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 唐伟峰 王朋朋 茅乐

[摘 要]课程思政应当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融入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中,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准把握课程的思政点,将工匠精神、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准备丰富的案例素材、编制课程思政大纲、做好课程教学设计,培养学员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情感,达到课程思政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4-0113-03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高等教育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重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军校作为军队体系中培养高等军事人才的平台,目标就是为国防事业培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军政素质过硬的优秀军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军校学员出现理想信念模糊、心理素质欠佳、价值取向扭曲、国家责任荣誉感降低等问题。因此,开发利用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显得愈加重要。

一、树立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应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要做到顺其自然、信手拈来,避免机械和教条,做到实事求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身上感知思政温度、身正为范、治学严谨。教师要让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2]。

思政育人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和引导,不应当简单地就某一个问题坐而论道,要具有“大思政”的格局和视野,不能把“思政”狭义化。思政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涵盖思想意识与道德、形势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法则、文化信仰、国家民族等。所有内容都具有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多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不能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能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而是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育人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军校的教师更要牢牢把握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点,悟透三个比喻。一是抓好“扣子”比喻。抓好青年学员价值观养成好比“扣第一粒扣子”,对整个人生极为关键、影响深远。启发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充分发挥课程本身的德育力量,共同引导青年学员在军旅之初扣好人生和军旅“第一粒扣子”,成为坚定举旗人。二是把握“空气”比喻。“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3]启发课程思政要注重将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育相融共进、贯穿始终,要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和渗透军旅文化和专业精神、职业道德操守,不断涤荡学员心灵、滋养学员心田。三是理解“盐”之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4]既要把课程思政元素全面溶解到每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化育无形、润物无声;又要讲求方法艺术,走进年轻人的思想世界,将课程思政与学员军校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用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展现出来,使之更接地气、更引人入胜。

二、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精准把握思政点

海军航空大学的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是针对专业学员的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金属材料微观、宏观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常用航空材料的性能、分类与应用。通过学习,学员能够系统地掌握航空材料的基本知识和成形工艺的基础理论,了解航空构件维护的基本知识,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爱国奉献的民族精神,为专业教育和岗位任职奠定必备的工程基础。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通过展示工业材料、工业技术、工业装备的发展历程、成就与应用,以典型人物、典型材料、典型事件为案例,将工匠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融入其中,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激发学员崇理尚武、献身国防、爱岗敬业的内在情怀。

思政教育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和延伸性,一个知识点配合相应的素材,可以引申出多个的思政点。从广义上讲,思政点可以分为人生观(包括政治、法制、道德、伦理、目标等)、价值观(包括态度、方式、方法等)、世界观(包括国家情怀、民族精神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从众多的思政点中提炼出适合、适用的思政元素,以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学员,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5]。

地方院校的课程思政点多偏重于环保、价值、法制、人文等社会责任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单元所应具备的社会属性与个人品质。但对于军校来说,其培养的学员是未来国防事业的中流砥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国防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对党、人民和国家的忠诚情感,这对一名军人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军校课程思政的最高目标。

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元素最为重要的是从案例典故中提炼出能够真正让学员有所领悟的思政点。通过教学实践,本课程组根据课程内容和案例,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岗位特点,提炼出了几个主要思政点。

(一)踏实苦干的工匠精神

课程中在“铸铁”知识的介绍时,引用的案例是“大国重器”中航空发动机运输车的发动机缸套采用的蠕墨铸铁,要做好这样一个缸套,必须制造出好的蠕墨铸铁材料。授课中可以逐步引导学员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不去直接买?因为这样会受制于人,会被人“卡脖子”,比如美国打压华为就是明证。可见,没有自己的技术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技术难度有多大?该工艺方法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蠕化剂的进料速度、铁水的温度、蠕化剂的成分等,这些参数的获得是靠着工程师上千次的试验、失败、再试验才得到的。

第三,要引导学员从这个案例中认识这样一个问题,即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让学员认识到这些参数就是核心技术,这些参数发达国家是绝不可能告诉我们的,也不可能卖给我们,要靠工程师呕心沥血、卧薪尝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干才能研究出来。试想,如果我们的装备只靠买,没有人真正去研究核心技术,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工业、核心装备,我们在面对西方霸权的时候能有多少底气?因此,工匠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军校学员无论在什么岗位工作,都应成为一名真正的“工匠”。要能够埋头苦干、十年如一日,潜心于千百次地重复做一件事情,把小事做到极致,成为行业领域的顶级专家能手。

类似的案例还有“钢板淬火”案例,中国“非晶带材”发展、碳纤维发展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毛腊生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铸造手艺,全国劳动模范李志瑶工程师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锻造手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空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风林几十年如一日地打磨自己的焊接手艺等。

