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游戏,灵动教学
作者: 郭长江【摘要】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使数学教学呈现蓬勃的活力,也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的过程中收获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素养与能力。文章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从原因、意义以及策略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进行探讨,旨在借助趣味游戏构建趣味、灵动的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游戏;原因;意义;策略
作者简介:郭长江(1978—),男,福建省泉州市新隅小学。
游戏教学法是指教师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与组织学生参与游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游戏教学法中,游戏只是一种教学的载体、手段、途径,教学才是根本的目的。也就是说,游戏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1]。经过实践与探究,游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恰当运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求知。具体到小学数学的教与学中,游戏教学法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游戏的运用进行探索与分析,希望能推动更多小学数学教师的反思与共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更好地组织与开展,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进步与提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有所成长。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的原因
(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喜欢参与趣味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他们不喜欢单一死板的事物,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不喜欢单调枯燥的学习,喜欢参与各种各样的有趣活动。也正因如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趣味游戏格外热衷。在日常,笔者总是能看到学生成群结队、乐此不疲地参与种种趣味游戏的身影。可以说,学生喜欢参与趣味游戏这一实际特点使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融入趣味游戏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数学知识比较简单,适宜融入趣味
游戏
小学数学中涉及的知识是数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浅显易懂,并不复杂。也正因如此,小学数学教学适宜融入多样化的趣味游戏。可以说,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实际特点,决定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巧妙依托不同的趣味游戏组织具体的数学教学。
(三)教育教学提倡多元化,鼓励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当前新课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其提倡教师不能固守以往的教学思路,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教师应当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进行教学的创新。可以说,如今的教育教学提倡手段、方法、途径的多元化。教育教学的新发展趋势鼓励教师进行大胆的创新,并能进行灵活的实践运用。
在众多的教育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法一经提出便引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并且备受学生的青睐。这一教学背景,也表明小学数学教师结合所教的实际内容,尝试融入趣味游戏的可行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地坚持认真聆听教师的教学。如果课堂的学习氛围比较沉闷,更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推动学生高效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趣味游戏的巧妙融入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2]。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节数学知识时,笔者提出“6分钟完成50道题”的要求,以此为学生创设紧张的比赛游戏氛围,看谁用时最短,并且正确率最高。整个比赛游戏中,学生都铆足劲头,仔细审题。学生认真回忆学过的知识,努力解答每一道题目,没有一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没有一个学生中途放弃。如此一来,整个数学课堂的氛围空前活跃,学生在高效率的比赛游戏过程中对“10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节数学知识进行认真梳理与运用。笔者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有效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二)灵活突破数学教学重难点,加深学生数学认知理解
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浅显易懂,但是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自身并未建立起足够直观、全面的数学认知及理解体系。因此,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学生学习与掌握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学生难以突破的重难点知识时,不妨尝试转换思路,以一种灵活而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跨越思维与认知上的障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3]。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数学知识时,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这两者的概念,纵使笔者反复强调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分,效果仍不太好。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笔者便改变原有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开展一次趣味的动手操作游戏。具体游戏规则为:学生利用一张纸与安全小剪刀,裁剪出一个长方形,然后将该长方形对折,随后再打开,观察长方形中间是否有一条明显的印痕。学生在认真观察之后,会发现对折后的长方形中间确实存在一条明显的痕迹。以此为基础,笔者以长方形及其中间明显的对称轴为依据,告知学生,整个长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中间的那条线就是对称轴。此时,有部分学生还不明白,笔者便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还鼓励掌握这一知识点的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其他学生讲一讲。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开口表达,如此,学生能在游戏氛围中更好地区分与辨别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笔者运用动手操作的趣味游戏,使得原本的教学重难点得以巧妙突破,并使得学生的印象与认知更加深刻,充分凸显趣味游戏巧妙融入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的策略
