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作者: 褚明月

【摘要】新课改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维探究数学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从学生、教师和家校合作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作者简介:褚明月(1975—),女,江苏省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法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数学知识学习存在抗拒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落实新型教学理念,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缓慢。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开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低,思维认知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倘若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就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学习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发掘数学知识背后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例如,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又可以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完成探究。学生在此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知,拓宽自身知识视野[1]。

(二)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需求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其学习心态有关。通常来讲,自主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找到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以及当前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群体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内容[2]。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倘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那么教师不仅可以按照教学大纲为学生规划基础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当前数学习题进行深度剖析,带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进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

二、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

1.缺少自主学习动机

通过分析课堂教学活动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抗拒心理。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认知处于发展阶段,而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会慢慢产生畏难心理。可以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动机不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这种方法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数学概念,而没有从内心真正理解数学知识[4]。

2.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例如,有部分学生仅仅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且很多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学生询问前一天相关的数学知识时,也仅有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此外,即使有些学生能够熟练记忆数学概念,但当他们接触到数学变式时却又无从下手,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只关注数学概念表象,而没有深入剖析数学概念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5]。

3.缺少自主学习的调控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进行调控,并根据教学阶段性成果反思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以便于后续学习方式的优化。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缺少反思的意识,也很少与教师进行沟通反馈。

(二)教师方面

1.缺少对自主学习理论的深入认知

部分教师缺乏对自主学习教育理论的系统认知。例如,有些教师在任教期间虽然接触过相关的理论,但却难以将其应用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些教师并没有深入探究自主学习理论,未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展教学,最终导致学生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展[6]。

2.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新型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没有正确认识新型教育理念的要求,不够重视新要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部分教师害怕新型教学活动会影响学生原有的学习成绩,而不敢去尝试,反而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7]。

(三)家校合力方面

要想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需要不断优化原有教学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原生家庭及个人经历的影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隔阂较大,而教师又难以与家长构建科学合理的沟通桥梁,最终导致教育理念难以得到家长的广泛认可与落实。

三、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学生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学生群体存在的学习问题,让每个优等生在课余时间带动一名后进生学习,以优补差。在这种学习模式之下,优等生能够为后进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不断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意识。

2.选择合适的数学自主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学生应当从多个角度观察自身学习状况,并积极寻求教师与同学的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部分学生理解能力较差,那么这部分学生就应该改变学习思路,将学习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上,而不是继续死记硬背数学概念。再如,部分学生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能够结合某一数学知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那么这部分学生应该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究各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寻求数学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讲,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保障。

此外,当学生遇到教学问题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于各类数学知识的理解,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都能够加深学习印象,学生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合理安排数学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生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固定一天,规划自主学习的任务。自主学习任务可以是学生学习中的短板内容,也可以是预习或复习课本中的某个课程。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时间,在某一规定时间段内完成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倘若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那么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如果部分学生没有完成任务,那么教师则应引导这些学生仔细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对于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学生需要采取限时的方法严格控制自己的完成时间。

(二)教师方面

1.优化原有教学理念

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教学问题并与其他小组交换进行作答,再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以图形的变换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成两个学习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哪些形状的结构最为稳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纸片、胶水、木棍及剪刀等工具自己设计多边形,并对其进行物理碰撞测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感悟新知。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对其进行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

2.落实优质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应当从预习和复习这两个环节优化学生原有的学习策略。在预习环节中,教师首先需要分析学生群体的实际学情,对于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学习、理解知识,利用互联网平台搜寻辅助教学资源,以此来拓宽自身的学习渠道。对于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教师则可为其提供预习的题目,引导他们在预习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促使学生养成边看书边记笔记的好习惯。最后教师应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于自身难以理解的问题要及时做好标记,并在后续教学中重点学习该内容。在复习环节中,教师应当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生根据时间节点划分进行复习。对于新知识的复习,学生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对于旧知识的复习,学生则需要重点分析这些知识在各种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探究当前教学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采取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观察自身存在的不足,积极学习其他学生的优点。此外,教师还需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结合自身思维进行探究,而不是一味地遵循教师提供的各种解题策略。

由于小学生自尊心较强,因而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完成各项教学活动。例如,部分学生自身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问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有效达到教师预定的目标,此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肢体语言,对于学习进步的学生,教师应当竖起大拇指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例如,学生每周需要书写学习心得,从自身学习方法,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心得及时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向。

(三)家校合作方面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形成教育合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此目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借助家长会或亲子活动等,将数学新型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传授给家长,优化家长的思维认知,引导他们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利用新型教育理念教育学生。

此外,数学教师在习题设计时应提高关于亲子合作类型习题的占比。以数据统计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购买并种植菌种,由家长在白天观察菌种的生长高度,学生则需要在夜晚记录相关数据,并与家长所得的数据进行比对,再绘制折线统计图,将生长数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以及光照调节的方式改变菌种的生长速度。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为此,教师不仅需要优化原有教学策略,利用新型教学理念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还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发现自身存在的学习问题,以及时调整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与教师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协作力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灵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93-294.

[2]王引环.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9-20.

[3]李培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74-275.

[4]卓越.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1):226-228.

[5]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7):79-81.

[6]梅振荣.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新通信,2020,22(10):169.

[7]吴慧燕.微课环境下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50-51,6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