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及发展趋势

作者: 许丽 莫尧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正面评价,整体实施效果达到了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不过针对特定责任主体的政策实施效果,相关人员还需要运用针对性更强、措施更具体的评价办法进一步分析评判,以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助政策。

【关键词】中职资助;政策调查;效果评价;现状与趋势

现阶段,广西已经在中等职业(以下简称“中职”)教育阶段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现行的中职教育学生资助项目有免学费补助、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和中职升高校大学新生入学补助,以及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资助项目等。广西2021年、2022年中职教育阶段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为60.40亿元、59.20亿元,而中职教育学生资助资金分别为15.36亿元、17.55亿元,分别占中职教育事业费的25.43%、29.65%。那么,基于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共同支撑的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制定政策的预期目标呢?学生资助政策供给的地区适应性、充分性和平衡性如何?本文基于15年来广西构建中职资助体系、落实国家资助制度的实践和经验,就这些具体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从而对政策发展趋势做出研判。

一、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演进

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颁布,新的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制度也随之建立起来,中职资助政策体系中的第一个项目国家助学金应运而生。2008年秋季学期,广西实施中职特定学生学费资助项目,资助政策体系触及减免学费方面。同时,实施中职特定专业学生第三年生活费资助项目,将不易得到顶岗实习收入的中职三年级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扩大对个人补助项目的覆盖面。2008年11月,广西决定设立中职教育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在全国率先实行中职阶段激励性学生资助制度,中职资助体系覆盖了助、免、奖等各方面。2010年9月,广西实施中职学校免学费资助政策,资助对象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涉农专业学生和“国贫县”学校学生。2012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扩大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资助范围,对公办学校全体学生和民办学校一、二年级特定家庭学生免除学费。2014年秋季学期起,广西全面实行中职学校免学费资助政策,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均不用再交学费,广西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时期。脱贫攻坚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理念深入全国扶贫各个领域,教育资助也力求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精准。2019年秋季学期,广西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调整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设立一等助学金和二等助学金,实行精准分类管理,重点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将继续升学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统一纳入大学新生资助项目,给予一次性入学补助,以更大的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减轻教育开支的负担,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理论证据和实践证据

(一)理论证据

在全学段中,除了高等教育阶段,中职教育阶段资助项目数量多、功能齐、受益学生多、资金投入大,政策体系比较健全,学界对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进行了很多研究。在国家实施脱贫攻坚任务之前,相关研究聚焦在其支持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上。比如,陈远远和周谊认为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对西部地区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陈胜祥发现无论是在东部还是在中部实施的有选择资助对象的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均实现了“资助涉农专业”的预期目标[2];农汉康和孙杰远认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倾斜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经济和民族产业的发展作用重大[3];等等。在国家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任务阶段,学界对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很大一部分聚焦在其对脱贫攻坚的贡献上。比如,梅耀云认为落实中职教育资助政策有利于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和促进教育公平[4];李凯和吴霓发现,在西藏扶贫工作中,中职资助政策是教育扶贫的形式之一,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作用[5];陈英和莫尧总结提炼教育精准资助工作“广西样本”,认为广西中职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发展,使其服务脱贫攻坚的效果凸显[6];等等。进入后脱贫攻坚时期,学界对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尝试强化资助育人取向。如邱小健、李江楠和邱恬认为,中职教育资助政策反映了国家宏观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也反映了资助政策“激励引导”和“追求充足”的价值诉求[7]。此外,有研究成果证明,中职资助政策体系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比如,沈有禄通过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上职业学校的各主要原因中,“资助政策项目多”排名第四[8];刘彦林和哈巍通过计量模型回归分析发现,西部地区中职免学费政策对增加中职吸引力具有显著的作用[9]。

(二)实践证据

广西实行中职教育全免学费制度已近10年。从实践上看,中职资助政策体系增强了中职学校对初中毕业生的吸引力,尤其是中职招生人数在全免学费资助项目实施后有明显的增加。从广西增加中职学生资助政策投入的几个重要时间窗口来看,2012年秋季学期后扩大免学费资助范围,2013学年中职录取初中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从16万人左右增至17.15万人;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免学费资助政策,该学年中职录取初中毕业生人数是17.42万人,政策实施2年后,2016学年中职录取初中毕业生人数达到19.43万人,再次大幅飙升,比2014学年增长11.51%,之后年度招生人数趋于平稳。可见,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显著增加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其长期持续健康实施对中职学校录取工作具有“稳定器”的功能。

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明显促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工作机制的良好发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广西中职资助工作管理越来越规范,标准化管理逐渐形成。一是加强了队伍建设。广西早已建成三级学生资助机构网络,各类学校设立或指定部门、安排专人负责资助工作,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和有职能。二是工作趋于规范和标准。广西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体系,基本做到工作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和节点化,明确了年度、学期的任务和完成标准。三是提高了工作信息化水平。广西已建成精准资助系统、实名认证系统等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受助学生基本信息、在校状态、现实人数进行实时清查和监控。四是工作督导制度常态化。广西综合采取督战、调研、抽查、暗访、通报等手段,全方位排查中职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五是建立了内部审计和纪监问责制度。广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资助资金专项内部审计,派驻纪监组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发挥应有的实施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实证评价

虽然已经有学术理论证据和实践工作证据来论证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但是广西的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需要运用针对性更强、措施更具体的评价办法进一步分析评判。因此,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广西中职教育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项目的实施成效进行实证评价;采用关键指标法(KPI)对广西中职教育免学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实证评价。

