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的入学准备工作

作者: 方昭

【摘要】每年小学开学总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或者适应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家长和学校的关注,为解决问题他们还采用了多种办法,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针对幼小衔接存在的教育分离、衔接薄弱、衔接政策不健全等问题,本研究从国家制定政策、学校开展活动、家长做好开学前准备工作这三个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案,力求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入学准备;小学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1年度一般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民办幼儿园去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21JK0087),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幼小衔接阶段小学课程教学的策略研究”(批准号:20JG06JC)。

作者简介:方昭(1991—),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对小学乃至后续阶段的教育能产生积极而持续的影响,幼小衔接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但是在幼小衔接时所产生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这些年来特别重视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幼小衔接不畅等问题容易引起家长焦虑,从而产生教育矛盾。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幼小衔接工作。但部分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认识不清,没有达成共识,在幼儿园和小学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学生面对环境的变化不能轻松接受。这个时期如果能够开展科学有效的衔接工作,就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入学适应情况。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如果衔接不畅,不仅会影响学生在小学的成绩,而且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学习产生影响。反之,如果让学生参加幼小衔接的相关辅导,就能让他们做好上学的准备,促进其未来的社会化发展。弗莱切通过研究证明,接受幼小衔接辅导的儿童,很快就能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等。雷米证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会在很长时间受到幼小衔接的影响。因此各方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时期,从而提升学生的适应力和缓解学生的压力。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幼小衔接,但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幼儿园阶段,如幼儿园会按照小学的课程安排进行教学调整,模仿小学的活动,并积极进行有关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部分家长还在汉语拼音和数学方面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但是这些依旧远远不够,衔接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研究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在刚进入小学时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在这一阶段,学生无法适应变化,跟不上小学的节奏,会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应,如易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不佳、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生理问题,心理上也可能出现焦虑等入学适应障碍。所以,本研究从国家政策扶持、小学衔接工作开展、家庭入学前期准备工作方面着手,力争找到更多的对策解决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国家可制定专门的幼小衔接政策,为幼小衔接提供有力的保障

教育政策是影响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定政策能够更好地解决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相关的文件,并多次强调其重要性,监管越来越严格,要求学校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有效度过这一时期。2020年国家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重点对幼小衔接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未来幼小衔接的合作,也需要国家的重视及更多相关政策的扶持,以便学校能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解决目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通过法律政策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进行,我们也可以借鉴,比如,日本出台的新《教育基本法》将学前教育纳入其中,把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衔接作为主要内容;法国建立了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了幼儿园和小学的联系。

二、学校从管理方面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有效衔接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学生在进入小学后,要快速从幼儿园的生活脱离,开始适应小学生活,学习方式从游戏转变为知识学习。这些转变对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为了快速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不适应,促使其积极投入小学生活,学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完成过渡。学校可以在开学初开展系统的、常规化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比如,学校可以在开学第一周举行入学仪式,举行严肃隆重的入学仪式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学生能在仪式中建立起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学校可以开展认识学校的专题讲座,为新生介绍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情况,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和体验各种教学设备。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促使家庭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1.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并增进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

虽然学校有组织教师参加幼小衔接的培训,但大部分培训都是理论层面的,缺乏针对性,所以制约幼小衔接的主要原因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教师之间的协调合作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在幼小衔接的培训方面,学校应该侧重于学生心理、教学方式等培训,并且可以让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定期进行交流研讨,针对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欧美国家在幼小衔接方面普遍将幼儿园与小学设置在一起,从而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在斯洛文尼亚,地区行政机构每年组织一次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集体会议,让他们一起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对0—8岁儿童的教育类理论。这些国家的措施很好地为促进我国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合作提供了借鉴。

2.学校要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

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教师和学校,还需要家庭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入学准备。虽然学校在学生入学准备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家庭,家长所秉持的入学准备观念对学生入学准备水平影响重大[1]。家长作为监护人,需要多听教师的意见,积极配合教师,努力与教师一起解决学生入学时面临的困难。学校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时,一定要与家长密切沟通,将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根据家长的需求开展主题交流会、讲座、经验交流会、亲子互动体验活动等,对家长进行分层指导。另外,学校也可以邀请专家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帮助学生适应这一次转变。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学校要给家长专业的小学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指导,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为家长准备相应的衔接计划,使家长能够与学校统一步调,共同为学生入学努力。学校可以建立家委会,将家校联系工作落到实处,变“请进来”为“走出去”,敞开校门欢迎家长多角度、深层次地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和助力。

(三)教师应科学开展教学,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跟小学的教学方式差异大,幼儿园关注保教并重,而小学则以知识教学为主。在幼儿园,学生主要以游戏方式学习,但是上了小学一年级需要学习多门学科,而且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比较满,除去休息时间基本都在教室里学习。在小学阶段,教师授课内容相比幼儿园来说多了很多,所以部分学生学得很吃力,难以理解,跟不上进度。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初期放慢讲课速度,并且针对学生在幼儿园的情况,适当减少课堂的教学环节,增加活动和游戏环节,将课程教学与游戏结合,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丰富且多样的课堂形式,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观察、小组合作、演讲、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如果还有学生适应不了小学授课状况,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习。

2.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有明显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需要教师的关心来缓解压力。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情绪,注意学生的身体情况。同时教师在平时也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

三、家庭需做好学生的开学准备工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学观

家长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家长在思想上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才能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不同,部分家长过分焦虑,更重视知识的储备而不是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这种违背了学生教育自然规律的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工作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为了学生能更快适应学校生活,得到全面的发展,家长需要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一)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许多家长在家会帮学生代办大小事,在幼儿园,教师也无微不至地照顾幼儿,但是在小学,学生需要自己安排喝水、如厕等活动。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学习、生活,这就需要家长在学生上小学前提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让学生自己设置闹钟起床、吃饭、整理书包等。如果学生缺乏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生活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家长需要督促学生慢慢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二)家长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

家长要让学生喜欢上小学,消除学生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家长不要用教师及上学等威胁学生,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反感,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小学。家长可以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尽可能讲一些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愉快的事情,跟学生一起探讨即将要进入小学的心情,解答学生对小学的疑惑,有意识地告诉学生上小学的乐趣。再者,家长可以给学生准备上学清单,购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让学生参与挑选。对于初入小学的学生而言,家长情感的安抚是十分重要的。

(三)家长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跟学生一起参加一些探索类活动,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学会倾听,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钻研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在家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接触书籍,比如制订阅读计划,每天跟学生一起分享看书的心得,锻炼学生的专注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或者,家长可以创设学习环境,不要一回家就看电视、看手机,可以订阅书籍或杂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头学习,让学生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准备工作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是幼小衔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各方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目前,小学入学准备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各方多方面协作,未来笔者还将继续寻找合适的幼小衔接策略,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夏小英,温剑青.家长参与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9(05):62-7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