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追梦、圆梦

作者: 周芯

【摘要】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特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开展融合教育,针对普通学生共性与特殊学生个性,优化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特殊儿童实现轻松有效的学习,缩短其与普通学生的学业水平差距。文章从“筑梦、追梦、圆梦”三个层面阐述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特殊学生

作者简介:周芯(1986—),女,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特殊儿童在身心上存在一些障碍,有别于健康的儿童。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拥有学习的愿望,即便“道阻且长”,他们同样渴望成功。科学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特殊儿童的身体、心理、智能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体育活动与锻炼能够陶冶特殊儿童的情操,促进他们的肢体功能康复,给予他们更多生活、学习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目前,特殊儿童主要有两种受教育途径:一种是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另一种是随班就读,接受融合教育。作为一名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对特殊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主动接纳和关爱特殊学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一、筑梦:点燃激情

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梦想,特殊儿童也是一样。他们希望能像健全的儿童一样正常运动,能像普通学生一样在跑道上健步如飞,渴望在运动的赛场上手捧奖杯、胸戴金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特殊儿童筑梦,点燃他们的运动激情,唤醒他们的自主锻炼意识,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鼓舞他们直面困难,不怕失败,勇敢前行[1]。

(一)唤醒自主学习的意识

综观小学体育课堂,普遍存在一个问题:特殊学生在体育课上往往比较被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与普通学生交往,也不敢与普通学生合作,他们不像普通学生那样喜欢体育课,有的甚至讨厌和逃避体育锻炼。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身心方面存在障碍,在体育运动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肢体残疾的儿童运动不方便,有心理问题的儿童容易自卑,因此他们害怕失败,不太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教育的本质是激发自觉,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设法唤醒特殊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他们体育练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之中。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给予特殊学生更多的关爱,与他们平等对话,维护他们的自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还要注重与特殊学生的交流沟通,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提高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让他们知道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不断增强特殊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二)激发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钥匙,要想让特殊学生能够在体育上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特殊学生不同于普通学生,他们的兴趣不会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对体育的情感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养成[2]。从开始的惧怕、讨厌,转变为后来的喜欢、热爱,这样的结果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和艰辛,发挥教学艺术,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少数特殊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多数普通学生的共同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方法一是情境激趣,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个具体、形象的场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喜欢上运动;方法二是游戏激趣,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将身体练习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觉得体育活动有趣好玩,身体练习轻松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方法三是赏识激趣,教师可以采用赏识教学法,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多赞赏和鼓舞学生,帮助特殊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享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同时要对特殊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成就感与幸福感。例如,在教学“各种姿势前滚翻”一课时,笔者首先创设了一个参观动物园的情境,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物杂技表演”的视频,小狗滚筒、狗熊钻圈、猴子翻跟头等有趣的场景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视线,活跃了课堂气氛。接着,笔者把画面定格到猴子翻跟头的场景,让学生再次观看猴子翻跟头的镜头,并邀请特殊学生小贾模仿猴子,在垫子上学做翻跟头。小贾不但没有胆怯,还大大方方、开开心心地上来尝试。笔者肯定了他的勇气,并夸赞他的动作做得很标准。

(三)鼓励学生直面困境

特殊学生的最大问题不是身体障碍,而是心理障碍。许多特殊学生都比较自卑,始终跨不过自己心里的那道坎。在体育课堂中,他们常常是持观望的态度,始终不敢融入集体,不愿加入运动锻炼的队伍中,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勇气,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自己做得不好,不如其他同学,或是怕自己做错了会被教师批评,会被同学嘲笑。

针对特殊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表现,体育教师要激励和鼓舞他们,给予他们直面困境的勇气,点燃他们心中的火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特殊学生尝试,多为他们加油助力;要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烦躁;面对他们的错误和失败,要原谅和包容,要安慰和鼓励;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相信自己,不惧失败。例如,在教学“后滚翻”一课时,普通学生对后滚翻的动作技巧掌握得很快,在练习中的成功率较高,而轮到特殊学生小李时,他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不是身体团得不够紧,就是推垫用力不够,他自己有些气馁,不想再翻了。笔者安抚他的情绪,让他不要怕,并鼓励他再试一次。与此同时,笔者在他旁边做好保护,并轻轻地推了他一把,虽然滚动得不直,但小李还是翻过去了,笔者大声地表扬他说:“恭喜你,成功了!”

