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课堂构建
作者: 汪正军【摘要】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以高中生的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兴趣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文章据此分析了构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生活化课堂的策略,从教师、学校、课堂建设、课后作业设计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汪正军(1979—),男,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第三高级中学。
在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艰涩难懂的知识点会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学生会对教学活动更感兴趣,也会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知识的实用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致力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消除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的排斥感,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产生较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让学生在运用思想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一)提高搜集和筛选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能力
为了提高生活化课堂的教学质量,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需要从自己着手,提高自己搜集和筛选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能力,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创意的教学素材,确保学生对教学活动有充足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该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之余,教师需要主动观察学生的生活情况,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教学资源分类和细化,标注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后续备课时迅速找到合适的教学素材。
其次,教师还应该提升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互联网中有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参考优秀的教学案例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也可以吸取其他教师在打造生活化课堂的经验和教训。
最后,教师要提高自己筛选教学素材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生活化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注意搜集学生感兴趣且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为此,教师不仅需要主动观察学生的生活,还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确保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生活化教学资源是教师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如果教师无法有效搜集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无法做到对生活化的教学资源精挑细选,那么生活化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有效提升。因此,在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时,教师要注重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筛选教学资源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能力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内容。
为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参与经验交流会或者座谈会,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尝试,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和其他教师一起商讨最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时的不足,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1]。另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确保自己对教材内容有成体系、与时俱进的认识,从而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将生活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切实发挥育人作用。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尝试;在实践后,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总结,找到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二、学校:提供平台,为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创造条件
(一)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为帮助教师打造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学校需要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让教师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展示丰富的教学案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
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硬件支持,如准备数量适当的教具,添置信息化教学设备,搭建教学平台等[2]。搭建教学平台后,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平台中汇总自己搜集和筛选的教学素材,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说出自己在打造生活化课堂时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也可以搭建交流平台,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和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建议,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提供制度支持,引导教师积极尝试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为了让教师有热情进行教学尝试,学校还应该组织学校教研组商讨创新改革的方向,同时适当奖励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的教师,激励教师不断地进行实践尝试。
(二)组织培训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的领域较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素材。但是要将这些内容转化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素材,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要提升教师搜集、筛选教学素材及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
活动[3]。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座谈会。学校可以邀请对生活化教学有独到见解的专家或者其他学校教师来校分享经验,让教师学习先进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逐渐优化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4]。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校内的帮扶活动。学校可以鼓励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或者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方法,帮助其他教师切实理解生活化教学理念,并据此优化生活化课堂。
最后,学校还可以举办教学技能比拼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且能以比赛为契机不断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课堂教学:革新教学和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
为提升生活化课堂的质量,教师还需要革新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积极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5]。在确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有方向地学习,真正领会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生活化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联系”的含义;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发现生活中的事物的固有联系。
当然,在设计生活化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确定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因为高中生正处于形成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社会认知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通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高中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二)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当转变自己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评价,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各方面能力。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可以促使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知识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鼓励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获得多元的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改正。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放在首要位置,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与人为善,学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感恩别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课后拓展:设计生活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根据学生特点布置作业
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也应重视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
首先,教师可以布置开放性的生活化作业。开放性的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个性化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开放性生活化作业:“搜集自己身边可以体现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的事物,并说一说自己搜集资料之后的感想。”这样的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为了完成作业,学生需要根据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认真观察自己的生活,这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国家的变化,形成较强的政治认同感。
其次,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生活化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深的感悟,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产生更加真切的认识。比如在教授“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当地企业开展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有趣的小组合作作业。比如在教授“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时,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然后组织“我是小记者: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活动,鼓励学生采访当地的人大代表。这样的生活化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组织多样化的参观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在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设计生活化作业的同时,兼顾校外的优质生活资源,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获得直接的经验,感受到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发展和完善”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相关的纪念馆或者博物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讲解人员的讲解感受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中国曲折的发展道路,从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工厂参观,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变得更有责任感,更加热爱生活。
当然,在组织参观活动前,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与参观活动的契合度,制订详细、可行的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确保参观活动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开展参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成为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悟,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建议,并据此优化活动,确保参观活动的高效、高质。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打造生活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师可以从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做起,学校也应当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尝试,以切实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将高中政治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逐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
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君.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构建探索[J].教育界,2020(24):52-53.
[2]徐慧珍.关于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思考[J].教师,2011(4):54-55.
[3]张文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坚持“生活化”[J].学周刊,2016(20):121-122.
[4]张英.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初探[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8):
110-111.
[5]吴婷.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