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探索实践
作者: 姚敏【摘要】主题阅读课程是指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以主题为价值引领,以文本语篇为有效载体,以语言情境为支架依托,以语用实践为落实途径,引导学生在深层阅读中关注文本的价值主线和主题,通过设计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英语阅读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姚敏(1979—),女,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主题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有关主题阅读课程的探索实践,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内教材阅读是语言积淀,课外阅读是拓展延伸。教师在开展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探索的过程中应坚持课内外融合理念,从单元整体出发,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意义,串联各课时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1]。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是指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整合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源,深入挖掘文本语篇的价值内涵,设计有效串联各课时的阅读学习活动,梳理单元结构化知识,鼓励学生探究单元主题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在整体性的语言阅读体验中提升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8“Chinese New Year”这一单元的教学,从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整合、阅读活动设计等方面,阐述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小学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教学策略。
一、以课程育人为导向,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是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能精准地定位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能确保在各课时的语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聚焦单元主题意义。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内容,整合各课时内容,深入挖掘单元的主题意义,以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为根本导向,制订系统化、整体性的单元教学目标。以这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为例,基于对课标主题群和相关子主题的分析,笔者发现,本单元从基于中国春节计划的核心语言表达,到春节传统习俗的了解,再到热爱、尊重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以及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制订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掌握和运用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的相关核心词汇;能够围绕“春节计划”这一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规划;能使用“be going to”这一句式描述自己的春节活动。
文化意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传统习俗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了解不同国家的重要节日文化,拓宽文化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思维品质目标:学生能够基于“春节计划”这一主题,沿着“春节前—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大年初二”的时间线,梳理文本中人物的春节计划;通过了解、分析不同地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更深层地理解春节传统文化的情感寓意和价值内涵。
学习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搜集网络资源、阅读英语绘本等方式收集春节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运用核心语言描述自己的春节计划;能够理解和尊重春节传统习俗。
教师围绕“Chinese New Year”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四个课时的子主题。基于本单元的课时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能理解并灵活使用firecrackers、fireworks、a lion dance、red packets等春节活动词汇,并能使用“be going to”等句型简单描述Anna的春节计划;2.文化意识: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春节传统习俗,积极拓宽文化视野;3.思维品质:能在语篇阅读中思考探究春节活动习俗的寓意和内涵,能根据时间顺序序列化建构语言知识框架;4.学习能力:乐于交流,合作探讨,主动参与语言学习讨论。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能灵活运用“be going to”等一般将来时句型描述各种节日活动和计划;2.文化意识:能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春节习俗的差异,丰富文化体验;3.思维品质:能多角度了解、思考,有条理地描述节日计划;4.学习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的春节传统习俗。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能综合运用“be going to”描述教材人物的节日计划,做到语言准确,表达流利;2.文化意识:能了解西方国家重要的节日和习俗活动,并在理解其差异性的同时认识到其蕴含的相同文化价值内涵—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3.思维品质:能形成逻辑性的认知,学会准确描述自己或他人的节日计划;4.学习能力:能归纳、概括、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春节活动计划。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能用“be going to”这一句式概括中国不同地域的春节传统习俗,并能用创造性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春节计划;2.文化意识:学会求同存异,树立民族自信;3.思维品质:能构建逻辑鲜明的语言支架;4.学习能力:能通过写作、海报设计、绘本创编等形式呈现自己的节日计划。
二、以学思结合为抓手,语篇统整指向启智增慧
在小学英语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学思结合的语言学习活动,探究单元内各课时的主题意义,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定位对教材各板块语篇进行整合,通过拓展与主题相关的多模态语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入思考,从而达到启智增慧的教学目的。这一单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传统节日”“文化体验”等子主题。单元的各个板块从不同的视角谈论春节活动及计划。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区域的春节活动习俗和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深刻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一)通过语篇阅读促进感知体验
在第一课时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整合了绘本The Nian Monster,引导学生从年兽的故事中体会过年时的一些重要活动的寓意。这一课时的教材语篇内容呈现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核心语言表达,利用“We're going to...”等核心句型谈论春节的主要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深层理解春节传统习俗的过程中增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程度,树立文化自信,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录者和弘扬者。
(二)通过语篇阅读激发灵活表达
