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
作者: 徐瑞钗 罗晓婷【摘要】本文通过比较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和小学阶段英语教育使用的教学方法,从中分析这两个阶段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的异同,并从教师教学风格、教师培训方式、课程标准制定与教学评价整合、教学方法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儿童英语语言学习和发展的连贯性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英语;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徐瑞钗(1996.02—),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罗晓婷(1985.01—),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
一、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概述
国内部分民办幼儿园、国际幼儿园以及部分家庭开始尝试双语教育,要让幼儿在进入学校时达到发展水平期望或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任务要求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状态。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英语教育使用较多的是游戏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形象法、感官式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玩乐性、愉悦性、刺激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更关注幼儿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直觉和体验,教学目的更多是让幼儿保持对英语语言的兴趣,从而强化英语语言的学习效果。而小学常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有自然拼读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绎与归纳法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以知识总结归纳式教学为主,以形象感官教具为辅,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和发音以提高教学效果。学者对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以及实践运用研究比较多,但对各种英语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和归纳总结较少,对英语教学方法实施群体的异同分析不够。
二、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比较分析
(一)幼小英语相同的教学方法
1.全身反应法(TPR)
全身反应法是指通过动作学习语言的方法。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注意力容易分散,TPR课堂教学强调通过身体的感知、实践体验、参与合作等具体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欲望,帮助学生控制学习而不是被学习控制。一方面,直观教具、游戏教学以及竞赛教学作为TPR教学法的应用形式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语言运用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传统听讲模式所不及的。另一方面,TPR教学法强调重视学生的感情需求,这符合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情感目标,所以这两个阶段都十分强调激发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指以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将语言授课方式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游戏形式。首先,幼小的游戏教学法都具有注重语言的运用性和文化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为幼小设计的教学活动是相似的。例如,角色扮演、音乐演唱、戏剧表演、绘本故事讲演等游戏中涉及的学习单词、模仿造句、口语交流等实际语言运用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更好地掌握语言。其次,儿童模仿能力极强,交流沟通欲望强烈,渴望展示自我、彰显个性,所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英语游戏教学都强调多重感官刺激,经常通过布置熟悉的情景来帮助儿童提高语言认知和学习实践性。最后,游戏教学法有益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讲台往往在无形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分割线,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幼小英语教学都使用游戏这种亲和力高的教学方法协调师生、生生的良好关系。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语言情境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环境的方法。情境教学法集视听说于一体,为儿童练习、运用英语提供了适当的语言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以及用英语交流信息的习惯。幼儿园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专门的“五指生活课程”;小学教育也强调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使用贴近生活的素材能够帮助教学从实际生活自然过渡到知识的学习中。改革传统的机械固定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幼儿园“以儿童为中心”和小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情境教学法与其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又不脱离课本教材,使得课程既生动有趣又能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给予学生更深的情感和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二)幼小英语不同的教学方法
1.传统讲授法与感官式教学法
传统讲授法侧重于视觉、听觉,是一种靠教师的语言组织、音频、板书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不断重复练习记忆和阅读的授课方式。感官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的五种感官使之获得直接教学体验的教学方法,强调环境创设和氛围渲染。传统讲授法强调读、写的作用,而感官式教学法则更偏重于听、说训练,认为创设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模拟语言环境可让儿童无意识记忆教学内容从而直接获取英语语言经验。例如,感官式教学法是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自然地汲取英文单词和表达习惯,而不是像小学一样“读课本”。感官式教学法手段多样、教学工具种类丰富且通常是一些幼儿熟悉的实物,具有直观性,而传统讲授法手段和教具就比较单一。所以手段直观形象的感官式教学法更适合学前阶段五感敏锐、思维直观的儿童,例如,全感官式教学、全息全感教学可以引导幼儿通过五感体验来生动形象地理解单词和语句;而小学更适合传统讲授法。
2.思维导图法与直观形象法
思维导图法是指教师通过图表列出知识的框架,从而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法是指教师采用直观教具组织儿童开展观察(物体和现象)、欣赏、演示、示范活动等,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学龄前幼儿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幼儿园英语教育更多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在采取英语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幼儿的接受能力,避免出现小学化现象,常用直观形象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由前运算阶段过渡到具体运算阶段,思维从不可逆性发展到思维具有一定弹性、可逆性、完整性、逻辑性。所以,小学注重培养儿童的抽象思维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思维导图法,通过多媒体讲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把英语的语法思维外化为图示,形成清晰的语法导图,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法知识点。
