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下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化策略

作者: 蒋苗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单一的文字表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读图时代下,教师不应忽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要在正确解读教材插图概念的同时,正视以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应用意识不足、利用率低、用途单一、应用程度不深等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体会情感,激发想象,完成拓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插图最大的教学辅助功能。

【关键词】读图时代;插图;小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基于读图时代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从幼小衔接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对幼儿学习经验的延续,学生的读图意识在不断增强。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适应时代带给语文教学的整体变化,还应该在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教材插图,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保障。

一、读图时代背景下教材插图的概念界定

(一)读图时代的含义

读图时代建立在视觉文化发展的基础上,以往依靠文字来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当前的生活需求。读图时代发展的这数十年间,直观性强、内容丰富的图画被广泛应用,读图成为新型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生活中。教师要在切实考虑学生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图训练,让学生在适应读图时代发展的同时,提升语文能力。

(二)插图的概念界定

插图又被称为插画,用于增强刊物的表现力,能够给读者带来视觉冲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的方式更加碎片化。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对文字性的知识往往印象不深。在零散的学习时间里,插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在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同时,指向了更深层的内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插图的应用意识不足

应用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对插图资源的应用意识不足,过于依赖课件教学,不重视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造成插图资源浪费。

(二)插图的实际利用率低

有些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对插图的应用只是浮于表面,只是让学生意识到课文里有插图的存在,或一笔带过。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学生只是单纯把文本中的插图看成一幅图片,对于插图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一知半解,导致插图的利用率低,插图的作用得不到发挥,这不利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三)插图的用途相对单一

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插图用途单一的情况,具体表现在教师利用插图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是让学生借助插图来寻找课文中对应的内容。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插图的积极作用,但是未能真正剖析出插图的深层功能。教师只有多角度地思考插图的用途,才能全面发挥插图的作用。

(四)插图的应用程度不深

插图的应用程度不深主要体现在教师只是针对相应的教学文本进行教学,没有进行拓展。插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作为延伸学生认识、拓展学生思维的素材。只有课内外相结合,真正深挖插图的内容,才能提高插图的应用程度。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插图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借助插图,梳理文本结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插图合理创设情境,往往可以为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提供支架[2]。不同的文本内容有不同的插图搭配形式,单幅插图和多幅插图都是梳理文本结构的材料。这里要强调的是,借助多幅插图来梳理文本结构相对简单一点,而借助单幅插图梳理文本结构需要教师关联插图与文本的内容。对于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借助单幅插图来梳理结构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记叙文中的插图多数可以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而无论插图涉及与哪个要素相关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思考整篇阅读文本的行文脉络,从而梳理文本结构。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法,将插图作为基础,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结构。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这篇阅读文本中只有一张插图,但插图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满足学生梳理文本结构的需求。文章总写了沙滩带给“我们”的快乐,接着依次出现了沙滩、城堡、公主、魔王、勇士等元素。教师让学生先在插图上标注“我们的快乐天地”,将其作为梳理的中心内容,接着在插图四周分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分支,如看到了围墙外的树枝,听到了公主的哭声,想到了凶狠的魔王等。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进一步被激活,学生梳理炸平城堡、把妈妈当公主等情节也就更加顺利。经过梳理后,思维导图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从整理文本结构到表达文本内容,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解读插图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语文教材在插图选择上,既追求图文紧密切合,又兼顾趣味性,还强调插图的感染力[3]。因此,插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由于小学教材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在插图的选择上多选择丰富的色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色彩也能够传达一定的情感,比如暖色系会让人感觉热烈,而冷色系则会显得悲伤。基于这种考虑,从插图具备的情感色彩出发,结合文本内容,容易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从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来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情感的激发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单纯的情感说教效果不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解读插图是让学生感受文章情感的有效方式。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感。插图以拟人化的手法呈现了老屋的形象,整个配色基调让人感觉到些许悲伤。为了凸显出老屋的“老”,老屋的脸上刻满了皱纹与沧桑。随着视线的下移,插图中洁白又可爱的小猫在无形中与老屋形成了对比,衰老与稚嫩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当学生对插图的解读深入这一阶段的时候,文中的老屋和小猫已经不再只是童话故事里的老屋和小猫,而是老人和孩子的象征,对老屋的赞扬也是对老人付出的认可。

(三)观察插图细节,激发学生想象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的翅膀。有效使用课文插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4]。教师除了可以让学生利用插图来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的细节,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插图“动”起来。这里说的“动”,是基于插图的平面性而言的。内涵丰富的插图呈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形式是静止的,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联想与想象,才能让插图“动”起来。在实际的插图想象指导中,教师不可以毫无约束,不能让学生随意想象,而要选择合适的支架,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插图。比如,插图主要表现的是人物,教师就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又不至于偏离借助插图学习语文的初衷。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了更好地表现这则寓言故事,教材中设计了两幅插画,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以及结尾。这一单元的导语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也就是想让学生从寓言中读懂生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的时候,也要积极联系生活。寓言故事将各个事物拟人化,骄傲自满的铁罐与谦虚友善的陶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反差不仅体现在整体的插图创作上,还体现在很多细节上。在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的色彩,冷色调的铁罐与暖色调的陶罐对应着它们的形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铁罐与陶罐的表情,无论是嘴巴还是眼睛的刻画,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明显的不同。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关注更多细节,比如铁罐的肘部是尖锐的,而陶罐的肘部则比较圆滑,这同样符合寓言故事中它们的性格。

(四)灵活运用插图,完成课外拓展

虽然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文本、体会情感、激发想象,但教师也不能忽略了插图的从属性[5]。插图毕竟是教学的补充,不能成为整个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摆正插图的从属地位之余,最大化延展插图的功能。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的拓展延伸是基于阅读文本的,而从插图入手来完成课外延伸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插图本身具有画面感,更容易投射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还有助于学生识记相关内容。直观的插图是沟通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的桥梁。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完成课外拓展。这则只有两句话的文言文可谓是言简义丰。从插图中的元素来看,高高托起的海浪很容易让学生联系到文中的“东海”。而插图中的主人公—精卫,无论是关于“炎帝之少女”的传说,还是精卫的外形,或是“衔木石堙东海”的行为,教师都可以借助插图来让学生联想识记。这幅插图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关联了文言文的内容,还在于借助精卫的形象向学生展示了《山海经》的奇特之处。结合注释中的内容,精卫形状像乌鸦,身体的颜色却不是黑色的,这种情况在《山海经》中并不少见。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的时候可以拓展《山海经》里的其他内容。比如,《山海经·南山经》中有“状如狐而九尾”且“音如婴儿,能食人”的九尾狐,这打破了学生对“狐有一尾”的认知,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阅读《山海经》的兴趣。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读图时代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插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利用插图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插图的意义,正视插图应用中的问题,切实借助插图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田贵高.“读图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策略[J].新课程,2022(43):92-94.

[2]叶枚举.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促成学生对课文故事的完整复述: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3):32-33.

[3]赵丹妮,张丹露.核心素养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价值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3(6):132-134.

[4]林秀锦.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有效使用[J].名师在线,2023(5):35-36.

[5]李佳利.视觉文化视域下的教科书插图创作研究: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2(34):60-63.

作者简介:蒋苗(1986—),女,江苏徐州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