教学的灵活性。在必要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的设计中。

比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I’m Sam.”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在生活中结交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对话,提高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课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英语来打招呼和介绍自己,体验认识与结交朋友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的对话式的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用英语进行社交的要点。在学生掌握了这些要点以后,教师可以让他们用英语进行对话,在互动中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在对话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性的表达,此时,教师要起到引导性作用,让学生了解更多常用的口语表达。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同时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二)传授阅读方法技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英语阅读方法技巧,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阅读成效。一般而言,在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或碎片化时间进行英语阅读活动时,教师无法提供实时指导,只有具有较强阅读能力的学生,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基于对这方面的考量,教师可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方法主要有速读法、略读法、精读法等。其中,采用速读法和略读法通常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避免学生在不那么重要的段落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而精读法则更关注阅读材料中的优美语句和重点段落,采用这一方法通常是为了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通过对这些阅读方法的掌握,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进行阅读学习,提升英语阅读的成效。

比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I’m Ms Smart.”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关于友谊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这些阅读材料掌握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明白:速读法和略读法可以用于阅读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等相关段落,在快速阅读这些段落的同时,也要掌握文本的基本含义;而精读法则可以用于阅读关于主题升华的段落,以此体会阅读材料的内涵。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阅读材料中比较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标注出来,后续反复进行品味。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种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有利于他们以后的英语学科学习。

(三)依托跨文化模块,实现文化熏陶教育

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其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当前,部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使用中式英语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基于这种情况,小学英语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依托跨文化模块积极开展文化熏陶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也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内容时,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并围绕课文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从而实现阅读教学活动目标。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英语学科能力,保证阅读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知识点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阅读活动构建文化熏陶教育情境,可以锤炼学生的学科能力[3]。

比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Happy Halloween!”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跨文化元素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单元讲述了国外万圣节的相关内容,旨在带领学生感知外国文化。在课前,教师可以立足于中外文化差异,从节日、饮食习惯、服装、日常交流等多个角度来设计阅读材料。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展示这些阅读材料。在学生阅读完这些材料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看法,试着总结中外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外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能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理解能力,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要点,摆脱英语学习的困境。

(四)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发展学生学科思维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发散学生的学科思维。结合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得学生能够立足于英语语言来开展各类思维活动。相较于单篇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借助多种材料来开展,使学生感知英语学科知识。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一些经典的群文阅读材料。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推荐一些自己阅读过的英语书籍,将其中合适的阅读材料加入群文阅读目录中,从而提升群文阅读活动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参与群文阅读的热情。

比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She’s reading a book.”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阅读的意义,并了解学生平时有没有进行英语阅读的习惯。如果大部分学生回答平时较少进行英语阅读,那么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阅读兴趣方面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英语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群文阅读活动,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设计英语阅读书目,如The Complete Book of Farmyard Tales、Usborne Phonics Readers、Usborne Beginners Science、Amelia Bedelia等。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下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每五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群文阅读,让小组长做好日常的群文阅读监督工作,保证群文阅读的成效。

(五)设计英语阅读作业,全面落实“双减”政策

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对作业形式与内容进行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布置一些英语阅读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学科知识。在当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减量提质”的相关原则,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的质量。基于对这方面的考虑,教师可以引入读写结合理念,整合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使学生将自己在英语阅读中积累的知识应用到英语写作中。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阅读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小学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Where did you g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英语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在布置了阅读作业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旅行的阅读材料,并适当融入课堂教学中涉及的词汇与句型,以此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之前跟父母或朋友一起出行的经历,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旅行活动,来完成关于旅行的写作任务。在写作时,学生需要使用到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要融入真情实感。在学生完成所有读写结合的作业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评阅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是非常关键的,这一理念的融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最终效果。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深入剖析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推动阅读教学的创新。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灵活使用生活情境法等,拉近阅读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与技巧,通过阅读活动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梅.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素养教学[J].校园英语,2022(18):127-129.

[2]孙瑞.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2(17):165-168.

[3]聂芳.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2022(20):80-8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