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技能战略”的演进历程、发展特征及经验启示

作者: 许玉新 任锁平 王红伟

[摘要]英国在“技能战略”引导下,职业教育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分析发现,英国“技能战略”经历从“低技能”向“技能核心”转型、从“技能增长”向“学徒制”发展后,逐渐形成了“产教城”三位一体的联动发展格局,呈现出“合作伙伴”育人、产教交叉融合建强师资队伍、构建技能标准体系、“产教城”联动等特征。我国职业教育可以借鉴其经验,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巩固企业实战场地位,推动院校育人与产业需求相衔接,推进“产教城”协同,打通数字化“点—线—面”联动路径等。

[关键词]英国“技能战略”;职业教育;经验启示

[作者简介]许玉新(1984- ),男,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任锁平(1986- ),男,陕西商洛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王红伟(1985- ),女,河北沧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讲师。(北京  10087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YJC880104,项目主持人:王红伟)

[中图分类号]G71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24-0022-07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大国,在“技能战略”的引导下,职业教育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我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大国工匠和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牵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攻坚探索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正确处理产业、城市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耦合发展问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英国“技能战略”的演进历程、发展特征,借鉴其“产教城”耦合发展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英国“技能战略”的变迁历程

英国政府一直比较重视技能战略,将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原则,规定了政府、企业、职业学校等不同主体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责任,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英国要求不断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确保“技能战略”的实施。从历史变迁来看,英国的“技能战略”大约经历了从“低技能”转向“核心技能”、从“技能增长”转向“学徒制”、“产教城”一体发展三个阶段。

(一)从“低技能”向“技能核心”转型阶段(2003—2009年)

2003年发布的《21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对职业教育的不同主体进行了权责划分,以此来激发职业教育体系的活力。该战略强调职业院校需将行业对技能的需求置于核心位置,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技能标准和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真正满足市场需求。雇主也被政府赋予参与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以及推进改革实施的权利。依据技能问题的区域性特点,该战略提出要加强区域和地方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合作伙伴关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机制。2007年,为解决经济危机时期的就业问题,英国政府发布以《世界一流技能:英国实施理查德技能评论》白皮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政策,将“发展世界一流技能”作为核心目标,旨在整体提升英国人口的技能水平。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为了发展的技能:国家技能战略》白皮书,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两个确保”的具体目标,即确保技能的供给与需求匹配,确保能够帮助成人提升就业能力,进而提出新阶段的职业教育改革要以区域发展部署和地方政府为依托,对地区重点行业进行精准定位,集中预算资源,将其投入到能有效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提升的领域。

(二)从“技能增长”向“学徒制”发展阶段(2010—2015年)

2010年,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和技能短缺,英国政府发布《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技能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白皮书,清晰划定了政府、雇主和个人应承担的责任,继续强调企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充分调动企业雇主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积极性,提出要扩充大学技术学院,加强大学、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11~19岁的青少年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机会,确保技能人才培养满足行业需求。2015年,英国政府推出《英国学徒制:我们的2020年愿景》发展规划,以此作为职业教育领域新的战略引导,职业教育迈入高等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的全新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求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积极与地区重点行业展开联结和互动,使技术人才的培养适应相应地区的产业规划和发展需求,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产教城”三位一体联动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在特蕾莎·玛丽·梅(Theresa Mary May)执政时期,以《16岁后技能计划》继续教育政策战略为核心的政策陆续出台,明确企业应长期稳定地对职业教育领域进行投资,并将其纳入该计划;学生的成长路径分化更为明晰,拥有学术和技术双向选择;数字信息技术得以利用,学生可享受线上教育和生涯规划的资源福利;地方政府采取地区技能战略,提供更多的职业教育供给,并创建网络学院以满足雇主更高水平的技能要求。新时期,伦敦市政府建立了与地区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伦敦城市发展,促进该地区产业的转型升级。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担任首相期间,英国政府于2021年发布《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该战略的核心目标定位在构建雇主主导的技能培训体系,强调要通过立法途径确立雇主的主导地位,使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权责更加明晰。在师资力量方面,为保障职业技术教师队伍质量,有效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英国政府强调要继续扩大企业专家延续教学项目的范围和开发新的劳动力行业交流计划,以加强教师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交流,防止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脱节。在地方发展层面,部分地区将在雇主主导下开展当地技能改进试点工作,企业雇主将结合地区发展优势,通过与地区商会、大学开展合作来塑造地区特色技术技能,由教育部负责提供资金支持。

二、英国“技能战略”发展的新特征

2021年1月发布的《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体现了英国“技能战略”发展的新特征,从共担育人责任、建强师资队伍、构建技能标准体系以及多维主体互动等方面对今后英国技能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指导英国技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共担育人责任:职业教育主体权责明晰

