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的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 蔡宇乐 蔡捷 官杰[摘 要]运动遗忘现象即运动技能习得后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显现的技能减退的现象,具有渐进性、情境依赖性、技能特定性、个体差异等特征。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的成因涉及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训练环境与方式等,可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对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进行干预。
[关键词]运动遗忘;成因;干预策略;网球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4)24-0144-05
运动遗忘现象,一般是指运动技能习得后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显现的技能减退,其内涵不仅蕴含了记忆科学的基本原理,还深刻体现了运动技能特有的发展与衰退规律。这一现象在网球技能的维持与提升中较为显著,是衡量技能掌握程度与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可了解到,知识、运动技能都具有消退性,运动员在学习运动技能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不及时进行巩固复习,便会遗忘所学的运动技能,所以要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就必须要对其勤加练习[1]。网球运动,因其对精确动作控制、战术策略运用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高要求,为研究技能遗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本文将以网球运动为例,研究运动遗忘现象的特点、成因及干预策略。
一、运动遗忘现象的特点
网球技能遗忘不仅体现在击球准确度、力量控制等技术层面的退化,还体现在比赛策略理解、对手行为预判等认知层面的衰退。初学者在初步掌握发球、正反手击球等基本技能后,若缺乏持续练习,短期内即可观察到其技能的明显下滑。这种遗忘现象不仅与肌肉记忆的弱化相关,还反映了小脑和脑的低级中枢对运动程序自动化处理能力的减退[2]。
运动遗忘并非简单的记忆丧失,而是技能掌握动态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它在网球技能的维持与衰退过程中有所体现,其中蕴含着生理与心理机制。
网球技能的遗忘过程,具有渐进性特征。运动技能是一系列动态、相互关联的技术链,它们不像孤立信息点那样容易被遗忘。技能间的内在联系和身体的肌肉记忆机制的共同作用使得运动技能遗忘速度较为缓慢,即使历经较长时段,如一年后,仍能保持约50%的技能正确率。
遗忘在网球技能中展现出情境依赖性和技能特定性。相关研究表明,复杂运动技能在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能促成更广泛的脑区活动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身体协调与运动调控的区域[3]。特定的击球技巧在不同场地条件(如硬地、红土或草地)和面对不同对手风格时,遗忘的速率和表现形式各异。这意味着,遗忘不仅与技能本身的复杂性有关,还受到环境和情境因素的影响。
个体差异也在运动遗忘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由于不同运动员的年龄、性别、先前经验、心理特质和运动表现能力等的不同,对技能遗忘的敏感度、遗忘曲线的形态以及复习策略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些差异凸显了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考虑个体特性的必要性,推动了训练方法的个性化发展。
运动遗忘现象还揭示了复习的重要性与记忆恢复的可能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适时的复习能够有效抑制遗忘的进程,促进技能的恢复。在网球训练中,定期回顾与实践,尤其是在遗忘曲线预计的衰退点前进行,能够显著提升技能的保持率,这说明了记忆痕迹的可激活性与技能的可恢复性。
二、 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的生理成因复杂多样,涉及神经、肌肉、生物节律及整体健康状态等多个方面。因此,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科学安排训练与恢复,对于预防和减缓运动遗忘非常重要。
一是神经可塑性变化。运动技能的学习与遗忘与大脑的神经可塑性紧密相关。大脑神经可塑性降低,特别是在老化过程中,会影响新技能的习得和旧技能的保持。
二是肌肉记忆衰退。肌肉记忆,又称为程序性记忆,是运动技能自动化过程的结果,主要由小脑和脊髓中的神经回路控制。尽管肌肉记忆相对稳定,但长时间的不活动仍会导致其衰退。
三是生物钟与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物钟,或昼夜节律,也会影响记忆的表现。运动员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进行训练,其技能展现力和学习效率会随着生物钟的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
四是身体健康问题。运动员的健康问题,包括营养不良、睡眠障碍、伤病恢复等,均会影响技能的保持。
(二)心理因素
一是动机与兴趣的波动。兴趣是影响学习和训练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运动员的内在动机和对特定运动项目的兴趣浓厚程度直接影响其投入训练的程度和持续性。
二是心理疲劳。心理疲劳是导致认知能力(反应、注意力、记忆能力)下降的主因。当运动员处于高度心理疲劳状态时,其大脑对运动技能的记忆编码、巩固及再提取过程受到阻碍,使运动员难以有效地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或是从长期记忆中准确快速地调取所需技能,从而加剧了遗忘现象。此外,心理疲劳还可能降低运动员对训练的投入度与兴趣,从而进一步削弱复习与实践在抵抗遗忘中的作用。
三是信心与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运动任务能力的信心,即自我效能感,对技能保持有着显著影响。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运动技能的精通度及表现成就正相关,可直接促进学习成效的提升。这一正面心态不仅能激励运动员采用更高效的学习策略,还可在其遭遇技能提升的瓶颈或表现衰退时,增强其意志力,有效抑制遗忘的速度。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的不足则会削弱运动员面对技能暂时倒退时的韧性,促使他们更易放弃,从而加速技能的遗忘。
四是注意力与集中力。技能学习与保持是一个高度依赖注意力的过程。运动员在训练中的专注程度直接影响技能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分心或注意力分散会削弱技能的编码深度,降低记忆的稳定性,从而增加遗忘的风险。因此,保持注意力集中,特别是在技能练习的关键阶段,对于技能的长期保持至关重要。
