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八步”走 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 朱云霞
【摘要】项目化学习模式“八步”走是指“回到现场、聚焦问题、方案预设、持续探究、尝试解决、迭代测试、展示交流、总结反思”这八步。文章主要探究如何借助项目化学习模式“八步”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八步”走模式;科学素养
作者简介:朱云霞(1988—),女,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
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专注于目标问题的解决,开展自我学习和项目探究,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将项目融入科学学习中,能让学生经历一个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他们需要自己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制订计划,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自我制订的任务,并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本文探索的项目化学习范式通过以下“八步”走策略(如表1)展开。
一、回到现场
香皂是每家每户必备的清洁用品。虽然现在各式各样的功能型洗手液五花八门,用起来也比较方便,但论杀菌能力,还是香皂比较强。这是由于香皂表面的活性剂含量远高于洗手液,因此香皂的去污能力更强。基于香皂强大的杀菌能力,学校给每个洗手池都配备了香皂,便于学生们洗手消毒,防止生病。
(一)发现问题
回到现场是回到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某个现象、产生疑问的现场。四年级的晗晗是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且热爱思考的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她就发现了洗手池发生的变化,并和小伙伴就香皂问题展开了讨论。晗晗说:“你们有没有发现洗手池的香皂用得特别快?”“是啊!上午用的时候还和新的一样,下午就还剩那么一点点了!”“袋子总是湿漉漉的,把香皂都泡烂了,香皂一烂就容易从袋子里跑出来,就浪费了。”“那我们得想办法把这网袋给换了,重新给香皂找个合适的‘小窝’,让它不容易被泡烂!”大家都表示强烈的赞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进而产生各种疑问,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表达疑问、提出问题。
(二)项目化学习价值判断
“如何更好地存放香皂”这个生活问题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确定了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寻找一种防积水的香皂盒”。教师可以思考此项目化学习主题的价值,并进行一一列举:科学知识,会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正确、恰当地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技术,知道设计一系列步骤,以及了解任何设计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关键能力,通过问题驱动,主动向同伴和教师学习,乐于尝试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任务,体会创新的乐趣,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设计;必备品格,锻炼合作与分工的团队工作品质,与同伴发生分歧时能协商解决;价值观念,在评价活动的讨论中,能与同伴分享交流,能认同多种不同观点的存在。
二、聚焦问题
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起点,提出可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科学素养之一。部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不高或提出的问题没有研究的价值,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炼具有价值的关键性挑战问题。
如针对上述学生对香皂盒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你们想把香皂盒换成哪一种呢?”这时,晗晗好像想到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市场上现有的香皂盒种类各买一个回来,试试哪种效果好,然后再决定。”其他学生都表示赞同。学生买来不同类型的香皂盒进行试验,运用对比实验思想,找到了市面上香皂盒的共同点以及它们的缺点,从而明确了项目化学习的目的:设计一款新型防积水的香皂盒。
三、方案预设
(一)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搭建脚手架以支持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在本项目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关键问题,形成项目化学习主题;指导学生设计任务单,提供搜集资料的方法;督促学生按时、根据任务完成项目。学生应做到及时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积极与组员合作,讨论项目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及时调整方案,修改草图,不断改进;详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二)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共分两步:第一步,项目成员需讨论、交流解决关键问题的步骤,提出驱动问题,绘制草图,形成一个实施方案;第二步,根据方案确定项目所需材料,列举项目材料清单。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考查学生设计的草图是否合理,确保各项目小组设计出合理且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使每个项目组最终都能得到预期的产品。
教师需要利用进阶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制作一种防积水香皂盒需要哪些环节?每一个环节需要做什么?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驱动问题,如:防积水香皂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防积水香皂盒制作的材料有哪些?技术难点是什么?其他人觉得这种防积水香皂盒实用吗?每个驱动问题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别是:搜集资料、设计图纸;利用工具制作、改进、测试;交流评价;访问使用感受。
四、持续探究
(一)结构设计
