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行与思
作者: 杨经国【摘要】目前,课后服务已逐渐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小学体育教师也应积极地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文章分析了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课后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阐述了提升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双减”;体育课后服务;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杨经国(1990—),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课后服务”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后进行的教学服务工作,目前,许多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时,采用的是“5+2”模式,即在周一至周五这五天的放学时间提供两小时的课后服务。据笔者观察,这些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作业辅导与社团活动,即辅导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和组织体育、艺术、阅读等内容的活动。这样的课后服务可以保障学生在校内完成当天的作业,还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1]。
开展小学课后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重要举措,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这项工作,根据体育课程特点,组织学生在课后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的体质,锤炼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体育课后服务”是指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课后服务,体育课后服务的内容往往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延伸,学生可以据此更好地进行锻炼,有针对性地提升体育技能。
一、小学体育课后服务问题剖析及解决思路
新生事物不会在刚出现时便十分完善,体育课后服务也是如此,但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使其尽善尽美。目前,体育课后服务已成为许多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许多小学体育教师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然而,据笔者观察,一部分教师开展的体育课后服务存在较突出的问题,要提升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一)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对附近十余所学校的体育课后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由此发现了这些学校部分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课后服务时间不足
教育部对课后服务时间有专门规定,要求学校在五天上学时间里,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的课后服务。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虽然这些学校都会提供每天两小时的课后服务,但不同学校提供的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存在明显不同,有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后服务,还有学校安排的每周体育课后服务时间少于一小时,这样的安排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在实际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部分教师时间观念不够强,随意迟到早退;还有部分教师在提供一小段时间的指导后,便放手让学生自行锻炼,不再提供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实际得到体育课后服务的时间也是不够的。
2.体育教师配备不足
常言道,专业的事情要让专业的人去做。若想切实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专职体育教师是必不可少的。在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人数较少,于是在安排一些班级的体育课后服务时,只能安排语文、数学或其他学科的教师负责。这样做容易导致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这些兼职教师可能出现挪用、挤占体育课后服务时间的行为,另一方面是这些教师专业技能仍有待提升,这也会影响体育课后服务的效果。
3.活动安全风险相对较大
体育课后服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后服务,服务地点一般不在教室,而是在室外操场,或者室内运动场。一些学校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小,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全校学生参与体育课后服务,于是只能让部分班级的学生在水泥场地或者教室里进行体育锻炼。然而这样的体育锻炼风险相对较大,学生出现磕碰的概率会更高。此外,部分学校为了满足大量学生锻炼的需求,使用了相对老旧的体育器械,这也使得体育课后服务的安全风险增加。还有部分教师在辅导学生锻炼时安全意识相对较低,对学生的活动过程疏于监管,组织的教学活动形式松散、随意性大,对学生要求较低,这样做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形式单一,内容简单
在一些教师眼中,体育课后服务就是让学生运动和放松,于是不像重视体育课堂教学那样注重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组织的锻炼活动形式与内容比较单一,比如仅有踢毽子和跳绳,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老套,如让学生自由踢毽子、跳绳,没有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没有设置数量上的要求,也没有提供技术上的指导。然而如果每次体育课后服务时间都让学生练习同一项运动,学生只会学到某一项运动技能,他们的综合运动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他们的运动兴趣也会很快下降。
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社团,但是提供给这些社团的体育器械相对少,导致这些社团的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兴趣不高。还有少数教师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仅仅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跑两圈,或者组织学生做一些热身活动后就给学生布置活动任务,简单讲解练习要求,让学生自由完成练习。
(二)解决思路分析
结合实践经验,笔者以为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解决体育课后服务存在问题的具体策略。
1.调整体育课后服务时间
