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的构建
作者: 刘玉忠【摘要】小学体育社团是小学校园生活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热爱之情。基于此,文章就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的构建展开分析,以期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社团比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3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玉忠(1972—),男,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向阳小学。
当前,教育领域更为注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强调以开展体育活动来强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使小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而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的构建,有助于让小学生获得体育锻炼,发展运动技能。
一、重视心理辅导,树立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首先要重视树立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而构建小学体育社团模式,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方式之一。小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其参与体育运动的信心。
在组织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注重和学生展开沟通以及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时在情绪和心理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运用“你真的很优秀,你可以变得更好”等鼓励性语言肯定学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信心,并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高水准完成不同学科作业任务的前提下,愉快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做到劳逸结合,帮助他们在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为综合能力的发展打下
基础。
例如,在开展小学体育篮球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由于篮球运动技能较为薄弱,并且存在胆怯的情绪,因而难以充分投入小学体育篮球社团活动中。对此,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使学生摆脱不自信的状态,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参与篮球社团活动的信心,通过参与活动掌握篮球运动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家长支持体育社团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家长包括学生自身均更为关注学习成绩的提升,而忽视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重要性,认为这只是一项娱乐活动,而不能够在社团活动中有所收获。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和学生均更专注于日常学习,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根本目标,而疏于锻炼身体。但殊不知若长久如此,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推动学生获得综合发展。
比如,在开展小学体育社团活动时,教师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让孩子参与体育社团活动,他们认为这种活动并无太大的参与必要性。而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这部分家长未能够深入了解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它能够为孩子带来的好处。
针对上述情况,在构建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务必要加大对体育社团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家长以及学生对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关注度和重视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了体育社团活动的重要性,才能从源头上促使学生提高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这样也更有利于达成小学体育社团模式建设的目标。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制作黑板报以及广播宣传等诸多途径,增强家长以及学生对体育社团活动的认识和了解,促使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活动中,提升其综合素质。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小学生在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后,发现自身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有超过80%的小学生发现在参加了体育社团活动后,自身的性格变得更为活泼开朗了。由此可见,参与小学体育社团活动是一件有益于学生的事情,因此十分有必要通过大力的宣传,使小学体育社团活动能够获得多方支持。
三、开展社团比赛,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
开展社团比赛,是提升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主动性的有效方式。通常而言,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社团任务,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其心志。若是有了社团比赛的竞争性和激励性,便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专业化体育培训的动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比赛的准备中,为取得好成绩而拼搏,并因此提高体育运动能力,在参与社团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体育竞技精神。
除此之外,要想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还可通过与高年级学生的对比来激励低年级学生努力奋进。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让其了解到高年级学生在社团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之后所收获的奖励与赞扬,能够对低年级学生产生明显的激励效用。在激励作用的影响之下,小学生在参与社团比赛时,也会更为主动与积极。
例如,在举办足球社团比赛时,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此前其他学生所获得的优秀成绩及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努力提高自身的足球运动水平,力争在参与足球社团比赛时,为本社团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通过强调社团比赛开展的好处和意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比赛,有利于学生在后续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和配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四、选拔学生代表,参与体育社团管理
在实施小学体育社团管理的过程中,为保障社团管理的质量,并且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选拔学生代表的方式来让学生参与到体育社团管理体系中。
若能够选拔出管理能力强且体育运动素质好的学生一同参与社团管理,则有利于发挥其模范榜样作用,一方面能够促使其他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社团中,另一方面有利于让学生代表了解和收集其他同学对于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及想法,再与社团教师加以沟通与探讨,并进行调整和改善,发挥该学生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促进小学体育社团活动能够高效开展,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具体而言,教师在开展日常的社团活动时,就可多多观察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表现,观察和分析具备社团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学生人选,最终挑选出合适的学生代表,让其参与体育社团管理。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投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拔出学生代表。两种方式最终的目的均在于保障小学体育社团管理效能,同时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及管理协调能力,使体育社团活动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五、科学筛选社团活动,提高社团活动稳定性
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因考虑不够充分,在选择社团活动项目时出现了错选的情况。而此种情况容易导致体育社团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若想有效应对这种情况,就要做到帮助学生正确筛选社团活动,并确保社团活动具备合理性和稳
定性。
对此,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制作相应的小手册,方便在招生过程中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在充分了解社团活动情况的基础上,与体育社团社长以双向选择的形式来加入体育社团。学生应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适宜自身的体育社团,而社长也可以充分结合手册内容,对学生展开基础测试。在学生以及社长二者均确认无误之后,学生才算是正式加入了体育社团。构建此种小学体育社团模式有利于为体育社团活动的顺利和稳定开展打好基础。
科学选择社团活动的方式不仅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哪种社团活动才最为适宜自身,也把选择权交到了社团手中,由双方确认学生是否真正适合参与该项运动。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更有动力,也不容易发生社团成员流失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社团活动的稳定性,构建良性循环的社团模式。
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发挥引领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引领、管理及组织等重要作用,若想使体育教师在体育社团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那么务必要重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其中,社团组织和管理能力技能的提升最为关键,一方面能够确保教师高效开展社团的组织工作和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活动。
当前,不少学校均设置了相关的专业培训课程,对师范类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专业化培训,以使他们在进入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就能够具备较高的社团活动组织能力,进而增强现阶段小学体育社团建设的师资力量,从而更好地保障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
在日常开展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务必要持续性地积累教学经验,实现专业技能的提升,确保自身所具备的技能以及素质能够始终满足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要求,进而不断提高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教师在小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小学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活力满满、高水准地开展。
七、优化评价模式,促进体育社团发展
教师可以在组织小学体育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所表现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加以评价。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推动小学体育社团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优化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效果。
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科学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在参与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到自身在体育运动技能、活动参与态度以及其他方面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在自身的努力及教师的指点下进行改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开展良好的体育社团活动以及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将优化评价模式作为促进体育社团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与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旭东,郎文强,贾兆强.小学篮球社团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影响的研究:以石家庄市绿洲小学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10):147-148.
[2]杨子武,张娟,朱赔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教学相结合的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0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