在所有小组进入结构设计阶段后,教师应提醒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开展设计工作。在设计时,小组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进行组内讨论。驱动性问题“防积水香皂盒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引发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就是在原先香皂盒的侧面开一个口,然后把另一头垫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可以在香皂盒中垫上硅藻泥,因为硅藻泥有很强的吸水性,这样就不会有积水了!”还有的学生认为:“硅藻泥虽然吸水,但水还是没有排出去,长期高频率使用还是会有积水的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发现画图比口头表达更清晰。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根据自己对防积水这一功能的理解,以及相互之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画出了自己的设计草图。这些设计草图与严格意义上的设计图纸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还需要指导各小组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得灵感,改进设计图。其中一个小组从“水往低处流”得到启示:把香皂盒后面抬高,让它斜着。笔者追问:“如果斜着,水是流掉了,可香皂也会滑掉。”学生回答:“那就在两边加装东西,只把香皂挡住,不挡住水。”
(二)项目成果评价标准的设计
在项目化学习中,评价是项目准确按照方案推进的保证。科学的评价表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表现、成果,什么是没达到标准的表现、成果,并对照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行为,引发学生对产品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创造与合作[1]。项目成果评价表是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的依据,包括量化打分与质性评语两个部分。
五、尝试制作
在尝试制作的过程中,项目小组组长要合理地安排项目进度;项目主成员根据草图进行制作,依据实际的操作过程灵活地修改草图,确保制作按照设计草图进行。与此同时,教师要监督各项目小组,使其能够按照分工合作,保证全员动手参与[2]。教师不仅需要根据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保证各项目小组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还需要监督各项目小组的实施进程,保证每个小组都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项目产品。
有的小组选择的材料是曲奇铁罐子,其质地较软,可以任意塑性,而且比较薄,能够进行裁剪。他们最初的设计是先将铁罐子按设计尺寸裁剪成4块,然后将各部分进行焊接,形成一个整体。但在真正操作时,焊接出现了问题:由于不同部分铁片之间连接有一定的角度,而且铁片的表面有一层很光滑的漆,这大大增加了焊接的难度,并且即使焊接好后使用也很容易断裂。该组根据教师的提示,选择了一体成型,不进行切割、裁剪、焊接的制作方法,即把铁皮盒剪成变形的长方形,再把对应的凸出来的两角向里卷一定的角度,用来挡住香皂不让它滑下来,再把第三个角向相反方向弯90度,再用黄色的胶带装饰一下,防止铁皮边缘割伤手指,最后,钻一个孔,再装上吸盘,一个防积水的香皂盒就制作完成了。
六、迭代测试
在各小组初步完成项目产品制作后,各组组员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使用测试,并不断进行调试、修改,形成最终产品。随后,小组代表汇报项目成果,并讲解设计原理、使用方法、产品亮点等;其他项目组对非本组的项目产品提出建议并进行评价;教师对各项目小组成果进行评估验收并评价打分。
每个小组需要将自己的项目作品交给身边的同伴、家长或教师使用,并请他们填写使用感受。其中,同伴们在使用完后不仅写出了自己的使用体会,有的还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家长和教师则是利用“项目成果评价表”对项目作品和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多方面的评价。
七、展示交流
(一)公开展示
学生将项目成果“一种防积水的香皂盒”在学校的各种展示平台如科技节、科普周等活动中向全校的师生进行展示,并对项目作品进行说明,介绍作品的功能、使用方法、优势和创新点,以及本组在项目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
(二)申请专利
各小组可在教师和专利审查员的帮助下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期获得专业人士的意见。其中,一个组的设计通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最终审核,专利进行公示。在公示期间,这件作品的专利所有权被一个实体公司看中并出资购买,至此,该小组的项目作品从学校走向了市场,真正实现了产品化,接受市场的考验。
八、总结反思
(一)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项目活动过程按照逻辑顺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活动设计、收集证据并解释。每个阶段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培养是各有侧重的:“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大胆地提出问题,还要选择或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科学问题;“活动设计”要求学生能做出自己的假设(哪怕这个假设最后通过验证是不正确的),自行设计实验的步骤、图表等;“收集证据并解释”不仅要求学生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方法收集证据,还要求学生对证据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这些证据得出结论、解释结论背后的原因、将结论应用于实际。因此,教师需要依据逻辑顺序对项目活动进行分解,分段予以学生适时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每一阶段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提升学生整体科学素养。
(二)教师是支持者和推动者
当学生在活动中有操作的需求时,教师就是他们的支持者;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并开始试验;当学生有个性化表达的需求时,教师就是有力的推动者,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自信地表达、表现。
项目研究“八步”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标有:1.在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并研究问题,自主确立创新学习课题;2.自主确定创新发明研究过程,自主控制研究速度;3.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能够不断根据需求对产品、研究过程进行改进;5.主动将产品、研究过程向大众展示,接收反馈,进行产品升级、研究改进。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主要进行三个层次的学习:个体学习、共同体学习、新知识生成学习。教师需要分析、了解、关注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专项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更高层次的认知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泽晖.STEM理念下面向小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活动模型设计与实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2]刘志强.在Scratch项目化编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思维[J].新课程导学,2022(2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