(三)训练环境与方式
在训练环境方面,当训练环境过于同质化,运动员所掌握的技能也可能会过度特定化,仅能在熟悉的条件下有效施展,而一旦遭遇新环境的挑战,如长期进行室内训练的网球选手在户外强风中比赛时,其技能表现往往会显著下滑,这反映出技能迁移能力的局限。由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缺乏跨环境的验证和巩固,使得其技能记忆缺乏必要的弹性和深度,不仅限制了其运动表现,也加速了技能遗忘的进程。
在训练方式上,一方面,单调重复且缺乏创新的训练模式,不仅会削弱运动员的内在驱动力和参与热情,还可能抑制记忆的有效深化与技能的稳固内化。另一方面,脱离实战模拟的训练环境会造成训练表现与实战表现的显著脱节,这在高压力比赛情境下更为突出。此外,训练过程中及时且具体的反馈机制是技能优化与长期记忆巩固不可或缺的一环。如缺乏这一关键环节,运动员可能会在未察觉错误的情况下重复练习,不仅错失了纠正时机,还可能加深错误技能模式的影响。
三、运动员运动遗忘现象干预策略
(一) 生理干预策略
1. 个性化体能训练
实施个性化体能训练。该训练旨在全盘提升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与专项技能适应性,确保训练既符合运动员的生理成长特点,又能精准对接每名运动员的独特需求与技能提升目标。因此,需要在训练规划中深度融合针对性与全面性原则,科学评估每名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等多维度体能指标,量身定制训练方案。
2.制定长期训练计划
制定并执行一个全面且长期的周期性训练计划,该计划需紧密贴合运动员的生理发展周期与技能掌握进程,细致区分基础体能积累、技能精进深化以及赛前心理与生理状态的微调等关键阶段。通过科学规划训练强度、内容与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精准激活并优化运动员的生理潜能,同时深入挖掘并利用神经可塑性,以增强技能的广泛适应性及记忆的深度稳定性。
3.恢复性训练与营养补充
恢复性训练方面,主动恢复很重要,网球运动员可以采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骑行,有助于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肌肉中乳酸的清除,减少肌肉酸痛和疲劳累积。也可以结合伸展运动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或普拉提,可以增加肌肉的灵活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受伤风险,同时促进身心放松,为下一次高强度训练或比赛作好准备。此外,采用泡沫轴滚动、筋膜枪按摩等自我肌筋膜释放技术,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和提高恢复效率,确保运动员在连续训练或比赛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营养补充方面,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是关键。根据运动员的体重、训练强度及恢复需求,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支持肌肉修复和生长,理想情况下,训练后30分钟内摄入高质量蛋白质,如乳清蛋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肌肉恢复。而补充碳水化合物对于恢复肌肉糖原储备也很重要,这有助于下一次训练或比赛的能量供应。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补充也不容忽视,如维生素D和钙有利于骨骼健康、铁质有利于氧气运输,二者均为维持高强度训练和防止技能遗忘的基石。此外,保持良好的水化状态,特别是在长时间或高强度训练后,及时补充电解质,可以防止脱水引起的疲劳累积和认知功能下降,保证训练质量与技能记忆的稳定。
4.睡眠质量改善指导
改善睡眠质量是生理干预策略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缓解运动遗忘现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质量的睡眠不仅能加速身体恢复,优化记忆的巩固过程,还能调节激素水平,确保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与生理状态。
(二) 心理干预策略
1.压力应对心理训练
实施模拟高压情境的训练,有利于增强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的心理韧性。通过模拟比赛、时间压力训练或在公众面前进行技能展示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在受控环境中体验并适应压力,学会在紧张状态下最有效地调用技能。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技能在压力情境下的自动化执行,减少心理压力对技能表现的负面影响。
2.自我效能提升激励法
自我效能感直接关联到运动员如何评价自身能力以及面对挑战时的信心强度,提升自我效能感有利于防止网球运动员技能遗忘、维持并提升运动表现。
一是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对网球运动员而言,这意味着可以先从改善发球的准确率开始,逐步过渡到增加发球速度,再到复杂的战略布局练习。二是实施成功经验回顾与可视化训练。定期组织运动员观看自己过去比赛或训练中的亮点视频片段,尤其是那些克服困难、表现出色的时刻,这不仅能够唤起积极情绪,还能强化“我能行”的信念。三是采用逐步挑战法。逐步增加运动员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但确保每次挑战都在运动员“最近发展区”内,即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遥不可及。例如,从与实力相近的队友对练开始,逐渐过渡到与更高水平的对手比赛。这种逐步递增的挑战过程能有效提升运动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技能应用能力。四是实施角色模型与同伴激励策略。在角色模型方面,邀请经验丰富的网球冠军或队内表现优异的运动员分享他们的成长故事、克服挑战的经历,这能够为其他队员树立榜样,增强“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的信念。在同伴激励策略方面,队友之间的鼓励和肯定也是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可以鼓励团队内部的经验交流和互助,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3.正念冥想与情绪调控
正念冥想被定义为一种心理训练形式,旨在提高个人的核心心理能力,如注意力和情绪自我调节。培养正念冥想的习惯,能够帮助网球运动员在紧张的训练和比赛环境中保持心理的平静与集中[4]。
正念冥想的核心在于引导运动员学会全然地活在当下,通过日常的练习,如专注于每一次呼吸,对自己进行全身扫描以感受身体的每一部分,这些练习帮助运动员从日常琐碎的思绪和未来的焦虑中抽离出来,回归到当前的体验之中。这种对当下的全然关注,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杂音,为技能的流畅执行创造心理上的宁静空间,从而防止因过度紧张或分心而导致的技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