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需求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景琴玲 文聪
[摘要]文章基于陕西省720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农户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规模、对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职业教育培训作用的认知、对农村发展前景的预期、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和费用等都会影响农户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精准识别农民需求、响应农民培训意愿、提高农民主体认知、完善政策与资金投入体系方面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主体需求;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景琴玲(1981- ),女,陕西渭南人,昆明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文聪(1998- ),男,湖北仙桃人,昆明学院在读硕士。(云南 昆明 650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教育部文人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地区农业职业教育政府供给效率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项目编号:17XJC880002)和2020年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秦巴山区职业教育扶贫绩效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P0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8-0087-07
一、问题提出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受到区位条件、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乡村振兴战略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与契机。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乡村发展过程中“空心化”“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持续“离农”“非农化”,叠加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人才不足已经成为陕西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因此,促进职业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是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民的主体需求及参与意愿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区域、类型农户的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关于农户参与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培训组织特征和参训者的认知水平来深入分析;关于职业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路径,学者们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基于宏观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以既有文献梳理结果看,从微观主体需求视角定量分析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较为少见。基于此,本文采用二元回归模型,结合2019年、2020年陕西省农户调查问卷,从农户主体需求视角分析陕西省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期为提升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性统计
课题组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按照区域及经济差异原则,在陕西省108个县区中,选择20个县区的800户农户发放问卷,收回720份有效问卷,占全部问卷总数的90%。在被调查的720户农户中,女性占比48.3%,男性占比51.7%;在年龄分布方面,被调查农户主要集中在41~50岁年龄段,占比40.5%;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上学历农户占比达到76.5%;在农户分化方面,33.7%被调查者为纯农户,36.6%以务农为主,29.7%以务工为主;79.1%的被调查农户参加过1~2次的职业教育培训;3.9%的被调查农户是村干部或农业协会负责人;在家庭耕地面积方面,80.6%的农户家庭耕地面积在5亩以下;46.1%的农户家庭年均收入10000~30000元;60.1%被调查者对国家农业政策“不太了解”和“一般了解”;73%的被调查农户认为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有很大作用”和“有作用”;70.6%的被调查农户对农村发展前景持“较乐观”和“乐观”态度。
(二)研究设计
1.变量选择与赋值。一是因变量“y”。本文中因变量为农户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其在农户问卷调查中的具体问题设计为: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农户如果选择“不愿意参与培训”,则赋值为“0”,农户如果选择“愿意参与培训”,则赋值为“1”。二是自变量“x”。本文在前期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选择主体异质性特征、主体认知、培训期望特征及培训满意度这四类变量来考察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农户异质性指的是参加农村职业教育的农户之间在自身禀赋、资源拥有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该特征变量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分化、培训经历、是否为村干部或农业协会负责人、家庭耕地规模、家庭年均收入8个变量。农户主体认知是指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背后的社会规范信念的认知,该特征变量包括对农业农村政策的认知、对职业培训作用的认知和对农村发展前景的预期3个变量。培训期望特征变量包括培训组织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式、培训费用承担6个变量。培训满意度特征变量包括培训整体满意度和培训政策满意度2个变量。
2.模型构建。农户对职业教育培训参加意愿的调查中,有愿意和不愿意的二分选项,因变量是二元离散型变量,可以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设y为因变量,把制约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因素Xi分别记为Xi(i=1,2,3,…,n),假设农户愿意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概率为Pi,则Logistic回归模型一般公式如下:
(1)
式(1)中,Xij为因变量y的影响因素,F服从标准的Logistic分布,则利用Logistic累积分布函数建立如下模型:
(2)
在式(1)式和式(2)中,Pi为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概率;Xij(j=1,2,3,…,n)表示制约农户i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第j个自变量,n为自变量的个数;μ为随机干扰项,βo为常数,βi(i=1,2,3,…,n)为自变量回归系数,可以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法求得,反映自变量影响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方向及程度。
三、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的现状分析
(一)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特征
