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辩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施乌查【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审辩式教学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文章首先进行了审辩式教学的概述,随之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最后分析了审辩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辩式教学;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施乌查(1980—),女,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审辩式教学模式被引入初中生物学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生物实验,获取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发现、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调动了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幅促进了学生生物素养的发展。
一、审辩式教学的概述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真伪的思维方式。审辩式思维并不是单纯简单地下定论,而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范式的更改以及思维的转换,是一个不断推演的思维过程。
在生物学发展的过程中,审辩式思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当前所提出的生物学理论观点的基础之上,大胆提出质疑和挑战,才能够促进生物理论的发展。因此,在当前的生物研究中,审辩式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辩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审辩式教学,能够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突显出来,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之上,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在应用审辩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分析和观察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采取分层教学。
采用差异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学,逐渐地走近生物这一门学科,找寻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相关建议
在初中的各门学科中,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的教学在针对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因此,这也限制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深入理解,难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影响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对于生物学科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确保生物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在把握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已经产生了较好的改革效果,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对此,笔者就针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只有在把握现存问题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科学地应用审辩式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积极地思考,进行对问题的探究,最终将生物这门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体现出来。
1.教师未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效果往往并不理想。通常情况下,要想顺利开展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实验准备,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有序开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生物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实验教学所具有的价值,实验准备也不够充分,难以维持课堂秩序,这会极大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来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生对生物实验重视不足
相较于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来说,学生对于生物这门课程不够重视。而生物这门学科与化学和物理学科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通过实验论证理论。因此,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因此望而却步,学而不精。对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配备足够的实验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并通过实验操作不断地提升实践能力,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对生物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知。
3.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较为浅显
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刚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时,也会对其产生强烈的热情和兴趣,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对于各类实验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探索和动手实践欲望。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仅仅停留在认知表层,而难以深入本质,无法实现对生物原理的深入学习和掌握。因此,这就使得学生在面对趣味性较高的实验活动时会带有较高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而一些不具备较高趣味性,且实验变化也比较细微的实验,就较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
4.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
由于生物这门学科所涉及的部分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对于这部分抽象、较难理解的内容,也会缺少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较为具象和直观。因此面对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克隆技术、染色体、DNA、基因等,学生就难以直观、快速地进行认识和把握。而且,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也会使得学生在面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时,难以通过思考来深化认知。以上因素会导致大部分学生在面对抽象的生物概念时,逐渐丧失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教师未转变生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口头讲授为主,教师通常是通过口头讲授等形式向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内容以及理论的教学。因此,这也就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掌握实验中的重点内容,而一般只是采取刷题、死记硬背等方式,机械式地记忆实验的步骤、原理和结果。因此,在这种生硬的教学模式之下,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厌烦的心理。
三、审辩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通常来说,学生要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具体的生物理论知识,因此生物教学的效果会受到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直接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初中生物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之下,引入审辩式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出来,为学生打造一个审辩式思维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教学氛围下,更加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构建自主学习平台,采取分组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以及动脑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深化所学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比如,在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的蒸腾失水实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
之后,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足够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运用实验器材,自主操作实验。
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以后,教师可要求各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代表,分析和阐述本组所开展的实验情况和结果。学生们不仅大都完成了课本中的植物蒸腾作用失水实验,而且提出了新的问题:“不同植物的蒸腾作用失水量一样吗?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分布情况如何?”
由此可见,引入审辩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操作,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能够让学生在思中辩,在积极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审辩式课堂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基于问题情境对所学知识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最终在实验中找到相应的证据,获得思维能力和实验水平的提升。
(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和主动思考
审辩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不足,转变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针对生物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质疑,并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自身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运用审辩式教学法时,须根据教学内容和主题设定层次化的教学问题,以问题为主导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大胆提出疑问。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分层教学,这样能够鼓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同时锻炼学优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够通过自行思考和探究来掌握知识。
如在进行生物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层层设问:细胞核储存着遗传物质,细胞核发现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的成分是什么?其中什么起遗传作用?转基因生物的出现说明什么?什么是基因?教师可借一系列问题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加深学生对抽象生物知识的理解,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初中生物学科时,可引入审辩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地提出质疑,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旺旺.实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学周刊,2021(35):45-46.
[2]葛淑.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试题与研究,2021(32):131-132.
[3]王亚荣.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41-42.
[4]郭越.培养审辩式思维,提高学习效率[J].文理导航(上旬),2021(03):86-87.
[5]王俊行.在极限概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辨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