体育课后服务的主要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补充与延伸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运动品格;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科学习后放松身心,让学生的大脑得到很好的调节,以提高完成学科作业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安排体育课后服务时间段时,学校最好化整为零,进行碎片化设计,不要把体育课后服务集中安排在某一天,而是每天都安排一小段体育活动时间,这样的设计会更加科学。如果学校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体育课后服务,那么学生可以在一周内有至少两个半小时的课后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后服务的效果会得到保障,而且学生可以每天锻炼,得到调节和放松的机会。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除了调整、优化师资结构,还应尝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可以针对兼职体育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求他们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积累体育专业知识与教学技巧。在建设教师队伍时,学校还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教研活动为阵地,鼓励体育教师相互观摩学习,充分发挥体育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鼓励体育骨干教师通过“传、帮、带”帮助兼职体育教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从而逐步提升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增强课后服务安全意识
课后服务的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解决家长的困扰。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教师要树立“安全与质量并重”的意识,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好心做了坏事,让学生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因此,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依据事前制订的安全预案做事,做好活动组织工作,规范地开展体育教学,同时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学生在教师可视范围内活动,防止学生做危险动作,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4.优化体育课后服务教学
体育课后服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课后运动的时间和场所,还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教师要避免设计的锻炼内容空泛、简单化,教师应当精心设计锻炼内容,认真带领学生锻炼,切实优化体育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运动水平。当然,要有效优化体育课后服务,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心,并在学期初系统规划教学内容,认真设计课时计划和教学预案,准备好教学器材,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管理,并通过精心选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参与度,同时要科学组织锻炼活动,让学生“勤练”“常赛”,确保体育课后服务的质量。
二、提升小学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拓宽体育课后服务教学资源开发渠道
教育好学生是全社会的任务,而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在教育学生这件事上,学校不能单兵作战,还要依靠家长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2]。因此,学校应当拓宽体育课后服务教学资源的开发渠道,充分挖掘校外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让体育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有趣。
比如在发现有家长太极拳打得特别好、空竹抖得特别溜、擅长花样跳绳、精通跆拳道后,学校可以聘请他们担任兼职体育教师,负责学校的部分体育课后服务。这样做可谓一举多得,既可以壮大体育课后服务教师队伍,摆脱体育课后服务师资不足的困境,也可以丰富体育课后服务项目,解决体育课后服务项目种类较少的问题,实现体育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化。
(二)优化体育课后服务内容与教学方法
优化小学体育课后服务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后服务质量的关键。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二是优化教学方法。
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教师应当丰富活动项目,让运动内容更有趣,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度。同时,教师应当避免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降低练习难度,让学生爱上运动。为此,体育教师需要在开学初就科学规划运动内容,认真制订教学计划,详细安排整个学期的体育课后服务形式,确保体育课后服务的运动项目全面,运动内容交替变化,运动形式丰富多样。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周期性地更换活动内容,先带领学生练习跳绳、踢毽子,然后带领学生参与足球、篮球、往返跑、啦啦操、乒乓球等运动项目。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教师也要做到常常更换教学形式,如开展花式跳绳比赛,让学生尝试单脚跳、双脚跳,或者一人跳、双人跳、多人跳。像这样更换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提高运动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动技能。
在设计体育课后服务内容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立场,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时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助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教师可以组织游戏、表演、比赛,让单纯的练习活动变得有趣、好玩、更具竞技性,让学生通过锻炼感受到愉悦,从而更加喜爱体育锻炼。此外,教师还应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降低体育训练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巧妙掌握运动方法,增强体育运动能力。当然,教师还可以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共同体的形式进行锻炼,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三)建立体育课后服务监督考核机制
为保障体育课后服务质量,学校除了要加强课后服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优化课后服务内容与教学方法,还要健全课后服务的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用制度为体育课后服务护航。
学校可以分别制订“活动管理制度”“器械管理制度”“服务考勤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的课后服务管理体系,明确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容、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以及体育课后服务教师的工作职责。例如,学校可以要求教师上课前点名,防止学生缺席体育课后服务;要求教师的教学组织流程规范,有突发事故处理预案;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等。
此外,学校要实施常态化检查,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过程监督与考查,及时指出教师在提供体育课后服务时存在的问题,督促教师改正。如发现教师在提供服务时玩手机、教学组织松散、器械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学校需要第一时间提出整改建议。
【参考文献】
[1]唐善计.挖掘体育游戏教学新的生长点[J].教学与管理,2020(11):40-42.
[2]秦银桂.小学多元化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