政府、学校及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三大主体,学校是关键连接点,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为企业输送专业技术人员的摇篮。因此,厘清政府、学校和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责任,是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的保障,进而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范性、高效性以及实现有效问责的目的。《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对三大主体分别做出了权责划分。一是企业与学校要建立多元互动关系。从2021年起,英国所有职业学校应每个年度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对话,商榷彼此的战略目标以及做出风险预判,同时选取优秀典范。二是对职业类高校中新的技能战略提出管理改革措施,明确校长和董事会成员的引入与留任标准;完善现行任命指南,保证校领导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话语权;优化董事会人员组成,将代表性不强的群体增加到董事会成员队伍中,从而保证技能指导的公平性。三是政府要适当放权给教育大臣,“技能战略”要依托英国未来的发展,凸显学校和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地位。为此,“技能战略”拟强化教育大臣的权力,这适用于学校和企业均无法调控的区域性计划。同时,强调权力不可过度强化,只有在无法采取其他方式达成目标且没有其他化解办法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二)建强师资队伍:注重教师产教交叉融合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技能知识的传授者。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培养出卓越的技能型人才。2020年9月英国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大学教职员工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英国职业类高校教师队伍中有近50%的教师未再参与继续教育,有近83.3%的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而职业技能课程占职业教育总课程的72%,这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有些力不从心。基于此,教师教育在“技能战略”中被重点提出,并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政府监督教师职前培训。企业修订教师继续教育标准,开展的公共资助的教师培训要以企业制定的标准为基础,由英国教育标准局监督教师的职前培养,确保公共资金的使用效能达到企业制定的教师教育标准。二是依托产教融合培养教师。开展将企业专家请进课堂教学项目、劳动力行业交流互动计划等,把企业专家“请进来”在校内教学,搭建起教师教育机构与企业的双向交流平台,打造产教跨界合作的教师发展模式。三是加强教师教育质量问责制度。政府建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教师教育问责制度,将内部风险评估和外部质量评价有机结合,进而促进教师教学的质量提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从2021年4月起,英国对教师教育机构登记册进行了全面更新,提高了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只允许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机构存在。

(三)构建技能标准体系:对接产业需求强化技能标准

技能标准体系的建立要围绕国家发展及企业需求来设定,通过服务企业、满足国家发展需求进而实现技能战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英国“技能战略”为构建技能标准体系提出三个维度的变革提议。一是到2030年,建成由企业主导的国家标准体系的目标。该体系以全方位培养具备一定职业胜任力的人才为抓手,其中包括学徒制课程设置和资格审查等。同时,企业在制定标准时应以胜任某种职业技术能力为基础,具体包括“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行为规范”三部分。二是制定的标准要有可操作性,企业制度的标识体系要高效、易操作,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监督管理与质量评估的作用,更便于学校设计技术课程与开发教学资源。三是各区域开展当地技能改进试点工程,结合不同区域的学校和企业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技术技能培训,为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输送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为巩固企业领导地位,英国政府将采取法律手段予以保护,并支持教育部通过战略发展基金率先拨款6500万英镑给予支持。

(四)多维度主体互动:“产教城”三位一体联动

21世纪的技能:实现我们的潜能白皮书提出创立“行业技能委员会联盟”,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几大主体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2007年,英国政府发布《世界一流技能:英国实施理查德技能评论》白皮书,建立“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成为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强化政府与企业雇主的沟通、推动雇主参与职业教育框架制定是其主要职责。2010年发布《可持续增长技能战略:技能战略的未来发展方向》白皮书,鼓励构建地方技能合作伙伴关系和地方产教集群,试图在地方上形成职业教育的动态体系。2016年颁布的《16岁后技能计划》继续教育政策,明确提出在数字化、信息化的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市场为导向,利用数字信息系统搭建沟通桥梁,帮助学生获得实用技能,以满足雇主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随后,《16岁后技术教育改革——T水平行动方案》通过开设T-level课程,满足学生可转换性技能需求,为职业教育体系提供资源整合、多方合作的新契机。2021年发布的《就业技能: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白皮书通过搭建年度战略对话平台、扩大企业专家延续教学项目、开展当地技能改进计划等途径,联结三大主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产、城需求的动态契合。

三、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

“技能战略”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方面的明晰规定。我国近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技能战略规划,为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充分借鉴英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部署,尽早制定契合我国本土的技能发展规划,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政府治理层面:职业教育为发展赋能,推进产业迭代升级

从我国政府近年来所作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来看,政府作为区域的管理者和政策的制定者,如何作为、如何发挥关键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政府应主动学习国内外典型地区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