二、追梦:展翅翱翔

特殊学生虽然不如普通学生那么矫健灵活,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体育赛场上绽放光彩。不行动永远不会成功,学生不仅要拥有梦想,而且要勇于追逐梦想,要张开翅膀奋力翱翔,才能飞向理想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特殊儿童追梦的路上,教师要当好引路人,给他们搭建阶梯,丰富他们的实践体验,为他们领航助飞。

(一)设计分层的体育运动

在体育运动的设计上,体育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体育运动,为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运动要求,以求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发展。这里的分层设计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教学内容分层设计,二是教学要求分层设计。

比如有些体育项目普通学生可以做,但是特殊学生却由于身体条件限制而做不了,此时教师就不能强人所难,而是要改变运动项目,专门为特殊学生制订训练内容,选择适宜他们练习的体育项目。即便是同一个运动项目,其教学要求也要有所区别,对普通学生的要求可以高一些,而对特殊学生则需要降低训练难度,为他们减少练习的时间或者数量。譬如,在教学“正脚背颠球”一课时,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颠球动作要领后,笔者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笔者对普通学生的要求是:颠球部位准确,每分钟累计20个,其中至少有一次连续颠2个;对班级里一名腿脚不灵活的特殊学生的要求是:每分钟颠10个,不必连续。

(二)采取适宜的活动形式

与普通学生相比,特殊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等各方面都比较薄弱。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分层施教,还要趣化和活化体育运动,丰富体育运动形式,选择适宜特殊学生的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简化身体练习的难度,使特殊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能够学得会、学得好。

适宜特殊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模仿练习,也就是模仿教师和同学的动作。模仿练习虽然有些机械化,但却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第二种是游戏活动,也就是把体育运动转化为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组织身体练习,让特殊学生在玩中练习。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身体练习的动力,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动技能。例如,在教学“仿生动作练习”一课时,笔者先利用“捉影子”的游戏让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然后采取游戏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动作。笔者创设了“快乐动物园”的情境,让学生扮演狼、大象、兔子等动物,模仿它们爬行、跳跃。这样有趣的游戏活动,让特殊学生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参与练习,有效训练了行走、跳跃等能力。第三种是友谊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运动竞赛,让特殊学生与特殊学生或是普通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练习的动能,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目的。比赛形式的体育活动,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开展具体的实践锻炼

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摘到成功的果实。要想拥有强健的身体,获得好的体育成绩,就必须勤学苦练,在实践锻炼中奋勇拼搏。体育教师可以给特殊学生讲一些残疾运动员成功的故事,让他们观看残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场景,帮助特殊学生勇于面对和接受现实状况,懂得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必须要亲身进行实践锻炼,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教师要给特殊学生提供运动平台,鼓励并带领他们刻苦训练;鼓励他们不怕吃苦,不畏失败;引导他们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学会举一反三;带领他们反复地练习,提高运动技能,做到熟能生巧。例如,在教学“后滚翻”一课时,特殊学生小李在笔者的鼓励和帮助下,学会了后滚翻的动作。为了提高他动作的协调性,笔者给他布置了10次的练习任务,并且让他和普通学生小钱比赛,比比谁的动作更加标准熟练。没想到比赛激发了小李的斗志,激活了他的潜能,他为了赢得胜利,反复翻滚,竟然练习了20多次,满头大汗。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李的努力换来了比赛的胜利,他终于做到了动作标准、娴熟、快速。

三、圆梦:赋能助力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依靠他人的帮助。特殊儿童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成功比常人更加困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特殊儿童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教师和普通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了他们的赋能助力,特殊学生才能更好地圆梦,更顺利地健康成长。

(一)精讲示范助推学练

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还要当好学生学习进步的“助力器”,支撑和助力他们成功。讲授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离不开讲解示范,尤其是对于特殊学生,教师更要做到精细、巧妙地讲解,并做到正确、耐心地示范。

融合教育课堂中的讲解,要少用专业化用语,多用儿童化、生活化语言,让解说变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使特殊学生能够听清楚、听明白;对于复杂的动作要进行分步讲解、分步示范,对于特殊学生要手把手地教、一步一步地教。例如,在教学“后滚翻”时,笔者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如何滚动,而是先给学生做了两遍示范,第一遍是正面示范,第二遍是侧面示范,第一次动作稍微快一点,以体现动作的完整流畅,第二次故意放慢动作,让学生能够看清动作流程。接着,笔者分步示范并逐步讲解动作要领,并用“刺猬”做比喻,帮助学生理解“团身滚动”。笔者还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团身要紧,二是推动有力,在做推手后倒时要加大推地力度,加快滚动速度。

(二)合作共学助力成功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力量大,合作易成功。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教师要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引导他们融入班集体,还要调动普通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与特殊学生合作,给特殊学生注入力量,通过合作共学,助力特殊学生成功。比如,笔者把两名特殊学生各与几名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结成两个学习小组,让优秀生在课堂上和下课后主动帮助特殊学生练习动作。通过优秀生的“传、帮、带”,两名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有所提高,多项体育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结语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融合教育,能够让特殊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融合教育,通过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体育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直面困境;设计分层的体育运动,采取适宜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奋勇拼搏;精讲示范助推学练,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共学,助力特殊学生成功。

【参考文献】

[1]薛菡琴.快乐体育,魅力新课堂-实现小学体育高效教学[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19):53-54.

[2]陈佳成.立德树人,让小学体育课堂更“阳光”[J].启迪与智慧(中),2021(10):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