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杨梦莹 郑丽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探究0

【摘要】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情、学段、文体特点,聚焦学习主题,确立关联式学习目标,设计进阶式学习任务,开展连续性评价,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迁移与运用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单元教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杨梦莹(1991—),女,江苏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郑丽(1974—),女,江苏省扬州市四季园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1]。”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标理念下教与学的新型模式,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积累、内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均为寓言故事。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可以学习任务群为引领,创设具有情境性和实践性的驱动任务,开展连续性评价,引导学生在进阶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知和了解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其寓意,习得阅读寓言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会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一、聚焦学习主题,确立关联式学习目标

构建学习任务群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学习主题。主题的确定为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评价的实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包含两个关键要素:寓言和生活。寓言是用简单短小的虚构故事表现深奥道理的文学体裁。无论是新课标中的教学提示,还是部编版教材中的板块设计,无不提示寓言的阅读要落实到生活中,注重联系生活领悟道理。笔者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为“小故事,大道理”,这一主题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强调了寓言的文体特征和教育功能。

结合教材内容和学习主题,本单元教学需要达到的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如图1所示。

笔者结合学段特点和学习主题,根据学情,确定本单元具体的学习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能发现有规律的四字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积累“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板块中9个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了解每篇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理解目标】

1.能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并能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读懂人物的内心,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践目标】

1.能把学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与同学分享,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3.能拓展阅读其他寓言故事,主动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内化于心。

二、联系生活实际,确定进阶式学习任务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中,学习任务应该具有进阶性,体现学习的持续性和探究性。教师应从单元整体出发,设置有梯度的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开展学习,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知识建构。依据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要求,笔者设置了两个进阶性的学习任务群,具体操作如下。

【学习任务群一:探秘寓言王国】

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课时的学习时,笔者构建“探秘寓言王国”任务群,并设计了四个子任务,让学生初步认识寓言这一文体。

任务一:读寓言·知寓言

笔者让学生学习本单元四篇寓言故事,完成单元学习任务卡(见表1),在对比阅读中初步感知寓言故事的特点,即借助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任务二:读寓言·享寓言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笔者整合“快乐读书吧”板块,激发学生阅读整本寓言故事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拟定阅读计划,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并内化故事蕴含的道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做阅读记录,如读书笔记、读后感、手抄报、寓言故事分享卡(见图2)等,并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阅读成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任务三:读寓言·编寓言

在本单元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根据教材提示的内容创意编写或者改编寓言故事。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如果陶罐和铁罐中骄傲的是陶罐,谦虚的是铁罐,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鼓励学生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尝试改编这篇寓言故事。

任务四:读寓言·讲寓言

学习寓言的过程是学生叙事思维发展的过程,把寓言故事讲出来是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守株待兔》时,笔者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任务:“你的邻居爷爷没什么文化,沉迷于彩票,天天盼着中大奖。邻居奶奶对此一筹莫展,想请你帮忙劝劝他。请你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爷爷听,帮邻居奶奶劝说他。”这样,学生既创造性地复述了寓言故事的内容,又自然而然地总结了寓言故事的寓意,促进了逻辑思维的发展。此外,笔者在班级举行“寓言故事发布会”,让学生通过讲述、讲演等方式展示自己读到或创编的寓言故事。学生在讲述寓言故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故事内容,还将故事的寓意内化于心。

【学习任务群二:寓言故事展演】

在第一阶段,学生已对寓言这一文体具有初步认识。在第二阶段,笔者构建“寓言故事展演”任务群,并设计了三个子任务。

任务一:读寓言·辩寓言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板块以“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为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旨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想法,促使学生大胆表达、流畅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说理能力。基于“小故事,大道理”这一学习主题,笔者丰富口语交际的辩题,让学生针对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立场,进行观点的碰撞,从而全面、深刻地理解寓言故事。比如,在学完《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假如你是愚公,你会决定移山还是搬家?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到底哪种选择才能更好地造福后代?”,让学生进行思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任务二:读寓言·写寓言

在第一阶段编写寓言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单元习作要求,设置“看图画,写寓言”任务,并提出如下习作要求: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2.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说明自己从故事中悟出的生活道理;3.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任务三:读寓言·演寓言

在本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最喜欢的寓言故事。学生表演的寓言故事可以是课本中学过的,也可以是课外读到的,还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群策群力,团结协作,从优化寓言故事剧本到分配角色,从设计角色动作到准备服装道具,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三、立足核心素养,明确连续性评价标准

任务评价是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途径。教学目标指向哪里,任务评价必须跟到哪里,否则教学容易出现“开无轨电车”的现象[2]。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教师可设计单元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和单元认知水平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认知水平作出具体的评价。笔者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了如下单元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和单元认知水平评价标准(见表2、表3)。

结语

总之,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应聚焦学习主题,确立关联式学习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确立进阶式学习任务;立足核心素养,明确连续性评价标准。这样能帮助学生整体构建学习框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1-1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