(二)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在“喷丸处理”工艺知识的介绍时,引用的案例是“大国重器”中某军工企业利用自己研发的设备对航空发动机的叶片进行喷丸预处理。阐述科学家们为了做好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不断地在工艺上寻求突破,自主研发设备,目的就是生产出性能更优异的发动机。

为什么不直接买?因为别国根本不卖。比如光刻机是用于刻蚀芯片的工业顶级设备,全世界只有荷兰的阿斯麦尔公司能够生产,在美国插手干预后,中国买不到光刻机,没有光刻机,芯片就无法生产,逼得我们只能自己研发生产。由此又可以引申到空间站,美国曾经明确拒绝中国加入空间站项目的合作研发,即使到了今天亦是如此。但是中国人就是凭着顽强拼搏、打不垮压不弯的精神,凭着敢为世界先的、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自主建成空间站。这种科学精神就是一丝不苟、踏实认真,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问题做到不弄清楚誓不罢休,坚决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任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每一个问题,以科学的思维看待每一个结果。

从中国人具有的韧劲和科学精神,延伸到中华民族具有顽强拼搏精神,再进一步升华到爱国主义和国家情怀。

(三)崇高至上的爱国主义

在讲授“非晶”材料时,可以展示我国30多年来在“非晶”材料领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非晶”材料是国之重器,是一种对工艺技术要求非常高且是我国在零基础上自主研发的一种高性能特殊材料。同样的,这样的核心材料也是买不来的,是靠我国工程师们经过上万次试验一点点地摸索、研究、生产,以及技术人员凭着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宝贵的经验、技术才得以成功研发出来的。

此外,在其他很多关键领域、核心领域、顶尖领域,虽然我国与世界顶级水平还存在差距,但是经过科学家、工程师们的不断努力,在材料学、工艺学方面我国取得了重大进步,并且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开始引领某些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

这种不怕艰难险阻,越是高山险壑越敢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自立、艰苦奋斗、战胜一切困难的优秀民族精神,一代代地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也是华夏文明赓续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讲授“非晶”材料,到了解研究的艰难,再到如今取得的成果,使学员认识到,作为一个军校的学员,自己的使命就是学知识、传承精神、保卫国家、保护人民,做好准备随时为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奉献全部[6]。

三、做好思政教育的统筹设计

(一)准备丰富的案例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应有生动的、新鲜的、深刻的、能够引人深思的案例和素材。课程组搜集了大量与课程有关的思政素材,包括文字、视频等,根据航空材料与工艺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素材进行逐个分析、分类,将案例中的思政点进行提炼。一个案例必然有一个最核心的思政点,这是它的内涵,但通过对案例进行深度挖掘可以延伸出很多的思政点,这是外延。因此,如何把案例素材恰如其分地用好、用对非常重要。为避免对思政素材无限制地扩展,使其丧失本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教师要对思政点的引出、扩展进行设计,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定义。

(二)编制课程思政大纲

课程思政大纲是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案例和思政点进行规范和定义。因此,教师要在收集大量素材并进行设计、定义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汇总,编纂成思政大纲。同时,思政大纲需要适时地扩充修订,及时把具有代表性的新案例素材编入其中。本课程组成员均以课程思政大纲为准,按大纲实施思政教学。

(三)做好课程教学设计

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把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既要春风化雨、引人深思、引领感召,又要避免突兀。因此,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既要通过教师讲授融入,也要通过师生互动融入,还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融入。如,可以通过提问、设问的方式引发学员的思考,也可以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引导教育,还可以通过研讨引导学员自主交流实现思政教育。总之,思政教育的实现方式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发挥、自主设计,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总结经验。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积累,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揣摩、应用,并且还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培养目标的优化、教育导向的调整等,及时进行调整更新。

青年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血性、有品德优秀青年,应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与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尽职尽责,恪守自己的岗位,心怀祖国和人民,成为构筑钢铁长城的一块坚强基石。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敏,李方杰,王占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风,2020(5):38.

[2] 张英强,郑康生,徐耀民,等.思政因素在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授课中的运用初探[J].广州化工,2019,47(16):176-177.

[3]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2014-02-26)[2021-07-10].http://news.cntv.cn/2014/02/26/ARTI1393371871111391.shtml.

[4]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EB/OL].(2018-07-16)[2021-07-10].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8/0716/c40531-30149945.html.

[5] 张娜,张建勇,张骋,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J].山东化工,2019,48(23):167-168.

[6] 赛华征,付蕊,马力通,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35-36.

[责任编辑:刘凤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