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刘灵君 徐玲玉

[摘 要]文章分析了高校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债务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以T高校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T高校近三年来学校债务风险的变化,建立高等学校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帮助学校及时了解自身负债情况及债务风险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高校债务风险恶化。

[关键词]债务;层次分析;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0-0009-05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高等教育制度也需要深入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的趋势,令一些高等学校措手不及:一方面,教室、宿舍、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陈旧;另一方面,大力扩充教师队伍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政府投入的财政拨款增加幅度不大,以学费为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多年来基本没有变化,而高校取得捐赠不仅难度很大,关键是取得的金额并不多,对于高等学校资金的缺口来说就是杯水车薪。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高校不得不向银行借贷获得资金,以满足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实现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向银行贷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资金紧缺的问题,但一些高校对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证不够充分,对贷款金额的计算也不够准确,对贷款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容易使高校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大部分为私人办学,管理模式类似企业,建有类似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美)罗斯等人(2003)提出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债务取得的资金。(美)范霍恩等(2009)认为财务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无法到期偿还债务引发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来自财务杠杆的使用带来的利润变动风险。国外高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和政府拨款,高校基本无须从银行贷款,所以很少出现债务问题,因此国外的学者很少会研究高校自身债务风险问题。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对高校债务的问题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高校负债形成的原因。多数国内学者认为,扩招是高校负债经营的基本原因,国家政策是高校负债经营的基础条件。祝华凤(2013)认为高校大规模负债办学的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的投入较大。第二,高校债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王雪峰(2008)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以及组织结构都会影响高校的风险管理体系,并构建了符合自身高校特点的风险控制体系。费伟(2017)认为各高校面临不同的问题,但归根结底离不开风险控制方法缺失、风险应对能力差、内部审计力度不足这几个方面。在预警指标方面,王萌(2016)构建了高校负债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测算了高校贷款风险综合指数。第三,高校债务规模控制。由于高校未来现金流很难被准确预测,所以学者们提出通过控制贷款规模来缓解高校债务问题,但这样贷款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就会大打折扣。

二、高校债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高校大规模扩招,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2000年以前,全国高校数量不到2000所,而截至2020年,增加到近3000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大幅度增长,达到50%以上。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高校对于校园占地面积、教室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与国家财政拨款减少的现状形成了巨大的供需矛盾,使得部分高校不得不从银行贷款,形成债务风险。

(二)财政拨入资金结构不合理

国家财政款中基本拨款和专项拨款的比重形成了高等学校拨入资金的资金结构。专项拨款要求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部分是以专项经费名义下拨的,这种资金结构会增加高校偿还债务的难度,削弱高校偿债的保障,加剧债务风险。

(三)高校筹资渠道少,筹资能力较弱

近年来,各地相继出台各类鼓励高校多渠道筹资的相关文件,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我国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管理模式和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在高校资源建设各方面起主要作用,一些高校过度依赖于政府的资源投入,缺乏主动通过市场行为及类似市场行为获取其他资源的意愿,丧失了通过自身能力建设来有效开展现有资源的节流与效益提升的动力。

另一方面,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制度,导致我国部分高校自给自足能力较弱。与国外高校资金收入途径相比,我国高校收入途径相对较少,主要靠政府财政拨入和学费收入,在社会服务收入、资助项目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益等收入途径方面与国外高校差距较大。

(四)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推波助澜

教育部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作为判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办学水平高低和教育质量好坏的一种方式,对高校的教学投入、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用地面积等都有明确规定,并直接影响学校的排名、拨款额度等,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保证评估过关,许多学校都极力增加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

(五)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的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部分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教学科研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常常发生操作不规范、审核不严格等问题。同时,一些国内高校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

(六)管理层债务风险意识淡薄

高校债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非财务专业出身人员往往很难发现,而高校领导往往是学术研究出身,相对欠缺专业的财务知识,导致一些高校各级领导对债务风险认识不足,对危机前兆重视不够,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得高校集体进行的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七)债务危机责任制度不明确,校办产业存在连带风险

为了实现学术成果的转化,很多高校创办了校办产业。科技处、后勤处、校产办等部门都可能对校办产业有一定的管理工作,当不同部门的管理思想不统一、管理方法不一致的时候,可能会导致校办企业运营资金出现负债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很有可能为校办产业的负债承担连带风险。

三、债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过高的债务风险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

受经费来源渠道限制,高校可支配的资金相对有限,高额的到期贷款本息的财务压力,导致一些高校不得不降低教师待遇,造成人才流失,教学设施更新、教学环境改善及教师的职业发展受限,甚至高校的教育水平都有可能随之下降。这样不仅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还会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二)高校巨大债务对金融系统的潜在危害

