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单元项目式学习设计和推进
作者: 陈静【摘要】项目式学习关注生动情境下的真实任务,为学生知识信息的整合、能力的重构提供了条件,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重要学习方式。要开展语文项目式学习,教师就要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导向下,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科特质设计项目主题、目标,有序推进教学活动,活动过程要凸显项目元素,活动结束后要构建多维评价体系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项目式学习;单元;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厦门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语高年级项目式学习的研究”(课题编号:2110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静(1995—),女,福建省厦门市五缘第二实验学校。
项目式学习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重要学习方式。要在语文课程中实施项目式学习,教师需要充分把握语文教材按照单元来编排的结构,立足班级的基础学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紧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理念和语文教学目标,以单元中的核心知识为抓手,进行单元整合、资源重组、任务设置、活动构建和积极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
一、巧设项目主题
教师要在明确教材的编排特色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式学习的具体理念以及班级的具体学情,对教材的单元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设计相关的项目主题,使之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第一,设计项目主题要符合生活逻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师基于教材所转化、设定的项目主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身边资源形成联系,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生成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设计项目主题要符合学科要求,能促进学生成长。新课标所倡导的目标导向、素养导向和任务导向,积极为学生生命意识的成长服务。这意味着语文学科要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即让学生具备核心素养、必备知识信息、基本的语文技能。因此,项目主题不能脱离语文课程的学科要求,要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信息、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等多个角度来设定,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五单元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一要求。其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分别从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编者所设定的人文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而语文要素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从凸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视角来看,基于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将此单元“关注祖国美景奇观”和“按序表达”这两大核心要点融合到项目式学习的主题中,将学生的角色定位为“祖国山水代言人”,从而设置“我为祖国大好河山做宣传”的项目主题,让学生学会按序表达、有效表达,为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
二、确定项目目标
首先,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目标和教材课程目标来设定项目目标。第五单元的课程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第二,让学生积累、内化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第三,让学生了解游记的基本特点,感受游览顺序对于撰写游记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景物。新课标的学段要求的第二学段“表达和交流”中也设定了相关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一目标与教材课程目标中的“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景物”刚好契合。因此,教师可以设置按序表达的框架目标,在此框架下设置“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和“把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两个小目标,将其作为项目式学习明确的、基本的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紧扣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四个维度,综合设定本次项目式学习的整体性目标。
其次,教师可以从单元设置的内容入手来设定项目目标。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单元的选文既有着共同的指向,可以帮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明确思维方向,同时又有一定的差异,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渠道。这个单元中的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同属于写景类文章,按照不同的顺序展开描写,《海上日出》重在借助太阳的变化,展现日出的过程,《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通过地点的转换,展现了游览双龙洞的过程。这两篇课文从不同的维度,展现了按序表达的特质。教师可以据此设定本单元的项目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规划、搭建描写景物文章的结构,掌握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聚焦、重点描写某一处经典的景物,逻辑清晰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具体,写翔实。
最后,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定项目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学生现有基础与课程目标之间的距离,设置层层深入的目标,引导学生逐渐深入学习。
三、设计项目内容和流程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教师要基于语文课程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规划和组织教学流程。
第一,从教材内容出发,强化项目式学习内容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更不能直接等同于项目式学习内容。项目式学习需要注重生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全身心沉浸于课堂中,主动探究和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围绕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将教材的内容融合到生动的情境之中,构建本单元的内容体系。
这个单元由两篇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两篇习作例文《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组成。这四篇文章中,《海上日出》与《七月的天山》重点在于按景色变化的顺序描写,而《记金华的双龙洞》与《颐和园》则按游览地点的变化进行描写,主要表现出“按序表达”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围绕“我为祖国大好河山做宣传”的项目主题,创设一个互相分享交流美景的情境,在此情境下,根据新课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所设置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维度,设计以下项目内容。
1.基于单篇教学,把握课文内容,感知景物特点,初步了解写景类文本的结构特征和语言风格;
2.异质分类,分别将以景色变化为序的课文和以地点转换过程为序的课文进行整合,探寻作者表达的密码;
3.基于“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单元”等学习栏目,将课程内容从阅读鉴赏层面向表达交流层面延伸,让学生充分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美景。
第二,强化项目式学习流程的严谨性。教师要设计严谨的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先从生动的情境入手,将具体的问题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从而使学生有所收获,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推进单元项目式学习。
1.紧扣单元导语页,引出项目主题情境: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争做美景代言人。
2.引入问题:怎样才能为祖国和大自然的美景代言呢?
