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商科背景下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谢品 谭文旭 韦铁[摘 要]新商科推进传统商科与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目的是进一步打破学科边界,培养更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限制了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新商科背景下创建新的管理人才培养理念,形成整体性高、动态性强、协同性优的构建理念,充分立足实践要素和实训场景,整合利用跨学科课程资源,建设多学科深度融合的知识内容,将跨学科理论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并搭建更加全面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期调整优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路径,对新商科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
[关键词]新商科;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12-0092-05
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环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如今,各国纷纷将教育创新和人才培养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新商科”则是商科教育主动服务于新经济的战略性调整[1]。相对于工业时代的有形物质商品生产组织方式,数字经济时代以数字技术、信息智能为新特征,围绕着新生产要素呈现出全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金融范式和商务规则。传统商科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以本专业细分知识传承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成为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关键[2]。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高等教育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各部分具有内在的相互依存关系。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工商管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能够适应商业环境变化,具备跨学科知识、综合能力、动态视野以及创新思维的工商管理人才,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路径,是当前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商科教育改革绕不开的关键问题之一。林銮珠 、伊志宏等认为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是工商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之一,根据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培养经验,跨学科学习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3-4];何瑛等提出“跨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转型升级的主线[5];刘江珅等更强调了工程与商科跨学科交叉的重要性[6]。可见,“跨学科”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中之重,必须以中国工商管理实践与特色理论提炼为学科发展基础,对新的商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尽管传统工商管理学科教育模式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新商科背景下,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日益凸显。
第一,课程知识结构单一,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知识传授方面过于注重专业性和系统性,课程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虽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但容易导致学生欠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时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第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跨学科人才。师资队伍是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但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中往往缺乏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这容易导致跨学科知识难以被融入教学过程中,限制了对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
第三,评价体系单一,忽视综合素质评估。传统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以期末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追求应试技巧,而忽视了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传统评价方式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可能性。
二、新商科背景下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理念
(一)跨学科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的融合理念
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拓展,还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产业分析与实践中,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能力的融合。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强调实践导向与创新驱动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实地考察、调研参访、撰写报告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多方思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提高分析解决现实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国际化视野培育与跨国跨校交流的合作理念
随着全球化的冲击与深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各高校商学院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势必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跨国跨校交流合作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国际化观念和认知。通过学生互换、教师互访、短期学术或实践交流等方式,引入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并结合中国本土企业案例,使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国际前沿的商业理论和实践,也能逐步增强对本土企业的文化自信,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持续改进与动态适应的匹配理念
在新商科背景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需要强调持续改进与动态适应。随着商业环境持续变化,新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持续改进就是需要进行持续的反思和优化,商学院应定期评估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效果,收集来自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面的反馈,及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后,根据这些实践反馈,调整和改进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以提高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三、新商科背景下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新商科背景下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分别从建立培养学生“理论能力、数智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体系,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色组合的教研团队,完善跨学科数智化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平台,采用“提问—引导—反思—批判”式循环递进的教学策略,搭建“三创融合”的产业实训平台等几个方面实施(见图1)。
(一)建立培养学生“理论能力、数智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体系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建立培养学生“理论能力、数智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教育体系,是适应数字化转型和全球化挑战的关键。
在理论能力培养方面,强化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基础理论教育,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理论,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设置上,设计跨学科课程,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已经开始在MBA课程中设置的数据科学与商业策略、人工智能与行业变革等交叉知识课程,促进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看待世界、商业、金融的不同视角和思维方式。
在数智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设置数据分析、统计学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和Stata、SPSS等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积极拥抱AI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开放、审慎、理性使用AI工具,提高学习和生产效率。
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课上着重加强案例教学,采用国内外优秀企业案例,提高学生的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课外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此外,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摒弃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指标的考核机制,将课外活动等纳入绩点计算,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管理案例比赛、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色组合的教研团队
多学科、多领域、多角色组合的教研团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7]。教育学中的社会构建主义强调了学习和发展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知识也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而独立存在,而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主动构建的成果[8]。组建多学科教研团队有助于打破学科和教学壁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和更具现实意义的教学语境。
组建多学科、多领域、多角色组合的师资队伍的关键在于整合理论与实践、学术与行业的多元资源。学校需要从多个学科和行业中招募教师,这些教师可以是拥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也可以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际案例带入课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
学校应设立一个兼具管理与学术特性的跨学科教育专门机构。这一机构将对跨学科教育的专业设置、资源共享、课程规划、教师交流以及平台构建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设计与规划,从而推动校内不同院系和专业在跨学科教育方面的深入合作与交流,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为培养具备跨学科素养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三)完善跨学科数智化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平台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建设学科数智化资源整合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9]。共享型学习社区的理念强调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10]。
跨学科数智化资源整合平台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库,更是一个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平台的建设应基于高度的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性,这意味着平台不仅要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料、案例分析、教学视频等,还要确保这些资源能够跨越地理和学科的界限,为全体师生提供无障碍的访问。例如,通过与其他教育机构合作,共享课程内容、研究资料和专业工具,可以极大地丰富平台的资源库。目前,国内外的一些一流高校已经积极推进线上教育资源共享,如北京大学的所有教室均已全面支持录播直播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融合,全校多达百余个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迈向了数字化新时代;美国的Coursera和edX等在线教育平台,整合了全球顶尖大学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和学习体验。
从现有的平台建设经验来看,这些平台通常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功能,包括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路径,以及根据用户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推荐相关资源等。同时,平台应支持用户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供如在线讨论组、项目合作空间等功能,以促进知识的共创和经验的交流。此外,为了保证平台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维护机制。这包括定期更新和维护资源、监测和分析资源使用情况、保护版权及隐私等。通过借鉴这些成功案例,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功能强大、易于使用、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资源合作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为新商科背景下的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四)采用“提问—引导—反思—批判”式循环递进的教学策略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思考和建构来理解和解决问题[8]。为了更好地实现跨学科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需要采用“提问—引导—反思—批判”式循环递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问:教师通过设计并提出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问题应与实际商业情境相结合,促使学生思考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引导: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包括提供案例研究、实际数据和模拟商业环境,以及引导学生使用跨学科工具和方法解决问题等。
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的效果以及团队合作的经验等。反思可以通过写作、讨论或演示的形式进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