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研究

作者: 欧阳淑勤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实际、注重创新、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课程。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之,这是一种符合教学创新理念的方法。因此,文章对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跨学科教学进行分析,探索其实践路径。

【关键词】跨学科教学;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作者简介:欧阳淑勤(1982—),女,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跨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将跨学科知识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符合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其他学科教学的发展,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1]。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当中,还符合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特点,可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与趣味性[2],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更加专心地投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促使学生不断更新知识、创新知识。因此,对跨学科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当前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的老师过于关注信息技术知识点的传授,只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也没有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开展实践活动,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枯燥无趣,难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缺乏跨学科教学的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有的教师受限于传统信息技术的教学,不主动学习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了解跨学科知识,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因此往往无法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无法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涉及其他学科的问题,无法拓展信息技术知识的广度。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真正发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3]。

(三)没有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跨学科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设计中,只关注学科教学的进度,没有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在课堂中,教师没有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将所有的跨学科知识都放到讲授环节,给学生生硬地灌输。此外,这些教师认为要重复讲解跨学科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导致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四)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学校已经逐步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硬件基础设施,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有的学校尚未建立与硬件设施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因此对于这些硬件设备,教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该何时使用、使用时该注意什么等,从而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硬件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不佳,甚至会产生闲置的现象。这样一来,教师就无法通过使用相关硬件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更别提开展跨学科知识融合教学了。

二、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结合跨学科知识要素进行教学,需要充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将跨学科知识应用到教学中还能丰富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让学生看到信息技术知识的魅力,从心底真正认可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4]。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将跨学科知识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能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能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跨学科知识应用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桎梏,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为此,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比如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或进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看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视听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融合的魅力,深化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5]。

三、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将跨学科知识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为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有创新性的思路和理论。随着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也应更加丰富,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除了用讲授法给学生讲解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还可适当使用问题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6]。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的融合案例,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多元的学习渠道中获取丰富的学科知识。总之,教师要通过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从而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质量。

(二)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化,展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7]。一是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对跨学科知识内容进行补充,为学生呈现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与多学科知识;此外,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知识进行呈现,增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8]。二是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跨学科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了解,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增强学习效果。三是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布置。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沉浸在教学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相关保障机制

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离不开完善的软硬件设施的保障。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条件相对完善,但关于信息化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软件设施”仍不够完善。学校只有提供相关保障机制,才能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是要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制订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二是要注重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督促教师丰富跨学科知识储备,培养教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能力,鼓励教师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

四、跨学科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编程加工,构建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了解计算机编程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掌握用高级语言编程工具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数学“用Excel画出y=sin(x)的图像”的知识,因为学生在数学课中已掌握画三角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利用此方法和步骤推导出用计算机绘制三角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流程。这样引入课题更加自然,说明问题更加清楚,同时还能简化算法,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照数学的方法,在Excel中采用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再利用Excel的图表向导根据已有单元格的数据绘制图像。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将信息技术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整合,从而完成信息编程加工的学习任务,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文本信息结构化,直观展现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语文知识,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文本信息的结构化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通过文本信息结构化处理,能帮助学生构建可视化的知识体系,切实增强知识之间的关联。表现文本信息结构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结构图、表格、流程图等,都具有很明显的直观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有极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课文《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以林黛玉进入贾府为核心事件,结合其一天的行踪,对贾府的主要人物、环境进行介绍。教师可以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结构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及贾府人物的关系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理清人物关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以形象化的方式对文本信息进行结构化构建,能让信息更加明了。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学习将文本信息进行结构化的方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应用中要注意选择信息内容丰富、较为复杂且趣味性较高的文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解读、分析与建立结构,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文本信息进行结构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学到知识与方法。

(三)制作主题网站,倡导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化学知识,拉近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需要理解网页、主页、网站等概念及其关系,还要学会网站规划设计、制作、管理等知识,这就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实践体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制作主题网站呢?信息技术教材多以机器人为主题,要求学生据此制作网站,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过机器人制造,在生活中对机器人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因此这样的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不大,学生往往不知如何制作相关网站。对此,教师可以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比如学生较为熟悉环境污染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学科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知识,要求学生制作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主题网站。当前社会上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很多,如全球变暖、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做好资料调查与整理工作,针对常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探索污染源、危害及防治手段,从而制作网站,丰富网站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站的制作方法,还能了解环境问题,掌握相应的环境保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这样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也得以丰富。

【参考文献】

[1]程巧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例谈跨学科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6):54-56.

[2]苏堪宇.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02):76-78.

[3]陈宏宇.例析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02):2.

[4]孙继清.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4):89-90.

[5]张群星.“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多元教学模式[J].名师在线,2021(24):77-78.

[6]谢婷婷.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08):71-72.

[7]史学锐.悬念创设:来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改经验[J].基础教育论坛,2022(12):105-106.

[8]贾瑞庆.大数据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07):105-10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