在第二课时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整合了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At Christmas”、五年级下册Unit 7“Chinese festivals”和Unit 8“Birthdays”的内容,帮助学生在了解春节、圣诞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节目及制订生日计划中内化和巩固单元核心语言知识,通过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自主归纳、概括总结“be going to”这一句式的特殊疑问句和肯定句用法。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围绕“春节”这一主题,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介绍香港女孩Anna一家的春节活动和计划,Checkout time通过对回复的邮件语篇进行填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观察对比、获取梳理、概括描述内地与香港庆祝春节的不同方式,掌握一般将来时句式“be going to”的用法,提升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三)通过语篇阅读拓宽文化视野
在第三课时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整合了Cartoon time、Sound time和Culture time的文本语篇。教师先创设故事情境,归纳总结Bobby一家的春节活动,然后让学生观看关于“What food do we eat at Chinese New Year ?”的多模态视频材料,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思考,自然而然地过渡到Sound time教学中,最后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重要节日。
(四)通过语篇阅读促进运用实践
在第四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开展绘本拓展阅读,布置写作任务,充分激发学生深层阅读的兴趣和学以致用的动力。教师通过自编绘本Happy Chinese New Year,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通过让学生课前自主阅读绘本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效突破教材语篇的局限,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灵活迁移知识,能够制订不同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计划,并能自信地进行展示交流。
三、以创新迁移为根本,阅读活动指向创造实践
在小学英语主题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设计,采用分课时方式呈现,让学生在教材文本、拓展的自编绘本等不同类型的语篇学习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增强文化意识,建构序列认知,探究主题意义,在充分体现学思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创新迁移的语言实践类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一单元的主题阅读课程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和理解语篇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迁移创新所学知识,在学、思、用的融合统一中提升素养[2]。
第一课时的子主题为“Enjoy and love Chinese New Year”,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语篇脉络,了解Anna的春节计划,在整体略读中找出语篇中使用最多的句式“be going to”,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Anna的春节计划,了解春节传统习俗的寓意。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人们在春节期间放鞭炮的原因,教师将课外绘本The Nian Monster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春节习俗和“年兽”的关系,实现教材与绘本的串联。教师还通过设计问题 “What else are we going to do at Chinese New Year ?”,鼓励学生在趣味阅读中感受源远流长的春节文化,更深刻且形象地感知语篇内容。
第二课时的子主题为“Love and be proud of Chinese New Year”,教师整合学过的教材内容,设计“Ask and answer”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节日情境中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节日活动,在语用实践中进一步内化与巩固“be going to”句式的用法,加深对文化价值内涵的理解,自主探究语法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巩固,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教师还结合Checkout time中Su Hai给Anna的回信,鼓励学生对比、总结香港和内地的春节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以问促思,让学生深度挖掘文本语篇信息,丰富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
第三课时的子主题为“Love and respect Chinese culture”,教师将板块内容融入语言情境,以Bobby的视角开展阅读教学,设计问题“What food are we going to eat at Chinese New Year ?”“Who cooks food at the festival ?”,让学生在真实鲜活的情境中感知家人们在节日为我们置办美食的价值内涵。接着,教师通过“Cooking nice food at Chinese New Year”这一话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Sound time板块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语篇中感知字母组合“oo”的发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观看多模态视频资源的过程中总结英国、美国的重要节日,观察对比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认识到虽然中西方节日文化及节日的习俗有所差异,但这些节日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由此,学生们对主题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完成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建构。
第四课时的子主题为“Love and inherit Chinese culture”,教师通过自编绘本,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春节活动,通过拓展绘本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丰富语言积累和内化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以语言的灵活迁移运用为目标,通过设计“Read and write”读写活动,鼓励学生描述绘本人物和自己的春节计划或其他节日计划,运用多元的写作方法进行创造性、个性化的语言输出,以思维导图、海报、作文等多种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以上教学活动基于单元主题整体教学目标,立足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输入和创作输出中逐步发展了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了文化意识,提升了思维品质。
结语
综上所述,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主题阅读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灵活理解运用、自然迁移生成知识过程中加深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从而形成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理性认知。教师在主题阅读课程建构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摆在首要地位,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充分落实课程育人理念,在制订教学目标、整合教材板块、融合课内外语篇、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主题阅读体验过程中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剑.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读前活动的开展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8):59-61.
[2]黄超.基于动态学情的小学英语阅读课教学调整[J].教学与管理,2021(1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