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朱峰【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教育的起点,这个阶段的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抱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来创造科学有效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文章浅谈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思考
作者简介:朱峰(1980—),男,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校。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修养是道德修养的一个极重要的条件。音乐形象能触动人的心灵,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品格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此,音乐教师要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现问题,设计策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1]。
一、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指导的问题。部分教师更加专注于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忽视了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音乐作品时,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作品中蕴含的道德信息和情感表达。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中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世界观。教师如果没有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就无法帮助学生分辨和理解不同的价值观,无法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此外,教育目标不明确也会使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方面存在困难。
(二)缺乏实际应用
立德树人理念注重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中,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此外,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和资源支持,教师难以有效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三)缺乏综合性评价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的评价应该涵盖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音乐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缺少对学生道德品质、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同时,部分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无法全面获取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信息,无法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四)缺乏跨学科整合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将音乐视为独立的学科,不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会限制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培养。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主要以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为主,缺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导致学生难以全面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无法将音乐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二、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融入情感教育,实现思想共鸣
情感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音乐作为一种表达情感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例如让学生通过音乐创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作品中的歌词或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人生、友谊、爱等主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融入情感教育的小学音乐教学不只是传授音乐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素养,让学生从音乐中获得身心的满足和启迪。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有情感、有艺术修养的人[2]。
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歌词,欣赏其优美的编曲,同时感受歌曲背后的情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这首歌的歌词作为切入点来开展德育教育。教师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段,帮助学生细化、分解整首歌曲,分阶段、按步骤理解不同段落的情感表达。然后,教师对歌词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发学生与歌曲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讲解道:“这首歌的第一小节描绘了儿童在湖面上泛舟,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湖水清澈透明,白塔美轮美奂,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让人十分陶醉。同学们能以此为参考,说一说歌曲的第二小节描述的内容吗?”学生回答:“第二小节描述了儿童在湖面上尽情地唱歌,十分开心。他们唱歌的时候,水里的鱼儿都望着他们,仿佛在听他们唱歌。”教师总结道:“是的,歌词用拟人的方式,表达出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愉悦感受,歌曲充满童真。”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学生进行了更深入的情感交流与思考,从而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种综合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提升了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认知。
(二)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实际应用
音乐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音乐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共鸣。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切实进行道德教育。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基本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课外活动时,需要选取小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材料来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描述家庭、友谊、自然等的音乐作品,将其作为音乐教学的素材,并以唱歌、演奏乐器、舞蹈等形式,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体会音乐的魅力,提高道德水平和修养[3]。选取小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吉祥三宝》时,教师先向学生们介绍这首歌的背景和含义:“《吉祥三宝》是一首描绘家庭幸福和团结的歌曲,爸爸、妈妈和女儿三个人就像太阳、绿叶和红花一样,共同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接下来,教师选择三名学生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女儿,组织学生表演这首歌,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歌曲的含义。开始表演时,扮演“爸爸”和“妈妈”的学生手牵手站在舞台中央,扮演“女儿”的学生站在他们中间。学生们根据歌词的内容,用动作来表现“爸爸像太阳照着妈妈”“妈妈像绿叶托着红花”“女儿像种子正在发芽”等情节。接着,教师请全体学生一起唱这首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歌曲所传达的温暖和幸福。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家庭、友谊和成长的看法,并思考如何把这些观念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中蕴含的价值观,如家庭的重要性、团结合作的精神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学生们能够体会和理解这首歌曲中包含的教育意义。这种以生活为背景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丰富欣赏材料,促进深度理解
小学音乐教材内容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当代音乐的审美需求。音乐教材中主要为特定类型的音乐作品,如传统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当代音乐等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较少。此外,部分教材选曲学习难度较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难以理解歌曲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材料,提高音乐欣赏教学和德育教育融合的有效性。
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地图—听音寻路》是一首大提琴与多媒体交响协奏曲,它将现代高科技技术与古典交响乐队相结合,通过将事先录制的影像与音乐会现场进行对接,让远在湘西的苗寨姑娘龙仙娥与现场交响乐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美学刺激。但是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他们很难理解这首歌的深意。因此,教师可以延伸欣赏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的内涵。《山河图》是凤凰传奇于2019年推出的一首以说唱为主的歌曲,曾毅选择流行的说唱方式,通过大段的唱词来描绘祖国的壮丽景色,玲花运用绵延悠长的吟唱,将具有民族特色的唱腔与词曲巧妙地结合起来。教师将《山河图》与《地图—听音寻路》的欣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解,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大大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四)融合多元学科,提升综合素养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跨学科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的热点内容,多学科融合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学科融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学的多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叠加,也不是单纯新增一门学科,而是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来融合其他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先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合作小组,将音乐剧融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教师让学生将《小乌鸦爱妈妈》改编成音乐剧,进行分组表演,并在班上进行竞赛,选出排演最优秀的小组。在表演喂药、测体温、盖被子等情节时,妈妈照顾自己的情景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体会。表演结束后,教师趁机让学生说一说此时最想跟妈妈说的心里话。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与代入,学生都很有感触,争相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游子吟》,将《小乌鸦爱妈妈》作为背景音乐,与学生一起诵读诗歌。在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后,教师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表演诗中的动作,再次欣赏《小乌鸦爱妈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刻掌握了《游子吟》的内容,能够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深切体会到了妈妈的爱。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站在立德树人的角度,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认知。教师要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践行德育目标,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韵卿.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微[J].学苑教育,2022(4):84-86.
[2]庄程.以美育德 与音同行:基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家长,2021(2):44-45.
[3]杨之娇.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