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研究
作者: 潘东平【摘要】地方特色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倘若高中美术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还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社团活动作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倘若教师能够在结合地方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发掘美术元素,就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地方特色资源;高中美术;社团活动
作者简介:潘东平(1968—),男,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滨中学。
从实际教学角度来看,当前我国部分高中没有充分发掘地方特色资源,并且在美术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依旧以传统教学理念为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度较低。倘若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拉近学生和课本知识之间的距离,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一、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对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多元化人才
艺术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但从当今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状况来看,部分学校美术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在美术技巧方面的提高,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高中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要想进一步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高质量且具有吸引力的教学资源,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开展教学。地方特色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指当地长久流传的民间工艺品资源[1]。
在教育理念不断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操作便捷、和学科关系密切的教学资源是提高高中美术教学质量、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资源。高中的社团活动具有多元性,倘若教师能够结合地方特色美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实践领略人文历史,并通过这些资源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人们的心路历程,就能在潜移默化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学习知识[2]。
(二)传承家乡文明,培养民族精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多地都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有关部门没有有效落实保护措施,导致一些地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被人为破坏,或者没有及时维护而导致各类资源的流失。如今的高中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日常大多只是利用手机以及电脑观看娱乐视频,很少主动通过网络了解地方的地理风貌以及人文历史,长此以往并不利于高中生坚定文化自信。当他们遇到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冲击时,思维认知可能会受到影响[3]。
因此,对上述现象,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大力发掘地方特色资源,引导高中生在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更好地发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教师也要通过地方特色资源与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使其坚定文化自信,进而传承民族精神[4]。
(三)完善教学体系,形成办学特色
随着我国高中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当前教材内容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也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的特色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凸显。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高中存在特色教学资源较少的现象,某些地区只有中小学开设过类似的地方特色资源手工课。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高中美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5]。
以我国某市的一所高中为例,该校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点放到地方特色资源上,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注意力。学校所在的城市为海滨城市,既有森林公园,又有大型码头,地方特色资源数不胜数。因此该校后期还建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绘画室和艺术作品陈列馆,以此为学生开展美术社团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课程实施
一名优秀的高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专业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授课,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服务。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即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创作技巧,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发掘美术元素并将其应用到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首先应具备发掘美术元素的能力。教师将地方特色资源与高中美术教学相融合,可以有效拓宽教学视野,并在未来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6]。
二、地方特色资源利用在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内容挖掘不深
从我国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程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浅,而且大部分美术教师没有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和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教学。新课改教学理念要求学校为学生构建多样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但大部分高中的美术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也缺少各类美术教学特色资源,导致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选择面较窄。此外,部分高中即便拥有地方特色资源,但这些资源与当前高中美术教材内容脱节,教师也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行授课,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实践的方式开拓创新。总的来讲,倘若高中美术教师仅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地方特色资源,则不利于高中美术教学的发展[7]。
(二)社团活动模式单一
美术社团是以学校为辅、学生为主的一种组织,其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向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绘画技能,这便使得高中美术课堂发掘的学习资源较为有限,美术社团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高中即便会为学生开设有地方特色资源的美术教学课程,这些课程也极少会为学生展示有地方特色资源的美术作品。倘若教师没有将美术社团活动与地方特色资源结合,就难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感受生活的方式发掘美术元素[8]。
(三)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少部分知名高中一直以来都将艺术社团活动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强调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需要齐头并进。但大部分高中在艺术社团的建设当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大多数高中美术社团的门槛较低,社团中的学生流动性较大,而且部分美术社团干部的素质有待提升,他们在开展社团活动以及开发美术资源方面可能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高考的影响,高中美术教学时间可能会被压缩,也可能导致美术社团活动时间受到限制。总的来讲,要想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和美术社团活动科学合理开展,就需要教师以及学生共同优化管理制度,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以更加完善的方式不断发挥美术社团自身的优势[9]。
三、地方特色资源与美术社团活动整合的途径
分析
(一)联系地方历史,开展社团活动
教师需要在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加入地方特色资源内容。例如,在“水晶雕刻”这一章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关于东海水晶发展史的内容,或者在“美丽沙雕和贝壳”这一章节中引导学生学习当地的海洋文化等。教师要在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加入地方历史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思维认知对其进行赏析[10]。
以制作石雕的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搜寻有关海州古城秦东门的雕像,该雕像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较为熟悉,但很多学生不了解其历史。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搜寻相关史料并寻找该雕像的出处,带动学生一起搜寻相关史料,学生会由此热情高涨,从而极大地增强学习自信心。此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凭借自身认知探讨古城历史,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作为未来开展美术活动的素材之一。
(二)专家艺人齐上阵,资源共同开发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协作。这就需要学校定期邀请外校优秀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与本校美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为本校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他们参与社会专题教育讲座等多元化活动。以我国某市高中为例,该校聘请了一位当地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她带来了当地民间数十件手工艺品并一一进行讲解。学术交流完毕后,该校引导美术社团的学生直接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重点观摩民间手工艺品展区,让学生与教师体会美术的魅力。以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汉代石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汉代石像的雕刻技艺以及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对连云港艺术资源的兴趣,进而使学生深刻认识连云港历史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关于民间艺术家的专题活动,例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邀请民间艺术传承人开展主题讲座,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大量的精美手工艺品,同时学习当地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工艺品在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喜爱之情,还能培养学生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三)实地情景初体验,组织学生考察
实地考察也是美术社团活动形式之一,实地考察活动的开展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合理选址,发掘更多的地方特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高中美术社团活动“大海的礼物”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关于连云港贝雕的历史,学校也可组织师生寻找当地的民间工艺作坊,通过考察贝雕基地,学习贝雕的制作工艺以及发展历史,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完成贝雕的制作活动。为了进一步发挥高中美术社团活动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建立贝雕工作室,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贝雕的兴趣。
(四)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多种方法
研究性学习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并结合自身思维认知解决问题,以此理解与掌握美术知识。良好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其中,要求学生首先利用互联网平台以及书籍搜寻相关资源,再引导他们利用实验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则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尽可能地调动社团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水晶鉴宝”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中寻找实物水晶或者利用互联网平台搜寻水晶图片,让他们结合水晶的颜色、形态等多种特征制作精美的PPT。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分工合作,通过PPT介绍各个水晶的特征以及历史文化价值。学生还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实地考察,并与相关艺术工作者沟通鉴赏水晶的方法,以此增强对家乡水晶文化的热爱。
(五)创办校内名人馆,评价展示并行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关注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当今的教育理念,不能仅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学评价标准,还应重点观察学生在整个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理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创办校内名人馆。校内名人馆中需要陈列学生、教师的美术作品。学校美术教研组还需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对校本资源进行编排和完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育理念不断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为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以高中美术社团活动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学习方式,不断发掘地方特色资源中的美术元素,以此提升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关颖.高中美术社团活动融合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性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144-145.
[2]贺涛.民间文化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128-129.
[3]胡显强,冯从容,汪妍宏,等.民族贫困山区普通高中美术选修课程校本化区域推进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4):2-3.
[4]陆正启.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探讨[J].艺术教育,2018(17):145-146.
[5]周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40-141.
[6]刘龙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改进策略[J].艺术评鉴,2020(09):142-143.
[7]王海艳.基于地方特色开展高中版画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8):141-142.
[8]罗柏林,李毅宏.以信息技术推动高中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手段研究[J].大众文艺,2021(06):181-183.
[9]蔡思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美术教学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1(07):170-171.
[10]黄志炫.新时代美育课程的多面“触角”:福外高中文创工坊课程探索[J].文化产业,2021(36):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