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教育体系构建

作者: 王春红 陈莉 魏黎 买巍 倪阳生

[摘 要]面对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存在的体系不完整、办学水平有待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各国需求脱节以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纺织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深等问题,天津工业大学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纺织行业特色高校优势,提出“五为服务”理念,坚持“四大原则”,围绕“三大任务”,搭建“三大平台”,优化“两大结构”,完善“六大保障机制”,创建了“理念先行—品牌引领—资源共享—平台支撑—质量提升”的“五位一体”国际化教育体系,为同类高校开展国际化教育体系改革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化教育;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天津工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8-0001-04

2016年,教育部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了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的目标和途径[1]。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再次强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点任务[2]。自《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以来,各级政府和高校积极采取行动,推进国际化教育发展。那么,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基于“一带一路”,将自身的特色融入国际化教育体系?

国内文献已经关注到“一带一路”给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契机,主要从理论层面提出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建设思路 [3],有研究专门针对某地区的教育国际化现状进行了描述 [4],而对于具体的落实方案和举措,尚未有文献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体到行业特色高校这一特殊高校类型,李北群等贡献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的国际化实践经验[5],而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国际化教育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仍较缺乏。

天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TGU)作为具有鲜明纺织行业特色的高校,其纺织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重点学科、A+学科、“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立足纺织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特色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加强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构架国际化教育体系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基于TGU的多年实践探索,构建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教育体系,以期为同类型高校提供经验借鉴。

一、TGU教育国际化的前期探索

TGU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94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交流合作的内容涉及科研合作、教授交换交流、合作办学、学生联合培养、短期留学(本科生3+1、2+2、4+2等,研究生1+1.5+0.5双学位及直硕、直博)等形式。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境)外友好院校每年都为TGU提供各类学费减免、生活费资助等多种形式的奖学金项目。2018年,TGU获得各类奖学金资助的出国(境)学生人数占总派出学生人数(305人)的59%,为学校众多在校生实现海外研修梦想助了一臂之力。TGU的外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每年招收留学生2000余人,包括本硕博各层次学历生、交换生和短期培训生等,国别涉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100多个国家。

然而,TGU的国际化教育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1)国际化教育体系不完整,办学水平有待提高。(2)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各国需求未能有效对接。(3)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纺织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深。

二、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TGU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从顶层设计、打造品牌、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完善保障等方面尝试构建新型国际化教育体系。

(一)树立先进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TGU立足自身纺织行业特色背景,以满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纺织及其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1.树立“五为服务”理念

“五为服务”即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为促进国际友好合作服务、为合作高校所在国家培养高素质行业人才服务、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服务、为提升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服务。

2.构建顶层设计框架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四大原则”,围绕加快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这“三大任务”,构建了“3+3+3”顶层设计框架,即“品牌专业+品牌课程+品牌论坛”的国际化教育品牌建设框架、“国际资源+共建办学机构+国际智力网络”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框架、“国家研究中心+天津市研究中心+实习基地”的国际化教育对外开放办学平台框架。这一顶层设计,打造了“留学天工”品牌,提升了国际化教育质量、留学生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增强了中国纺织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彰显特色优势,打造留学品牌

1.打造留学品牌

以TGU纺织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特色优势为重点,依托分离膜科学与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一带一路”纺织人才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打造“留学天工”品牌。

2.建设品牌课程

实施“国际教育品牌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立项方式支持来华留学全英文专业及课程建设。累计建成全英文品牌课程61门次,其中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4门;建成校级全英文授课专业18个。由此落实了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了国际化教育质量。

3.传承纺织非遗文化

以全国高校首个“纺织非遗学研馆”为核心,建设近百项传统“织、绣、染、服”文化体验项目,组建“高校教师+非遗大师”教学团队,开设了28门中华纺织非遗文化类特色课程,其中市级品牌课程2门、校级品牌课程5门,出版有关传统服饰文化、甲骨文汉字文化等教材8部。2020年开设“天工国际在线课程云平台”,使近20个国家的1000余名外国学生受益。