(一)在课堂导入时融入趣味游戏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高效,则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开始课堂的学习[4]。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中巧妙融入趣味游戏,以此在活跃数学课堂氛围的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从而为学生接下来在整堂课的认真学习、高效学习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认识负数”这一节数学知识时,笔者不急着向学生讲解具体的负数相关的数学内容,而是以趣味游戏的形式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带有“-”这一符号的情况描述出来,内容不限,多多益善。这一小小的游戏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认真地回想生活,积极思考,踊跃表达。不一会儿,种种有关生活中带有“-”这一符号的例子便被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有的学生说:“电梯里的楼层上带有‘-’,有‘-1F’‘-2F’,甚至还会有‘-3F’‘-4F’。”有的学生说:“天气预报上带有‘-’,有的地方是‘-15℃’,有的地方是‘-20℃’。”有的学生说:“妈妈的记账本上带有‘-’,‘-200元’‘-500元’。”在学生积极举例的过程中,数学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如此,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不是单纯地听笔者讲。以此为基础,笔者再顺势讲解负数的具体知识显然更为有效。
(二)在新知讲解时融入趣味游戏
新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当高度关注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与质量。但新知识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由教师一人讲,而是可以融入趣味多样的游戏,以此活跃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大大降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新知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从这一层意义来说,教师在新知讲解时巧妙融入趣味游戏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节数学知识时,笔者创设“谁先走”的游戏情境,带领学生做抛掷硬币的趣味游戏,并引导学生将每次抛掷硬币所呈现的结果记录、整理。这一游戏非常有趣,很容易便能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最终学生发现,随着抛掷硬币的次数越来越多,硬币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概率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此一来,笔者在数学课堂上融入数学趣味游戏,学生便能更深入领悟“可能性”这一节数学知识的重点所在,而这显然要比笔者一味地讲解更为有效。
(三)在巩固练习时融入趣味游戏
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巩固练习中,学生将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有效认知,并形成完善的框架体系,由此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的学习自然也离不开巩固练习,教师应当意识到,单纯地布置题目让学生做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其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数学学习的不良情绪。但是如果学生一点练习都不做,又很难达到活用知识、巩固知识的预期目的。因此,教师不妨尝试在巩固练习时融入趣味游戏,将一道道练习题目融入趣味游戏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与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东西南北”这一节数学知识之后,笔者需要引导学生快速判断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但若笔者只是直接让学生练习大量的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学生的学习就会比较被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适当转换思路,改为引导学生开展有关东西南北方向快速辨别的趣味游戏。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口令游戏”,具体游戏口令为“向东点点头,向西招招手,向南跺跺脚,向北拍拍手”。具体游戏规则为,当笔者说出“东”的方向时,学生要用手指出东的方向,然后点点头,并且动作要准确快速;当教师说出“北”的方向时,学生要用手指出北的方向,然后拍拍手,以此类推。学生在积极参与这一趣味游戏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到有趣,而且能够在动脑思考、动手指出方向与做出相关动作时有效地复习东西南北的相关数学知识。如此,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又切实产生良好的数学复习效果,一举两得。
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趣味游戏的原因及其意义,也应当意识到趣味游戏的融入与运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必须服务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教师不能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这样的游戏是无益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也是不能促进与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更好地组织与发展的[6]。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当注意趣味游戏的运用必须注意频率与节奏,不宜过度运用甚至滥用。否则,学生会失去对趣味游戏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导致趣味游戏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与作用。教师只有紧扣数学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趣味游戏,才能推动学生高效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助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晓芳.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教学的有效做法[J].学周刊,2020(31):129-130.
[2]谢楚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趣味游戏教学探究[J].神州,2018(23):1.
[3]韦福梅.趣味化课堂游戏,让小学数学教学更高效[J].小品文选刊:下,2020(01):1.
[4]周春兰.游戏与数学融合 趣味与思维共生:以网课期间小学数学游戏课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论坛,2020,3(05):85-88.
[5]张志超. 数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价值与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6]郑念伟.增强趣味,让小学数学课堂有滋有味[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