调查显示,65.1%的农户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在参加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户中,有54.6%的人参加过涉农政府部门和农广校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有20.4%的人参加过高校和科研院所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有13%的人参加过农业专业协会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有4.5%的人参加过企业组织的职业教育培训;参加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类型主要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9.3%)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4.7%)。在参加过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户中,培训形式为田间指导的占49.4%,课堂授课的占12.7%,参观实习的占9.6%;在培训时间上,1~2天的占13.4%,3~5天的占34.6%,6~10天的占25.3%;在培训经费支出上,42.1%的农户参加免费培训,40.9%的农户花费100~200元;在培训效果上,农户感觉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37.5%,感觉一般化的占48%,不十分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14.6%。
(二)陕西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期望与意愿情况
被调查农户中,希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达82.9%。即使收取费用,仍有23.2%的人愿意参加教育培训。大多数农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是为了增加收入(34.2%)和提高农业知识技能(31.2%);部分农户是为了获得补贴(14%)、获得证书、学历(10.5%)、获得发展机会(5.8%)。
被调查农户期望参加的培训内容或类型具有多样性特点,其中24.5%的人希望获得种养新技术,18.5%的人希望获得农产品市场知识,11.4%的人希望获得经营管理和法律相关知识,14.9%的人想要获得创业技能培训,13.9%的人希望获得互联网知识,12.3%的人希望获得农业机械知识;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是最受农户欢迎的培训方式,占49.4%,其次是课堂授课的培训方式占12.7%,最后是参观考察占9.6%,反映出陕西省大多数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直观培训方式;就培训时间而言,农闲季节举办职业教育培训最受农户欢迎,占36.6%,期望可以根据农业生产需要随季节安排职业教育培训占32.3%,期望可以随时举办的占31.1%,说明陕西省农户更期望培训时间的安排符合农业生产季节规律;在培训地点的选择上,31.9%的农民选择在本村培训,22.3%选择就近培训,选择城市、县城、乡镇的都在13%~16%,说明陕西省农民依然期望就近参与培训。
就培训组织主体而言,30.37%的被调查农户倾向于选择政府农业部门或者农技推广部门组织职业培训,24.1%和20.2%的农户认为应由地方职业院校和基层农业广播学校组织,12.9%的农户认为应由农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反映出陕西省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机构、职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等仍是农村职业培训的主力军。另外,农业协会与农业企业也逐渐成为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要组织主体。
四、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处理,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回归结果显示:-2Likelihood似然比值为381.025,Cox&Snell R2值为0.176,Nagelkerke R2值为0.307,且Sig.值为0.000,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模型总体拟合度较好。
逻辑回归结果显示,陕西省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主要制约因素可以归纳如下。
(一)主体异质性特征变量对其培训意愿的影响
从农户异质性特征来看,“年龄”对农民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0.353,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职业教育培训意愿产生负向影响,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参与培训的意愿减弱,说明年龄较大的农户受制于自身知识能力水平,接受新知识或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文化程度”对农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0.074,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职业教育培训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说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认识到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农业生产经验的作用,学习与接受能力更强,参加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也更强烈。“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0.352,在5%显著性水平下对职业教育培训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说明家庭人均耕地面积越大,越可能形成规模效应,农户更想获得现代化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其参与培训的意愿更强。
“性别”和“从事职业”与农户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呈负相关,但作用不显著。通过调查发现,陕西省女性农户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参加培训的意愿有时会高于男性。随着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因此从事职业情况对培训意愿影响不显著。“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与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呈正相关,但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家庭收入水平越高,参与培训的制约因素越小,越有可能参与职业教育培训。
(二)主体认知特征变量对其培训意愿的影响
从主体认知来看,农户对乡村及农业发展政策的认知对其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0.224,且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说明陕西省政府积极开展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户对农业与乡村发展政策及趋势有了更多了解,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培训提高现代化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期望更高;对职业教育培训作用的认知对农户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1.521,且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当农户认为职业教育培训能够在提高自身技能素质、增加农业收入方面起到明显作用时,其参加培训的意愿越强烈。“对农业农村前景的预期”对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影响程度为0.626,且达到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农户对农业农村越持有乐观态度,其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