高校的巨大债务问题,如果管理不善,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给金融系统和高校本身带来潜在的危害,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

一方面,巨额的债务使高校面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高校的巨额债务可能会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如果高校无法偿还其债务,会导致银行的坏账增加,影响银行的正常经营。

四、以T高校为例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

T高校是S省省属高校,现以其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近三年来,S省财政形势紧张,用于高校事业发展的经费有限;同时,为完成国家关于高校进一步增加办学规模的要求,T高校逐步扩增办学资源;再加上全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重视导致S省高校也加入了“抢人大战”,各高校用于人才引进的经费逐年大幅度增加,T高校只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来实现引进人才的目标。2020年T高校为落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一次性缴纳本应由财政承担的相关费用2.52亿元,如此大规模的一次性投入,T高校只能全部使用银行贷款缴纳。

T高校目前实行的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T高校的财务处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长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财务工作。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采用分层的思想,将问题分而治之,更加容易厘清整个问题的条理。首先,将问题分解成所要实现的目标层、所需遵循的准则层以及具体方案层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次,通过求解矩阵特征向量,计算得到各层次之间元素的相对权重值。最后,根据这些权重值计算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值,选择最终权重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各层之间的权重值是一个相对值,表示该方案在某种条件下的重要程度。

(二)高等学校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高校想要了解自身面临的债务风险情况,构建的高校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就需要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以便达到有效的预警效果。本文所建立的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增长能力和发展能力。

1.偿债能力(X1)

偿债能力指高校偿还债务的能力,这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主要由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收入比三个指标进行衡量。

流动比率(Y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反映的是高校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Y2)=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其用来衡量高校利用贷款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的是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这一比率是衡量高校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

负债收入比(Y3)=负债总额/收入总额*100%,也是衡量高校偿还负债能力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高校的负债收入比越低,说明高校偿还负债能力越高,反之说明高校偿还负债能力越低。

2.现金流动能力(X2)

收入支出比率(Y4)=收入总额/支出总额,其反映的是在高校总支出中收入所占比例,能够体现出高校财务运营能力,该指标值越小,说明高校自我支付能力越弱,筹资风险越大。

可供周转月数(Y5)=(银行存款+现金+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应交税金)/(学校全年支出总额/12),该指标说明一个高等学校的资金可以周转的时间。该指标值越小,表明该高校支付能力越差,反之则越强。

3.资产增长能力(X3)

净资产增长率(Y6)=(本年净资产总额-上年净资产总额)/上年净资产总额。高等学校的净资产增长率越小,净资产增长能力越弱,高校的偿债能力也越弱。

4.发展能力(X4)

货币资金余额增长率(Y7)=(本年货币资金-上年货币资金)/上年货币资金,该指标直接体现了学校可以支配和周转的资金状况,反映了高校经济运行情况。该比率越高,说明高校的财务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

财政拨款收入增长率(Y8)=(本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上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上年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该指标能够反映高校财政拨款预算收入的增长情况。

固定资产净值率(Y9)=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100%,该指标代表固定资产净值占原值的比重,反映了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其数值大,则表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较新,设备更新维护能力较强,未来发展情况较好;反之,则表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较旧,需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未来的发展能力较弱。

(三)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首先,为了将目标层分解成所需遵循的准则层,需要根据专家和高校财务部门及其相关部门中有关人员意见确定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其数值越大,代表相对重要性越强。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见表1。

针对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资产增长能力、发展能力总共4项指标构建4阶判断矩阵进行AHP层次法研究(计算方法为:和积法),分析得到特征向量为(0.530,1.702,0.851,0.917),得到这4项对应的权重值分别是:13.254%,42.540%,21.270%,22.937%(见表2)。

本次研究构建出4阶判断矩阵,随机一致性RI值为0.890,RI值用于下述一致性检验计算使用。

一般情况下CR值越小,说明判断矩阵一致性越好,通常CR值小于0.1,则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检验;如果CR值大于0.1,则说明没有一致性,应该对判断矩阵进行适当调整之后再次进行分析。本次4阶判断矩阵计算得到CI值为0.003,RI值为0.890,计算得到CR值为0.004<0.1,说明本次研究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计算所得权重具有一致性(见表3),因此可以得到风险系数Z=0.530*X1+1.702*X2+0.851*X3+0.917*X4。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将准则层向下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层,通过计算其特征向量,根据高校财务指标的具体值,分别计算出T高校2020—2022年的风险系数Z=0.530*(0.892Y1+1.617Y2+0.491Y3)+1.702*(1.5Y4+0.5Y5)+0.851Y6+0.917*(0.672Y7+1.219Y8+1.108Y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