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 罗会琴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素质教育能够顺利推行的关键。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他们的学生正处于幼儿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他们的言谈举止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保证他们的素质不出问题,才能够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文章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罗会琴(1990—),女,韩国教员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
效能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观念,指的是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主观上的判断,这个判断会影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1]。而教学效能感指的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判断。这个判断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工作效率。教学效能感有两类,一类是一般教学效能感,还有一类是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一般教学中的理念和行为的看法;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行为的看法和评价。具体到幼儿教师身上,还有幼儿专业教学效能感,这指的是幼儿教师认为自己能够通过教学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信念。不同水平的教学效能感,会造成教师教学方法和水平的不同[2],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水平。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一所幼儿园抽取了136名幼儿园教师作为调查对象。男性抽取了3名,女性抽取了133名。抽取的教师年龄段主要在23岁到55岁之间。在教师职称上,高级教师有47位,中级教师有43位,初级教师有46位。在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硕士的人有21位,本科学历的教师有113位,大专学历的教师有2位。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基于教师个人基本情况的调查,比如年龄、性别、教龄、学历等。二是基于教学效能感量表进行的内容调查,主要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幼儿专业教学效能感这三大类内容。在对这三大类内容进行调查时,采用五分制计数,教师对于问卷问题的态度依次从“完全不赞成”到“赞成”,计分依次从1分到5分。分数越高,代表着教学效能感的水平更高。
一共累计发放14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在对数据进行录入时,使用专业的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在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时,使用均数、百分比等描述方式,进行方差与回归分析,最后得出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三)研究结果
在对教学效能感进行方差分析后,可以发现三个效能感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但是并不是互相具备统计学意义。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具备统计学意义,而个人教学效能感和幼儿专业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因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设定因变量是教学效能感和各维度效能感,自变量是假设的各种影响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自变量具体分为两大方面,在教学活动方面,包括每学期专门与学生交流的次数、每学期参与同行听课的次数、每学期写教学反思日记的次数、每学期上网进行业务学习的时间、对于多媒体的操作熟练程度、尝试新教学方式的情况;在科研活动方面,包括近3年参与改编过的教材部数、近3年发表论文篇数、近3年参与课题项目的数量。对这些自变量进行赋值,具体的赋值可以在表1中看到,对数值的回归分析可以从表2中得知。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主要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实践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会直接对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改革意愿造成影响。
二是持续性。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不是短暂性的,而是持续性的。这种教学效能感会长期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的付出程度和教学时的态度等。如果一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够高,这位教师就会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各种假设因素进行分析后,笔者发现了能够影响幼儿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各种因素。
(一)多媒体技术使用程度
在表2中,通过回归分析,笔者发现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教学效能感都受到了多媒体熟练程度这一因素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对知识进行多样化的展示,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抽象的知识因为缺乏技术支撑而使教师无法生动地讲述。特别是幼儿园的小孩子思维能力还不够强,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一些抽象性的知识呈现出来,帮助他们理解。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很重要。
但是,多媒体技术使用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教师具备熟练使用多媒体的能力。这部分教师会更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更容易收获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这会让这些教师产生自豪感,拥有更坚定的教学理念,从而影响他们的教学效能感。
(二)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
在表2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改革创新也会对教学效能感的总分产生影响。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会根据情况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获得不同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在自主讨论中学会知识,贴合了幼儿园的孩子爱玩爱闹的性格特征,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让学生拥有了很好的学习体验,渐渐从心里接受教师。在不同教学方法的实施和创新中,教师丰富了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成果也更显著,学生也会更喜爱教师。在教学上收获丰富的教学成果,能够大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三)上网业务学习的时长
上网进行业务学习的时长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特别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幼儿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还要定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正在慢慢走向共享,大量的信息知识能够在互联网上查询到。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上网浏览行业专业的教育文献,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国际上较为有名的华德福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瑞吉欧教育法、特法瑞奇法等,并将其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这样就会大大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效,从而使一般教学效能感得到提高。
(四)听同行课程的次数
在表2中,可以观察到参与同行听课的次数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多去参加其他老师的课,加强交流,学习借鉴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一起思考可以将哪些方法融合在一起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拥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教学问题。这样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就会提升,教学效能感也会提升。
(五)论文的发表数量与参编教材部数
观察表中的影响要素,笔者发现论文的发表数量也会对教学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教学效能感。
论文发表数量能够影响教学效能感是因为幼儿教师在进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会回顾、总结、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论文写作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因此写作的过程能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随着教师各项能力的提升,解决问题的难度会随之降低,教师的自信心就会增强,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就会提高了。而能够参与教材编纂,证明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同行业中已经很高了,这会让教师更加自信。同时,教材的编纂专业性要求较高,在编纂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学习各种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结合大量的教学实践,要考虑幼儿园孩子的学习程度和学习需求,以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总之,教材的编纂是一个全面复杂的工作。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的幼儿教学专业性会得到提升,幼儿专业教学效能感也会得到提升。
四、关于提高教学效能感的建议
(一)教师层面: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教育信念。因此,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最为关键的是从教师自身入手。其中教学归因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手段。教学归因是指教师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结果开展分析,形成因果性解释。研究表明,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会诱发一种情绪体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这样就会得到一种平衡。形成这样的一种归因风格,教师才能更好地建立自信心与效能感。但如果把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自身能力这个稳定性因素,那么当教学成果不理想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就会随之降低。因此,幼儿教师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归因方法,把成功归结于自身的能力,相信自己的能力;把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够,从而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能对教学任务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要增强对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积极的归因风格,增强其对教学工作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二)幼儿园层面: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规划
目前,部分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升。作为幼儿园教师,怎样设计教育活动、创设幼儿园环境、与家长沟通等,这些都是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则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动机,使教师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不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就会下降。因此,幼儿园要完善新教师指导制度,为每个新教师配备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强化对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及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的指导。幼儿园管理者要对这种一对一的帮扶进行有效监督,定期检验新教师所取得的进步。此外,观察经验至关重要。当新教师观察别人时,特别是观察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其他教师能完成艰难的任务时,观察者便会产生积极的信念,其教学效能感也会有所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是实践性和持续性。促使教学效能感产生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持续性的影响[3]。同时,还发现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多媒体使用程度、教学方法的变革创新、上网业务学习的时间、参与同行听课的次数、发表论文的篇数和教材的编纂部数。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师的三个维度的教学效能感产生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幼儿园教师或管理者可以采取对应的培养方法培养教学效能感,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海南.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7(12):1-2.
[2]曾荣侠.高职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辽宁经济,2017(11):78-81.
[3]谢楠,周涛,邓仁丽.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02):16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