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研究
作者: 刘义庆 朱天容 王亮 蔡少君[摘 要]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文章针对大学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紧编写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材,设法提高教师对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认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发展学生能力的需要。同时结合实际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注重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道德素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8-0075-04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大学化学不仅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生物学、药物学、材料学等学科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也是上述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如化工原理、环境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而且其他很多学科也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学好大学化学对学好其他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有巨大促进作用[1]。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已引起广泛关注,而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受关注的程度还不够[2]。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的素质教育与中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科学作风与科学素质、身体心理健康、能力获取等方面辨证统一地协调发展[3]。高校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注重思想道德和身体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高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化学教学缺乏与素质教育配套的教材
现在使用的大学化学教材主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不同专业的教材,其内容的取舍、编排顺序、侧重点有所不同,大多数教材都能反映本学科的研究发展水平。但是很少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爱祖国、严谨治学、不怕困难、勇于为科学献身等素质。这使得师生对大学化学教学产生误解,似乎素质教育不是大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其实不然,大学化学教学要求必须重视素质教育。但由于教材的缺陷,教师在进行大学化学教学时不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事实上,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无数化学家的不懈努力。在化学知识的背后有很多发生在古今中外科学家身上的感人故事:有的是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故事,有的是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故事,有的则是科学家专注于科学研究、严谨治学的故事。在注重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方面,莫里森等编写的《有机化学》做得很好,值得学习。该教材中有年轻科学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事例,也有科学家专注于科研、及时捕捉科学灵感获得重大突破的故事,还有大量紧密结合学科前沿发展的实例。编写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化学教材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部分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
虽然素质教育已开展多年,但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事;有的教师虽然认为大学化学教学也要进行素质教育,但对于素质教育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将素质教育与大学化学教学相结合思考得不多,素质教育的目标不明确[3]。部分教师上课时只想着传授大学化学知识,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爱国主义、实事求是、不怕困难等优秀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结合大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4-5]。不注意素质教育的大学化学教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化学名词和零碎的化学知识,谈不上能力提升与优秀品质培养。大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任务是既要给学生传授化学专业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树立为国家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又要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地勇敢面对困难的优秀品质。知识、能力、信念都是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三)大学化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些教师却未明白大学教学的真正含义。受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只知道上课时一味讲,让学生被动地听,不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片面地认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考试就考什么。这样容易导致的教学后果是:一些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一些学生在大学化学学习中只是了解了一些化学名词,化学知识学得很不扎实,没有做到让学科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没有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学生也就无法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不具备科学思维,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更谈不上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了。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恰当,一些学生认为学习大学化学就是一门苦差事,学习兴趣也就逐渐消退了。另外,大学化学教学要求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要有教学互动、要多讨论;教学方式要尽量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沉浸在化学知识的海洋里。
二、改变大学化学素质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群策群力,组织教师编写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大学化学教材
目前国内少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大学化学教材,因此,要抓紧时间组织教师编写符合要求的教材。高校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视高校大学化学课程的素质教育,要组织专家学者就如何编写适合素质教育目标的大学化学教材进行讨论,然后制定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大学化学教材编写规则,以便教师在编写新教材和出版社出版教材时有规可循。在相应配套教材出版前,要鼓励教师收集素质教育需要的素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其实只要注意搜集整理,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素材资源还是很多的。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科学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等都可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搜集整理素材,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素质教育,这样就可以弥补缺乏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材的不足。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学校要通过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使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实行办法有充分的认识。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多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二者绝非对立。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强调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教师要明确大学化学教学既要教学生化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在道德品质方面有所提升。素质教育是关乎祖国未来的大事。教师在课堂上要探索和实践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教研室要定期举办素质教育专题研讨会,也可组织素质教育示范课程,总之要想办法把在大学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还要注意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提倡教学改革,使大学化学教学形式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更注重知识的讲授,较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所以传统教学法不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教师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注意观察评估教学效果。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要按照OBE理念对素质教育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提倡讨论式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把大学化学教学与教师的科研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做好示范。学校要加大对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鼓励教师多申报教改课题,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三、在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优秀品质。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过,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6]。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中外科学家热爱祖国的感人故事。在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元素”一章的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元素名称的由来。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把自己发现的一个放射性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 [7]。还有多个化学元素也都是科学家为纪念自己祖国而命名的,如32 号元素锗(Germanium)、87号元素钫(Francium)、95号元素镅(Americium)分别是为纪念德意志、法兰西、美利坚而命名的。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并在20世纪20年代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立下誓言:宁愿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法国巴黎学成后,执意回德国建立自己国家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室。这些都是科学家爱国主义精神的写照。“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当他在美国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立即要求回来为国效力。美国人害怕他回来,把他关押了5年。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他才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主持并完成了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8]。
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爱国故事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实践证明,在大学化学的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中外科学家比较典型的爱国主义事迹,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化学教学中强化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不仅在化学化工、环境科学、生物学、药物学、材料学等学科中起着中心环节的作用,而且与其他很多学科联系非常紧密。大学无机化学是连接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的桥梁,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后续化学课程打下基础。分析化学是科学技术的眼睛,是一门综合性信息科学。它是利用包括化学、物理、数学、电子学、生物学等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从大气、水资源、土壤、食品、药品、各种材料、人、动物、植物等各种物质样品中最大限度地在时间和空间领域获取化学信息以测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形态、能态的科学[1],应用十分广泛。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化学发展的深度。化学在农业、轻工、纺织、医药、材料、环保、计算机、国防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各种化学知识的兴趣,鼓励学生树立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三)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大学化学教学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需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笔者发现,在化学学不好的学生中,许多学生不是因为智力低下,而是因为意志品质薄弱,如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难以较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特别重要。要告诉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实验或科研探索过程中,困难无时无刻不存在。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我们终将一事无成。
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发明的化学家,他们都是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才取得成功的。居里夫人为求学来到巴黎。她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顽强地学习,拿到了数学、物理两个专业的硕士文凭。居里夫妇共同于1899年发现了元素钋,后来又发现了元素镭,从而奠定了放射化学的基础。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一生被15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9]。在进行大学化学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向居里夫人学习,一定要有不畏艰难、百折不挠、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学习与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