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的有效方法探讨

作者: 高碧娴

【摘要】计算题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必须提高对计算题教学的重视。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对计算题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并分析产生相关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式来优化计算题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

作者简介:高碧娴(1997—),女,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题教学是最为关键的教学之一,计算题教学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发展。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进行计算是小学生应用复杂知识的基本途径。同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数学计算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小学计算题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逐步提升学生数学计算水平。

一、教师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以为,在优化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时,教师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堂氛围不佳、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

目前的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中,课堂氛围不佳、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问题较为突出。课堂氛围不佳导致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怎么愿意给出反应,更难以集中精力听教师的讲解,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相对不足。学生在课堂上频频出现不认真听讲、走神等情况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性习题练习,学生的计算效率会比较低,计算准确度也会不够,在计算时还可能会重复出现类似错误,甚至教师在课堂上讲了很多次的题目,学生依旧可能不会做[1]。

(二)学生常在计算时粗心大意

有的小学生对数学计算原理、计算顺序都比较清楚了,甚至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知识,但是在计算过程中仍然会因为粗心大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这些学生经常会出现数字、符号抄写错误的情况,或者是随意省略计算过程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情况。同时,还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存在较大的惰性,看到熟悉的计算问题就想一下子写出答案,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出错的概率也会明显提升。

(三)学生的计算速度较慢

计算速度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心理状态等都有较大关联,如果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数学学习能力不强,数学认知也比较弱,就很可能出现计算缓慢的情况。此外,还有的学生是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心不在焉,难以集中注意力,所以计算速度

下降。

二、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练习途径较少

小学计算题教学课堂的氛围不佳,与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及让学生练习计算的途径较少有很大关联。一方面,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开展计算题教学时不停地给学生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这会让学生感觉学习计算题是无趣的[3]。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计算题时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这些教师寄希望于题海战术,让学生在不停刷题下掌握解题规律,但是这样的方式会带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也极易因此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其计算的专注度。

(二)学生对计算符号和数字不够敏感

在完成计算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对计算符号和数字不够敏感,在完成计算题时看错题目,如有学生在写计算题的时候将加号错误地看成减号、忽略了题目中的关键数字信息、看错或者看漏数字等,又或者只是在完成计算题时出现书写错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计算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计算态度,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升对计算符号和数字的敏感度,认真地完成数学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少粗心大意引起的计算问题。

(三)在接受计算题教学前,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没有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导致计算题教学有效性不足的关键原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计算题本身相对复杂,小学生在根基不牢的情况下贸然进行进阶的计算,很容易出现计算错误,计算效率也较低[4]。

三、提升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有动力专心听讲、认真计算。

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计算题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填空比赛、口算接龙、计算侦探等活动,借助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计算知识,也让学生在计算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体会到数学计算的乐趣[5]。

此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可以在确保教学语言严谨性的同时,适当增添一些幽默元素,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如在教授小数乘法计算时,考虑到学生常常出现点错小数点的现象,教师可以这样和学生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小数点很厉害,如果以后你们成了老板,在算账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位置了就会亏好多钱啊!”由此,学生会对小数点有更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也会更加认真地看待小数点。

(二)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计算习惯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错。

首先,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面对计算题时不骄不躁,确保自己看清楚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弄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再思考计算顺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学生应工整地将数字、符号、字母写下来;面对相似的数字,如1和7、6和8等时,学生应着重突出二者的不同;面对小数点时,学生也应重点关注小数点的位置,避免书写潦草造成的计算错误。

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对检查、验算的重视程度。很多学生在解题完成后不进行检查、验算,导致粗心大意犯的错误无法被自己发现,如果学生可以在做完题目后检查一遍,常常就能避免这些错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检查、验算,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自我检验中提高计算的准确程度[6]。

最后,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错题。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各种类型的问题,整理了自己的错题后,学生能通过分析错题集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积累完成计算题的技巧,逐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定期对错题集进行分析,避免出现重复性错误。

此外,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错题,让学生接受个性化的训练活动。如学生在计算11×12÷12×11时常出现错误,认为该式子的答案是1;而计算26×72+26×29时,有的学生则会想当然地写成26× (72+29) =26×100。针对这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教师要特别注意强调题目的易错点,让学生在整理错题时能够更好地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而真正在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强化数学学习效果,提升自己数学计算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教师要做一个长期的监督者、引导者,帮助学生形成好的计算习惯。

(三)强化口算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白,不管是面对复杂的计算题,还是面对简单的计算题,学生的口算基础都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的口算一再出现错误,那么在完成整个计算题时学生也极易出错。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口算能力,当学生具备不错的口算能力时,学生自然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计算。在口算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不能只让学生凭借记忆进行口算,还需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如在教授“凑十法”时,教师要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凑十法”的计算要点,然后让学生进行9+6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9和1相加可以得到10、6可以分成5和1,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得到:因为10+5=15,所以9+6=15。

小学数学教师还要明白,单凭一两节课是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口算能力的,教师需要进行长期教学规划。为此,教师可以在设计计算题教学课堂时固定设置口算训练环节,并关注口算教学的科学性,有层次、有目的地开展口算训练,确保学生口算技能提升。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初期,教师要做到每天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学生逐渐掌握口算的基本技巧后,教师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口算训练的次数,由此,让学生在科学的教学中强化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明确算理及运算顺序

充分理解算理后,学生才可以更准确地完成数学运算。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理清数学逻辑,为后续的计算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算理,使学生能更充分地参与知识构建,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计算技能[7]。例如,在教授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理清运算顺序,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因顺序弄混而出现错误。

(五)强化学生简算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计算题教学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以此提升学生计算速度、计算效率[8]。当然,在强化学生简算意识之前,教师应确保学生充分掌握了基本知识,并对运算定律已十分熟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的教学主要是在运算定律的教学之后。但很多教师在教授简便计算时,并没有明确告诉学生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的题目类型,导致学生不注重简便计算,面对计算题时继续沿用原来的计算方式。事实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计算时主动寻找有效、简便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计算能力[9]。如学生需要计算一底面半径、高分别是3cm、2cm的圆柱的表面积时,考虑到计算的式子是2×3.14×32+2×3.14×3×2,学生较容易看出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良这个式子可以让计算更快一些。教师在教授这样的计算题时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计算,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强化学生的简算意识。

又如,在学生练习脱式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省略通分过程、颠倒相乘、约分过程等,只在解答中写出运算结果。当然,学生需要在草稿纸上将这些过程都写出来。

(六)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理算法

教师在给小学生讲解数学计算题的时候,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计算过程,还要培养学生选择算法的能力。在平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多想一下;在发现学生选择了不一样的、适宜的算法时,教师要对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进行肯定,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10]。如在讲解环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有学生提出计算式子可简化为3.14×(R2-r2),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肯定,并在班级中推广学生提出的计算式子。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计算题教学的要点,结合当前计算题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计算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参与数学计算活动,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成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海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文学少年,2019(11):0201.

[2]刘守青.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率[J].读与写,2019,16(01):123.

[3]周小枫.试述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与策略[J].信息周刊,2019(50):0372.

[4]廖星泽.新课程下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45):342-343.

[5]于海丽.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129.

[6]马学军.新形势下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质量的方法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46.

[7]林迎春.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读书文摘,2019(11):136.

[8]池艳男.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中华少年,2019(12):271.

[9]陈佳莹.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9(04):208.

[10]代玲.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9(16):9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