(1)着力引导学生赏析教材文本的特点,从教材中获得写作方法,积累描写景物的经验;
(2)紧扣单元中“初试身手”栏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实践操练,形成多维的项目成果,如游记、旅游攻略、宣传海报等;
(3)组织学生进行作品成果展览,彼此学习、深入交流、取长补短。
3.拓展课堂,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其他描写景色的文章,尝试用其他表达方式写一段导游词,将自己“代言人”的角色职责落实到位。
四、设计项目活动任务
具体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任务是项目式单元学习目标落地的保障。教师要紧扣教材资源,以教学问题驱动教学任务活动,从而保障学生有持续性的动力,不断将项目式学习向深处推进。学习的动力源自真正的思考,源自自发的困惑和疑点。教师需要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这个单元的选文主题鲜明,教师要能够明确地指向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借助选文所呈现出来的生动情境,通过驱动式问题,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设计教学任务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学的角度明确探究性任务。项目式学习的重要转变,就是将原本的灌输、讲授型课堂变为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维持学生对探究任务的浓厚兴趣,要充分考量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等,依照既定计划、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逐层递进的点拨、引领和启发。
比如,教师可以将按景物变化为描写线索和按地点变化为描写线索的文本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联系对比,从而完成活动任务—如何有序带领外国友人游览景点?如何完成路线规划、资料收集、语言输出?请与外国友人来一场实实在在的游览之旅,并将过程写成习作,在向友人描述景点时重点展现不同景点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活动任务,既融合了教材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内容,同时又将学生的思维推向广阔的生活、大自然,让学生走出课堂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五、建构多维项目评价体系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有的教师常常将教学关注点聚焦在新知讲授策略上,而对于课堂评价很少涉及。有的即便开展了课堂评价,也比较形式化,无法真正促进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提高。而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开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能力,同时还要关注课堂具体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要细化教学评价的标准,不断优化评价方式,尝试从不同角度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第一,教师要明确评价的标准。这是落实单元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步骤,更是积极推动学生现有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师需要以明确的单元目标为抓手,紧扣语文核心素养的维度,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比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可以紧扣学生“为祖国大好河山做宣传”的活动主题,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评价标准。
层次一:能够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语言表达清晰,介绍有条理,有较强的感染力;
层次二:能够借助资料丰富介绍内容,凸显景物特点,语言表达较为准确;
层次三:能展现景物的相关特点,但表达不够流畅,介绍的顺序不够清晰。
学生可以从以上三个评价标准中自我对照,发现自身存在的亮点,同时又能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
第二,教师要兼顾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具体细致的评价标准所对应的应该是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与活动相关的其他人。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从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展开评价。比如本次项目式学习中,外国友人作为受众群体,他们的评价就很重要。只有从不同的维度、借助不同的群体展开评价,才能真正在评价中总结经验、梳理得失,更好地推动综合能力的发展。
结语
新课标强调真实的语文情境、整合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在新课标引领下的项目式学习要践行新课标理念,积极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找准项目式学习与新课标理念的内在结合点,巧妙设计项目主题、合理设置项目目标、严谨安排项目内容和流程、灵活设计项目任务活动、多元开展项目评价,从而有效开展项目式学习,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钱建峰.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探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07):38-39.
[2]陶丽丽.统编版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优化[J].教育界,2022(0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