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作者: 高阳 吴方同 孙士权

[摘 要]水工程经济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营运和管理的经济可行性,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意识。文章以长沙理工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分析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等,并探讨从落实“传帮带”及教学督导、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完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以培养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工程师。

[关键词]高校;水工程经济;教学改革;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8-0020-05

水工程经济课程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营运和管理的经济可行性,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外投资者不断增多,国内水工程建设项目迫切需要同国际接轨。同时,国内经济建设和发展对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的需求日益增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迫切需要增强学生工程技术经济意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就业途径。基于此背景,根据改革开放需要、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各类注册工程师考试需要和专业发展需要,水工程经济课程应运而生。

给水排水工程项目涉及国计民生,其成败除技术因素外,经济因素至关重要。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选取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工程经济》作为水工程经济课程教材。该教材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土建学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和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水工程经济课程共分10章,其内容包括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三大部分,主要阐述了水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评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和定额计价两种计价模式,工程量的计算,以及上述知识在水工程计价和消防工程计价等方面的应用。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99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招生;2008年和2011年分别获“市政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住建部高等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9位,B+行列第一位。自1999年专业成立以来,开设给排水技术经济课程,2007年正式将课程命名为“水工程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经济政策、给排水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目标、用人单位需求、课程教学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大纲的变化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新理论和新方法层出不穷,水工程经济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唯一一门与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其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改革,以为国家培养“有本领、有担当”的爱国、敬业型专业技术人才。

一、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于2021年4月23—24日在重庆市召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研讨会,深入研讨“一流课程”建设工作。研讨会由教指委主办、重庆大学承办,全国50余所高校近12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笔者基于此次课程教学研讨会,对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水工程经济是建立在工程学与经济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型学科。它虽然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相对于给水工程、排水工程、泵与泵站等专业核心课程而言,课程地位较低。教研室及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笔者对2021年在重庆市召开的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研讨会参会人员进行了统计分析,实际统计人数98人(男性57人,占58.2%;女性41人,占41.8%),其中青年教师人数51人,占比达52.0%。部分青年教师并非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出身,这部分青年教师并不具备水工程经济的学习经历,对水工程经济的课程教学只能现学现教。青年教师人数较多及其专业背景知识欠缺、教学经验不足,是水工程经济课程较为明显的教学现状之一。重庆交通大学的潘伟亮老师也指出,在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工程经验缺乏、“从校园到校园”、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

(二)教学安排不合理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在大三下学期开设水工程经济课程,重庆交通大学与广州大学等高校在大四上学期开设水工程经济课程。随着近年考研的人数不断增多,不少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都在进行考研复习。例如,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2021年本科考研录取率达到34%,2022年环境工程1801班和水文与水资源1801班的考研录取率高达64.5%和62.5%。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57万。在这样的考研大趋势下,学生更多关注专业核心课程或考研相关专业课程,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较低。而部分没有考研计划的学生,则面临着就业的问题。此外,水工程经济课程的课时安排不合理。水工程经济课程内容共分10章,包括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三大部分,教师很难在32个学时内将本课程的内容讲深讲透,而学生在缺乏经济学基础的前提下,也很难在32个学时内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因此,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课时安排较少,是水工程经济课程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三)课程内容不合理

水工程经济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它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营运和管理,主要阐述了水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评价方法。它涉及工程学和经济学理论,主要内容是在有限资金和水资源条件下,合理选用水工程技术,对多个工程技术可行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和决策,以确定最佳方案。本课程着重介绍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工程概算、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计算与编制方法,介绍水资源利用经济评价基础、原理,研究水工程建设项目在投资、营运、管理上的经济可行性。重庆大学的梁建军老师对水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工程经济课程系统性强,涵盖项目建设投资、财务评价与运营分析的全寿命周期,同时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包含工程经济学理论知识、决策分析理论、国民经济参数确定、设备更新理论、概预算编制、水价模型等。水工程经济课程理论知识较多,经济学基础理论讲述起来比较枯燥,而学生经济学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工程经济了解较少,因此学习的主动性普遍不强。此外,工程经济学基础占到课程教材一半的内容,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经济学概念、知识和理论,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经济学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四)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演示文稿为主,教学速度较快,学生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导致对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同时,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参与度和团队意识较差,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不足,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此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讲解为主,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相对较少,导致学生缺乏求知欲。重庆交通大学的潘伟亮老师也提出在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讲授、缺启发引导、教学方式多元化探索不够等问题。

(五)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主要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根据出勤和平时作业等情况评定。因水工程经济课程需要记忆的概念和理论较多,学生需要在期末考试前对大量知识进行记忆背诵。有较多学生反映知识点太多,需要背记的内容太多。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难以了解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情况。

二、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落实“传帮带”及教学督导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带头作用,使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学方法、练技能、修师德,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效推动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学院建立了教学观摩制度,每学期由教学办组织青年教师进行4~5次教学观摩。通过教学观摩课,青年教师向上课的老教师学习教学课件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授课技巧的运用。青年教师通过向老教师的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规范,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长沙理工大学建立了校级—院级教学督导制度,成立了教学督导组,邀请了一批有经验的校内老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督导,督、导结合,通过听课、评教等方式,关注青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关注青年教师在授课内容的解读上是否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正确,教学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等。通过教学督导的有效督促,帮助青年教师弥补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解决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

针对水工程经济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问题,重庆大学的张勤老师作为《水工程经济》教材的主编,建议根据专业的定位及专业就业情况考虑课程学时安排。根据水工程经济的课程内容,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议32学时,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建议32学时,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议48学时。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学分为2.0,课程总学时是32学时,包含水工程经济三部分的全部内容。结合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后续建议将教学内容修订为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建设项目概预算,去除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方面的内容,保持课程32学时不变。同时建议将水工程经济课程开设时间调整到大三上学期,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本专业大三上学期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及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中关于项目概预算的分析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受考研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也将有助于他们后续更好地学习专业核心课程。

(三)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专业规范、标准与评估文件对水工程经济课程的要求,结合用人单位“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等章节的编写”的人才需求目标,建议对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给排水工程项目涉及国计民生,其项目除技术因素外,经济因素至关重要。例如,在“水工程施工与项目管理”章节教学中,仅仅讲述工程造价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求学生掌握项目全过程的经济分析与评估的知识。同时,教研室应该紧跟国家经济政策变化,结合水工程内涵变化,强化水工程新知识的针对性。根据用人单位人才要求,结合注册设备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各类注册工程师考试要求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内容,调整课程教学和考核。例如,广州大学的赫俊国老师和赵美花老师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工程技术经济学绪论、给排水工程概预算、给排水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和工程案例与学科前沿知识。随着具有直接效益的传统水工程项目的减少、水环境等间接效益项目的增多,水工程经济课程应当进一步重视效益费用分析。因此,需要进一步结合专业培养大纲要求,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