(一)抽样调查评价

接受抽样调查问卷的对象全部来自从事学生资助工作的在职人员,包括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和中职教育阶段等四个阶段的资助工作人员,调查范围覆盖面广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笔者发出调查问卷3644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644份(调查表略)。结果显示,广西中职教育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的实施效果达到了政策设立的预期目标,奖学金政策供给的充分性得到认可,但中职资助政策的奖学金项目投入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二)关键指标评价

在广西现行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中职免学费项目资金投入最大、资助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强,选其做实证分析具有代表性。项目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规范性文件《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级各项指标按照重要程度逐项赋予分值,实际得分则按照调查结果、资金落实情况和常规工作表现进行计算。经逐项评分,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得分91.40分(满分100分,评价表略)。评价结果表明,广西中职免学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得分较高,政策实施效果明显。

(三)实证评价结果

1.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实施效果明显。(1)资助项目预算资金提前下达到地方,中央和自治区直达资金及时到位;(2)政策宣传方式灵活多样,覆盖全校园,师生知晓率较高;(3)资助对象精准,做到“应助尽助”;(4)资助资金按时发放,绝大部分学校能在期末前发给学生;(5)资助档案管理趋于规范;(6)资助育人有方案、有行动。

2.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之处。(1)因存在学生人数无法精确预测和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口径不同等问题,预算指标下达还无法做到精准,造成个别地方、个别项目存在预算资金缺口或结余;(2)中职生录取高校入学补助资金供给不足;(3)中职奖学金项目获奖比例较低,资助育人工作还不够深入,成效不明显;(4)学校政策宣传、发动申请的力度还需加强,存在师生对政策了解不透、应受助学生不主动申请的个别现象。

四、广西中职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优化策略与发展趋势

(一)资助政策的优化策略

首先,优化中职资助项目政策体系。如以政策供给充分性为考量目标,需要进一步增加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适当提高奖学金比例,激励更多的学生,避免因名额限制让其他未获奖的优秀学生认为评选过程不够公平的现象产生;将中职升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全部纳入大学新生资助项目;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中职勤工俭学资助项目,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和升学指导纳入中职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提高政策体系的完整性,使之更加平衡和充分。

其次,优化中职资助预算下达资金分配方法和预算执行措施。针对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和国家助学金预算下达资金存在缺口或结余的问题,需要优化每年度项目预算下达资金的分配方法。对此,可以采用变动预算分配法[10],以提前下达的预算数为定量指标,以年度在校学生的增减数作为变量指标,并适当考虑上一年度该项目的抵顶数。同时,由于中职资助项目预算来源中,中央转移支付直达资金占比很大,必须重视在校学生人数的统计工作,强化预算执行力度,设置预算执行过程评价指标,确保完成项目年度预算任务。

最后,优化资助政策,落实管理工作机制。鼓励市县资助管理机构和学校开发互联网管理系统,继续提高资助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水平。全面推动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加强队伍业务培训,提高资助人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多种宣传活动,提高中职资助政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晓率,从而增强中职招生吸引力。

(二)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

第一,资助政策以激励学生为导向。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后,中职资助功能将从侧重经济资助向能力资助转变,从圆学生“求学梦”向圆学生“成才梦”转变[11]。在中职资助政策体系中,免学费政策已经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其他资助项目应适当淡化助困性,尤其是国家助学金项目。有必要重新修订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的申请条件,以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为导向,取消表现消极、违反校规的学生的受助资格,将国家助学金的项目名称变更为国家励志助学金,赋予其明显的育人功能。编写中职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指南,将资助育人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作为中职学校申报示范学校、星级学校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大力提高资助育人水平。

第二,资助政策逐步呈现法治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家资助政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上至教育部管理和下至县级教育局管理的四级资助管理法人单位治理体系,各地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建立一套完整的资助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立法时机已是相当成熟。可以将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普通高中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作为上位法,指导制定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相关的下位教育资助法[12],让资助工作与其他教育工作同步实现法治化管理,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远远,周谊.九省市免费中职教育政策特色及发展走向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0):17-19.

[2]陈胜祥.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表现、成因与对策:基于浙、赣、青三省的调查[J].教育科学,2011,27(5):13-19.

[3]农汉康,孙杰远.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本质、意义、问题与展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6):166-174.

[4]梅耀云.新时代广东省中职教育资助工作:特点、困境与展望[J].教育导刊,2020(12):30-35.

[5]李凯,吴霓.西藏教育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西藏教育,2018(3):13-16.

[6]陈英,莫尧.精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广西样本”[J].人民教育,2020(23):48-50.

[7]邱小健,李江楠,邱恬.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8):103-116.

[8]沈有禄.谁上职校?为什么上职校?有何差异?[J].教育学术月刊,2016(7):57-66.

[9]刘彦林,哈巍.中职免学费政策实施效果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1):58-66.

[10]莫尧.管理会计在学生资助单位的应用探讨[J].会计师,2019(17):63-65.

[11]莫尧,倪靓,陈铁.广西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2022(8):28-31.

[12]秦芬.中职资助政策演进特征、实施成效及发展趋势:基于福建实践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9):35-41.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学生资助专项重点课题“广西‘十四五’期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ZJY776;主持人:陈英)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丽(1989—),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十七中学。

莫尧(1973—),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