(三)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共建共享

1.实施“天工国际合作办学启航计划”,搭建教育对外开放平台

充分发挥学校纺织及其相关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建布基纳法索首所孔子学院、巴基斯坦旁遮普天津技术大学、突尼斯高校境外办学机构、孟加拉高校境外办学机构等10个中外联合办学机构,有效拓展了纺织学科群的全球辐射范围,切实加大了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力度。

2.实施“天工国际智汇领航计划”,搭建智力汇聚平台

坚持为我所用,推进智力汇聚。“天工国际智汇领航计划”2018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TGU获批科技部“国际杰青计划”2项,是天津市第一所成功执行该项目的市属高校;获批建设科技部国家级“国际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高端引智项目 5 项、天津市引智项目 32 项,聘请外籍专家学者78人、引智72人,被评为“天津市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

3.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计划”,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平台

以纺织非遗文化为核心,建成8个校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馆和5个校外文化体验基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时将科技前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把科研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科研发展现状的认识了解,积极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教学、科研、文化传播相融合的效果,为国际化开放办学和多元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四)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

1.以开拓国际智力网络为支撑

实施了引智项目、合作办学、科学研究、高级人才互访、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互派、学历教育等多种办学举措,与南非、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泰国、越南、日本等国高校签订了双边合作备忘录,已接收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每年选派近2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赴国外留学,形成了来华深造与出国留学相协调的双向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路径。

2.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

积极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方法,构建了“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基地培养+交流拓展”的“四位一体”留学生培养模式,发起成立了包括23家国内外单位的“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政校企合作联盟。2018年参与发起成立“世界纺织高等教育联盟”,与18个国家的33所纺织特色高校成为联盟,是国家覆盖率最高的世界纺织类高校联合组织,开展与世界知名纺织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2019年加入“欧洲纺织大学联盟”(AUTEX),积极充分利用该平台和联盟内部资源优势及渠道,加强纺织学科领域人才联合培养。2018年,“一带一路”纺织人才国际教育实习实践基地被评为天津市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提升了留学生综合培养能力。

3.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

优化留学生生源和国外友好院校“两大结构”,拓展外国留学生招生渠道,充分发挥中国政府奖学金对高水平留学生来华学习的吸引和支持作用,吸纳高素质的外国留学生进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学习。开设“天工国际在线课程云平台”,建设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参加学科竞赛,获批政府奖学金项目。

(五)完善保障机制,推进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留学生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包括专职辅导员在内的留学生师资队伍建设;设立国际化教育专项经费;积极搭建留学生教育培养国内外资源共享平台;对留学生实施趋同化管理,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考核评价;健全完善国际化教育的体制机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了“队伍+资金+平台+管理+考核+制度”的“六大保障机制”,为国际化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教育体系的创新点

(一)实现了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创新

提出了“五为服务”的先进理念,解决了纺织行业特色高校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化教育体系时“只盯自己”的局限性,为其提升国际化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指向。

(二)实现了国际化教育体系的创新

在“五为服务”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创建了“理念先行—品牌引领—资源共享—平台支撑—质量提升”的“五位一体”国际化教育体系,推进教育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构建多方位平台支撑,推进国际化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实现了留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聚焦高校服务国家战略使命要求,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了“四位一体”留学生培养模式,形成了“招收优质生源—打造品牌专业—建设品牌课程—构建教学科研平台—形成显著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螺旋式上升的正向驱动培养体系,提升了留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

(四)实现了行业文化国际传播方式的创新

突出纺织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特色优势,搭建和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以课堂、学研馆、文化体验馆(基地)、实践基地等为载体,加大对纺织非遗文化、纺织科技文化等的讲授和传播力度,形成了“文化理论+文化体验+文化实践”的纺织文化国际传播方式,既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又提升了行业文化国际影响力,为行业高校推进行业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成功经验。

四、建设成效

(一)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1.“请进来”——举办国际会议和论坛

TGU积极搭建国际学术对话平台,打造品牌化论坛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邀请273名外国专家来学校做报告。2018年,TGU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研讨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捷教育交流协会领导应邀参会;举办“‘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发展”论坛,邀请突尼斯莫纳斯提尔市市长、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斯里兰卡国会议员、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副校长、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负责人、德国学术交流中心负责人等国外政府、企业领导和学术界代表出席;以“世界一流工科大学建设和治理”为主题,举办“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成功签署7项合作协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