3.任务型教学法与游戏活动习得法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为学生设计任务,使学生在根据布置的任务与同学合作或自己独立完成时掌握英语知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任务目标的完成以及知识的获得,更适合小学教学。而幼儿园强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枯燥的集体教育教学方法转化为幼儿喜欢的、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易产生愉悦情绪体验的、生动形象的游戏形式,所以幼儿园教学大部分还是使用游戏活动习得法,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多听、多看、多讲,让幼儿获得简单的英语启蒙知识,直接增长幼儿的英语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为其进入小学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4.自然拼读法与浸入式教学法
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根据字母之间的发音关系、拼读规律进行拼写和阅读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主要使用自然拼读法,因为小学开始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理解性,注重语言的基础学习、技能技巧运用,并结合英语教学内容有计划、系统性地创设英语教学总体规划,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系统规划教学方法,在课程总体安排和教学方式上需要符合拼读规律,让学生达到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程度。浸入式教学法强调人际交往环境和物质环境,提供英语语言环境让幼儿有大量接触英语和无意识理解内化的机会,其中比较突出的浸入式教学方法有环境熏陶法、音乐熏陶法。所以浸入式教学法比较符合幼儿园让幼儿认识英语、喜欢英语学习的目标,更加注重趣味性、情境性、交际性。曾有研究显示,小龄儿童需要浸泡在英语环境中约一个小时,中龄儿童需要两个小时,大龄儿童需要三个小时,但小学的英语教室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共享,所以无论是从人际环境还是物质环境来说,小学都无法像幼儿园一样对英语学习环境进行自由创设。
三、对推动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衔接的建议
(一)潜心研究教育对象语言发展规律,衔接幼小英语教学方法运用理念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肯古德曼(Ken Goodman)倡导“完整语言教育理论”,提出语言教育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语言学习的历程要回到真实的世界中,给孩子营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针对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英语教育对象的语言学习特点,英语教育活动要保证语言教育目标的完整性、语言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语言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实现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整合,再通过充分的语言运用机会、多样的活动形式发挥儿童在语言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衔接首先要让两个教育层次的教师群体的语言教育理念保持一致,要把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英语语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个体,为每个儿童的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同时,尊重儿童语言习得规律,主要包括言语感知和理解、言语产出和表达,其中1岁之前是言语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期,1—5岁间是语言产出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期,6岁以后是正式阅读的学习期和发展期,英语教学方法要适应这种语言发展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建立科学的语言教育观。
(二)提炼教学方法的异曲同工,衔接幼小教师的英语教学风格
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风格又源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性格特征和教育经验。其中幼师教学风格中的激进型、立法型和司法型占优势,幼师偏好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式,喜欢分析思辨和创新教学方法。小学教师教学风格以朴实型、情感型、理智型、技巧型为主,喜欢沟通交流,以感情为主线,追求科学精神。要想加强幼小英语教师教学风格之间的联系,一是幼小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于教学风格方面的认识,通过自我学习和教学实践形成或改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幼儿园和小学要提高对教师教学风格的整合培养,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幼小英语课程标准,推进衔接紧密的幼小英语教学风格的研究;三是要建立幼小英语教师的教研合作平台,密切沟通理念、分享方法、展示个人风格,互通有无,促进衔接;四是要衔接反思型教师成长路径,建设包括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等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教学技巧、信息化技术能力等全系列的教师反思成长体系,推动幼小衔接视角下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
(三)遵循一贯式的课程评价机制,衔接幼小教师英语教学活动组织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理念,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是否有所得,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更要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学习语言的兴趣。一是幼小英语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指标可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语言领域目标维度,尽可能多层次多方面评价英语语言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法效果的评价要突出学生主体,关注是否尊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个性化和差异性特点;三是使用教学方法时要构建一个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促进幼儿通过英语教学获得情感、经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围绕目标树立科学评价理念、丰富评价手段,并做好一贯性评价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分享和运用机制,提升幼儿园和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刘焱.入学准备在美国:不仅仅是入学准备[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28-32.
瞿蒨.全身反应法(TPR)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王宇.浅析幼儿英语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17):255-256.
毕香怡.幼儿园教师教学风格及其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
杨洋.小学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J].儿童绘本,2020(10):85-86.
范洁.母语式感官式英语教学法与幼儿园英语教学[J].大众文艺,2011(21):237-238.
祁琴花.浅析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71):99-100.
邓冯娜.小学英语中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原则分析[J].新课程,2020(4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